○寧 珍
(江蘇省泰興中學,江蘇 泰州225400)
一個人只要活著,就一直處在被矛盾重重包圍之中。矛盾就像是我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們。人的一生要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每一次選擇都充滿了矛盾。記敘文少不了描寫,更少不了心理描寫。矛盾的心理幾乎出現(xiàn)在每篇記敘文中。記敘文創(chuàng)作就是在蘊含矛盾的氛圍中開始,在矛盾斗爭中故事發(fā)展,在矛盾解決中結(jié)束。矛盾心理并不是一下子產(chǎn)生的,它是一個過程,包括產(chǎn)生、斗爭、消解。這里我重點分析如何寫好矛盾心理斗爭的部分。
高中了,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新老師,新同學,我突然對眼前的一切都感到好迷茫,我每天都為了考試而心慌,這些書不能不看啊,都是考試重點,怕自己考不好怎么辦,考不上一個好大學怎么辦,我知道不好好學習就會被社會淘汰,但偏偏心中煩悶,看不下去。又擔心同學不愿和我交往,可是又不愿意主動與人打招呼,對新環(huán)境充滿好奇可是又擔心適應不了,唉,我都懷疑自己人格分裂了,我該何去何從?。亢妹?。
學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病例中的情況呢?
原因分析:
例文中的作者剛剛步入高中的大門,面臨人生的又一個轉(zhuǎn)折點,確實存在著諸多復雜矛盾的心緒。按道理講,正在經(jīng)歷的人會贊同,經(jīng)歷過的人會回憶,沒有經(jīng)歷的人會為他擔心,這個角度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鳴。但是我們在讀了他的文章片段后,并沒有被作者內(nèi)心的糾結(jié)、矛盾和不安打動。相反,波瀾不驚的敘述,給人以味同嚼蠟之感,毫無張力可言。我們都明白“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可是一旦下筆成文,就平鋪直敘,拖沓冗長,讓人讀來索然無味。
例文的主要缺點在于概括敘述多、細致描寫少。許多同學習慣于對人物的心理過程作概括的敘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體細致的描寫。究其原因,概括的敘述較之具體細致的描寫,要簡單省勁一些,這些情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學的寫作中。
那么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解決病例中的問題呢?
糾正措施:
矛盾心理是個體在有目的的行為活動中,存在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動機、欲望、目標和反應同時出現(xiàn),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緊張情緒。這種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的糾結(jié)心緒,反映在語言上,也應著力體現(xiàn)出文字的糾結(jié)感。那么,巧用一組矛盾對立的反義詞語,不合情理的相斥搭配,形容人物內(nèi)心的矛盾心理,就會逼真細膩。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是描寫內(nèi)心矛盾的高手,在他的作品中就曾多次運用反義詞語組合,如下:
吵吵鬧鬧的相愛,親親熱熱的怨恨!啊,無中生有的一切!啊,沉重的輕浮,嚴肅的狂妄,整齊的混亂,鉛鑄的羽毛,光明的煙霧,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遠覺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我感覺到的愛情正是這么一種東西。
(節(jié)選自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吵鬧”與“相愛”,“親熱”與“怨恨”,“沉重”與“輕浮”,“嚴肅”與“狂妄”,“整齊”與“混亂”,“鉛鑄”與“羽毛”,“光明”與“煙霧”,“寒冷”與“火焰”,“憔悴”與“健康”,“覺醒”與“睡眠”,這些本來都是處于兩個極端的反義詞,被劇作家巧妙組合,創(chuàng)造新意,于是我們在這冰與火的糾結(jié)中,看到了羅密歐欲愛不能,欲罷不忍的痛苦感情,看到了朱麗葉須臾不愿離開羅密歐的“甜蜜的凄清”。
再看學生習作成功范例:我渴望被愛卻又害怕背叛,我向往溫暖卻又畏懼冰冷,我期待活得淋漓盡致卻又擔憂到處束手束腳,每個人都在夾縫中,掙扎在現(xiàn)實與夢想之間。我該怎么辦?
這里巧用“被愛”和“背叛”,“溫暖”和“冰冷”,“淋漓盡致”和“束手束腳”,“現(xiàn)實”和“夢想”,真實地刻畫了一個心理脆弱、渴望被愛卻又害怕傷害的中學生心理。
不得不說的是:運用這種方法不可單純堆砌辭藻,更需要建立在詞匯積累豐富的基礎上。總之,找到恰當?shù)脑~匯,巧妙地把看似矛盾又符合情理的詞語組合在一起,表現(xiàn)復雜的心理,這是個技術活,要開動腦筋,否則效果不佳。
一段矛盾心理描寫,如何給人留下如經(jīng)其事、如臨其境,如沐其情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把心理描寫具體細致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生動感人的效果。借用修辭手法描摹抽象矛盾心理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先看幾位名家運用修辭描寫矛盾心理的案例:
1.方鴻漸洗了澡,回到艙里,躺下又坐起來,打消已起的念頭仿佛跟女人懷孕要打胎一樣難受。
(節(jié)選自錢鐘書《圍城》)
2.痛苦的抉擇似一條苦難巷道,彎彎曲曲伸向遠方。
(節(jié)選自畢淑敏《我的五樣》)
例1中,作者用“女人打胎”比喻方鴻漸此時受煎熬和矛盾的心理,十分傳神,形象表現(xiàn)出了方鴻漸荒唐無聊,但又膽小怕事的矛盾性格。例2中,作者用“苦難的巷道”比喻痛苦的抉擇,形象地說明了不得不做卻又十分痛苦的矛盾抉擇,一如我們腳下的路,盡管艱難坎坷但不能逃避,不得不繼續(xù)走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修辭描摹心理時,一定要符合當時的情境,人物的身份,這樣才能給人具體可感的真實性。
內(nèi)心獨白,就是自己對自己講的無聲的話。人在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下會對自己講不同的話,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把特定狀態(tài)下自己對自己講的話詳盡地描寫下來就能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病例中多內(nèi)心獨白,卻不能打動人,關鍵在于:太表面化,多牢騷,抒情性不強,傾訴的意愿不夠強烈。
學生習作成功范例:
想想自己,也是愛歌的,愛它的悠揚婉轉(zhuǎn),想要站在萬人矚目的舞臺上唱給所有人聽,大聲告訴別人:“我能行!”可是,為什么我只肯在灑滿陽光的陽臺上,抱著小狗唱給它聽?為什么只愿四下無人時,唱給我的鞋子聽?我怎么了?
這是一個熱愛唱歌,渴望獲得別人肯定,但同時又害怕別人注視的目光,害怕表現(xiàn)不佳傷了自尊的人。這種迷茫、不知所措的內(nèi)心獨白把我們打動了,甚至你會驚呼“我也曾經(jīng)歷過!”當你的創(chuàng)作達到讀者的“期待視野”時,你就成功了。
需要提醒的是:在運用內(nèi)心獨白,吐露心聲時,一定要真誠,認真,有渴望被人理解的愿望,不要像發(fā)牢騷一樣,一股腦全倒出來,拖沓冗長,不但不能引人共鳴,還會起到反作用。
借用第一種方法病例可部分修改為:
隨著短暫而又漫長的暑假的結(jié)束,對高中生活的新鮮好奇早已被緊張和不安取代。我常覺得不可一世,又妄自菲薄;我渴望敞開懷抱與人交往,卻又封閉內(nèi)心,壓抑情感;我渴望大方地與異性交流,又羞澀地匆匆溜走,就這樣在努力與懈怠中,歡喜與失落中,慰藉與責備中,期待和絕望中,日子一天天過去了。
借用第二種方法病例亦可部分修改為:(以比喻為例)
1.此刻的我如同那個陰暗狹小的角落,渴望被明媚的陽光照耀,卻又擔心這陽光太刺眼會把我暴露得一覽無余。
2.此刻的我如同那無盡的波濤,時刻阻隔著船行,卻又在船過時重新流向船行的方向。
借用第三種方法病例可部分修改為:
我反復在心里念叨:“不負如來不負卿”,唱盡所有愛恨糾葛,唱盡所有生死糾纏,集權力與才華于一身的西藏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也慨嘆;“世間安得雙全法?”他一生都在窮困喇嘛的兒子和最為尊貴的活佛的身份間游離,他一生都在清靜莊嚴的布達拉宮圣地度過,卻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間。這和我現(xiàn)在所處的狀態(tài)是何等相似!
上述方法在我們寫作時不是割裂開來的,往往都是綜合運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