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燕
(河北省三河市第五小學)
當前,在許多學校,都存在一種教學條件跟不上教學改革的現(xiàn)象。教學改革要求學生要通過視覺、聽覺同時感知課文內(nèi)容,而現(xiàn)在書本上講到的地方,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去看過或者從其它途徑事先了解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課堂上用課件展示,沒有條件的學校呢?怎么讓孩子感受到當時的場景?所以,使許多語文課堂變成老師的說教課,沒有真正讓孩子融入其中,而想象是一個有效的解決途徑。
在教《盤古開天地》時,我讓學生觀察盤古頭頂天,腳蹬地的圖畫,想象盤古當時戰(zhàn)天斗地的情形,而沒有引導學生該從哪方面展開想象。于是,有同學想到了盤古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學想到了盤古當時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開;還有的同學想到了盤古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為什么還那么健壯等一些與主題不符的、表面的東西。后來,我說:“同學們,盤古開天地中也有許多故事,就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西天取經(jīng)所遇到的困難相似?!庇谑?,同學們“哦”一聲,展開豐富的想象;想到了盤古赤手空拳打敗南疆欲神;一口氣把前來阻止分開天地的靈火神雀吹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從此再也不敢來搗亂;一腳踩死了引誘他的青蛙怪獸,還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鋨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盤古對強惡決不手軟,對弱小舍身相救的感人故事,也展現(xiàn)出盤古戰(zhàn)天斗地的勇氣和誰與爭鋒的英勇氣概。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機會就讓學生想象,只有在學生經(jīng)常想象的環(huán)境下,一但讓學生展開想象,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本學期,我所教學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來講,由于是山村小學,不可能有現(xiàn)代教學條件,我總是多方位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意思,想象出了許多我沒有料到的,天真無邪的畫面,如《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學生想出了民族小學的學生在大青樹下做游戲的場面并做畫《校園一角》,展現(xiàn)出了民族小學學生的豐富的課外活動。在教學完《風箏》一課后,學生展開想象或繪圖畫,或小組談話的方式把自己融入課文之中,與課文中的孩子一起讓心在原野上奔跑,跟他們一起高興,一起瘋狂,一起懊喪,一起希望。有了前面的隨時培養(yǎng),在后面的教學中,學生展開想象就好像家常便飯。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一想到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們就會滔滔不絕地說出其它一些書上沒有的畫面。比如,青蛙呱呱地叫著,蛇懶洋洋地爬著,黑熊在春天跑步,東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們在秋天采摘著山葡萄、木耳;挖參的人群在深山中尋找著寶貴的人參。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爛漫的畫面,從而加深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渲染,讓小讀者更加熱愛小興安嶺,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讓學生多了解文學藝術(shù)作品對培養(yǎng)想象力的作用。我告訴學生,詩人和畫家常常被認為是具有最豐富的想象力的。詩人和畫家正是用他們的想象力,為我們描繪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畫面。如我在教《漢江臨眺》這首詩時,在“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這兩句時,啟發(fā)學生:“詩人王維的詩被蘇軾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么,請你展開想象,在你的頭腦中將會出現(xiàn)一幅什么畫面?”這兩句寫漢江水流洶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遠山由于被江面蒸騰的水氣所籠罩,“若有若無,時隱時現(xiàn)”,后面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寫襄陽一帶的城郭樓閣,遠遠望去似乎飄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滾起伏的波瀾好像撼動遠處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這兩聯(lián)突出地描繪了漢江水勢的雄偉壯觀。
詩人運用了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在這首詩中,王維把畫家的觀察、詩人的思考、繪畫的技巧、詩歌的手法極自然地結(jié)合起來了。他巧妙地描繪了同時并列于空間的景物,生動地表現(xiàn)出自然界持續(xù)性的運動、變化。引導學生依據(jù)詩句想象并描述詩中所展現(xiàn)的富有動感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朗讀是語文基本能力的一種,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要重視朗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要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比較容易達到,而要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就很難了。它必須在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容、與作者精神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的基礎(chǔ)上,才有可能達到聲情并成地朗讀。我認為首先得身臨其境,然后設(shè)身處地,這樣才能心中生情,再加以朗讀技巧的點拔,才能達到聲情并茂。因而,想象是一種很好的途徑。通過想象,把語言文字轉(zhuǎn)化成鮮活的畫面,通過想象,讓自己置身其中,設(shè)身處地地感受,并通過聲音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比如,《燕子》一文描寫生機勃勃的春天的那段,我先讓學生默讀,然后想象文章描繪的畫面。每個學生的想象總是支離破碎的,不夠完整的,老師必須加以引導“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感覺到有什么觸摸過你?”然后把他們的想象整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老師再激發(fā)想象“多美的春天啊,下雨了”。學生讀到“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老師提示讀出“才”“蒙蒙的”“細雨”等。并依此進行全段指導,學生讀得興致勃勃,入情入境,聲情并茂。
比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第一段雖然只有一句話,但要指導讀出感情來決非易事,如果運用想象來理解課文,就能幫助朗讀的指導。指導朗讀時,先引導學生反復進行一邊讀一邊想象圓明園昔日輝煌景象的部分,從心底產(chǎn)生對圓明園的熱愛、憧憬之情,然后在讀圓明園毀滅的部分,一邊讀一邊想象侵略者的丑惡嘴臉和罪惡行徑。激起對侵略者仇恨,最后指導朗讀第一段就水到渠成了??梢哉f,想象是感情朗讀的必要過程之一。
在學生掌握想象學習方法后,老師要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方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嘗試,并積極組織他們合作探究,讓他們充分討論甚至爭議,并引導他們把自己的學習感悟通過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唱一唱、畫一畫、演一演等活動展示出來,享受想象學習的成果,激發(fā)想象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提高探究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