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力
(甘肅省金昌市實驗小學)
口語交際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貫徹語文教學的目標任務中有著不可缺少也無法替代的功能。那么,怎樣提高三年級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呢?通過近一年半時間的實踐與研究,我們認為以下途徑和方法比較有效。
通過觀察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三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年齡小,閱讀量少,缺乏一定的語言儲備,詞匯匱乏,“無話可說”。為此,我們強調(diào)多讀書多積累,倡導學生廣泛閱讀各種有益書籍。
1.加強文本內(nèi)容的熟讀背誦?,F(xiàn)行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語言規(guī)范,文質(zhì)兼美,讀來朗朗上口。我們在教學中有意識通過朗讀、背誦、講故事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重視語言積累。對本學期所學課文學生基本做到了熟練背誦。這樣既提高了語文教學的實效,也幫助學生積累了規(guī)范的基礎語言。
2.注重課外書籍的拓展閱讀。魯迅先生曾說過,讀書如蜜蜂采蜜一樣,采各種各樣的花,釀出來的蜜才會香醇可口。學生學習語言(包括口頭語言)也是這樣,僅靠課內(nèi)對課文的朗讀和背誦還遠遠不夠。為此,我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課外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一是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推薦學生閱讀相關類型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如學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之后,布置學生讀一讀李白的《望天門山》,進一步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使課內(nèi)外知識融會貫通。二是各班開辟了“圖書角”,從學校圖書室借閱一部分圖書,鼓勵學生從自己的圖書中帶來一部分,學生可以隨時拿來讀。三是為了保證閱讀的時間和質(zhì)量,每周有一節(jié)固定的“體活”課,用來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四是設計了閱讀記錄卡,包括學生的姓名、閱讀的書目、自己的感受、老師的話和爸爸媽媽的話等內(nèi)容。孩子們每讀完一本書,就可以領取一張記錄卡填寫,學期末對填寫的內(nèi)容和張數(shù)進行總結,并給予獎勵。五是根據(jù)學校的“660”工程(小學6 年閱讀60 本經(jīng)典名著,觀看60 片經(jīng)典影片是其中兩項),每學期閱讀5 本經(jīng)典名著(有明確的書目要求),每月規(guī)定一本,月末進行感受的交流;每月看一部影片,看完之后隨即進行交流。六是學期末根據(jù)以上的表現(xiàn),評選出“讀書小標兵”并進行獎勵。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掃除心理障礙,讓學生敢于、樂于與人交際。一方面,課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信任的交際氛圍,尊重學生的表達方式,多些表揚,少些批評,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多以獎勵的形式強化學生的成功體驗。我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對孩子們出色的回答和獨特的見解,讓孩子們給予最熱烈而真誠的掌聲,當他們看到同學們和老師都為他鼓掌時,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表達的欲望就越加的強烈;同時為了鼓勵他們每節(jié)課都能積極回答問題,設計了“課堂發(fā)言我最棒”評比表,只要一節(jié)課積極主動回答了問題,就給自己獎勵一顆星,累計夠10 個,可以換取一張學科卡,夠5 張學科卡,就可以獲得一枚徽章,這無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興奮點”,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盡情地展示自我,興趣盎然地參與交流。
1.抓口語交際教材這一訓練“基點”。各年級語文教材中編排的口語交際訓練內(nèi)容,話題鮮活,形式多樣。在教學中,我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多層次、多形式的交際互動,引導學生在互相說話、辯論、評析中提高交際能力,在口語交際訓練過程中學生也逐步學會了文明交際、禮貌說話,學會如何待人接物。
2.抓閱讀教學中的訓練“亮點”。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語文閱讀教學課更應成為學生口語能力發(fā)展的用武之地。
(1)利用插圖,想象“說”。語文教材中的插圖色彩鮮明,形象直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喚起學生觀察、聯(lián)想和說話的興趣。如課題組老師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先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然后說說:“你在鴨先生的房前屋后或周圍看到了什么?”
生1:鴨先生房子的左邊有一棵棵小樹。
生2:鴨先生房子周圍有綠油油的小草。
生3:鴨先生房子前面有一條小路,小路上來了小兔和鹿。
生4:小路旁有一朵朵鮮花,萬紫千紅的。
生5:小路上有一塊塊圓圓的石頭……
學生互相補充,越說越完整,積極性也特別高。
(2)轉(zhuǎn)換角色,表演“說”。游戲表演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教學中可以根據(jù)不同特點的課文,創(chuàng)設游戲或表演的情境,化靜為動,讓學生在特定的場合中體會人物的語言、內(nèi)心,從而產(chǎn)生表達交往的需要。如學習《陶罐和鐵罐》《獅子和鹿》等文章,我們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表演;學習《找駱駝》《盤古開天地》等故事性較強的文章,讓學生依據(jù)文本提供的對話,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把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出來;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等寫景的文章,則變換人稱當“小小解說員”來實現(xiàn)對文本語言的重新組織。
(3)續(xù)編課文,補白“說”。學生是編故事的天才,他們的想象力讓成人難以預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不可設置過多的條條框框,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如在教學《盤古開天地》第四自然段時,我們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想象:“盤古倒下后,他的( ),變成了( )?!?/p>
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師要用心捕捉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能力參與,在這一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開學新轉(zhuǎn)入一名新學生,讓學生致歡迎辭,表達對新同學的歡迎;春天到了,和爸爸媽媽去公園找春天,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和他們說一說,感受春天的美好;開運動會了,運動員在賽場是怎樣表現(xiàn)的,你有什么感受?這樣的訓練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得比較緊密,學生有話可說,在不經(jīng)意間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口語交際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從課堂中培養(yǎng),到活動中訓練,再走進生活實踐。在教學中,只要我們有心、留心、用心,就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口語交際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