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旭
在近些年的高考閱卷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考場作文中普遍存在著幾點缺陷:
1.字跡潦草,書寫不夠規(guī)范 有的學生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閱卷老師只能上下文聯(lián)系,連蒙帶猜,才能勉強讀懂句意;有的學生不懂書寫格式,如開頭不懂空格,文中不懂分段,段中不懂得正確書寫和運用標點符號。
2.擴寫材料,沒有認真審題立意 近些年,全國新課標卷中的作文都是新材料作文——即講一個故事(事件),讓學生提出觀點寫作文。但有些學生只看到了材料的表面,而不去挖掘作文材料背后的深意。如2014年的作文材料中說到游客給野生動物喂食,會使他們喪失覓食能力,于是,又有各種喂食動物的作文出現(xiàn),有的動物生病了,有的游客被教訓了,有的……總之,形形色色,讓人“眼花繚亂”。
3.缺乏生活常識,論據(jù)可笑 作文,不僅僅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考查著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觀。文中的事例不僅僅是用來支撐文章的中心論點(中心思想)的,同時也反映著一個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對是非的分辨和真實的思想感情。好多年前,曾考過以“挫折”為話題的作文,記得一位老師說過,那一年寫父母在高考前意外身亡的學生很多,剛開始,老師覺得是一種感動,但后來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實為矯情。
4.文章內(nèi)容空洞,只有觀點而沒有論據(jù)和論證過程有的學生拿到作文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也不會審題立意,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湊夠字數(shù)。因此,他就盲目下筆,述寫材料,空洞講理,不著邊際,直到文章最后似乎才有所感悟。終于提出了一個看似觀點的話語,但又戛然而至。我常常戲稱此類文章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5.論據(jù)材料陳舊,應用在文中顯得牽強 學生閱讀面過窄,積累的作文素材過于陳舊,離不開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霍金等。這些事例本身都很典型,也不乏教育意義和勵志作用,但用得過多,就會沒有新意和時代精神。
兼于上述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現(xiàn)象,我認為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基本常識和基本技能很重要 高中畢業(yè)生已都是成年人,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基本常識:比如莊稼的種收季節(jié);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的來源和意義;生活中的日常規(guī)范以及吃飯穿衣的基本禮儀,等等。
2.審題立意不可缺,提煉中心是關鍵 新材料作文和傳統(tǒng)的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區(qū)別是:傳統(tǒng)材料作文在材料之后有一段闡明觀點或發(fā)表議論的話,這無疑已經(jīng)概括了作文材料的中心。而新材料作文中只有材料而沒有總結(jié)性的語段。這就增加了審題立意的難度??梢杂柧殞W生從以下幾點做起:
①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如2013年全國新課標卷I中的作文(材料略)。
老切割師的話就是這段材料中的關鍵句,其中“經(jīng)驗”“技術(shù)”“勇氣”就是關鍵詞,可以任選一個立意,也可以立意為“經(jīng)驗+技術(shù)+勇氣=成功”。
②材料中的敘述對象就是立意角度。上述材料中敘述的對象有商人、其他切割師、老切割師、徒弟,前兩者的角度不好寫,但后兩個的角度就好寫多了,老切割師的成功是“經(jīng)驗、技術(shù)、勇氣”,而徒弟成功是不考慮其價值,心無雜念。
③從材料中找到辯證的關系進行立意。如2014年全國新課標卷II中的作文:不少人因為喜歡動物而給它們喂食,某自然保護區(qū)的公路邊卻有如下警示:給野生動物喂食,易使他們喪失覓食能力,不聽警告執(zhí)意喂食者,將依法懲處。
這段材料中有游客、動物和制度三個角度,可以從任意一個角度立意,也可以辯證地立意,從游客與動物的角度立意——愛與害,從游客與制度的角度立意——愛與法,情與理,理智地去愛等等。
④從兩段材料的共同點來立意。因為篇幅有限,不一一舉例,大意即從提供的素材里尋找共同點。
另外,還應該注意:一、任何材料都最終要立意到人上;二、材料中敘述對象有觀點我們都可以從正反兩方面來立意,但要選一個好寫的來寫。
3.文章結(jié)構(gòu)要完整,內(nèi)容豐富見真知 考場作文是一種特殊的作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閱卷老師是其唯一的讀者,而且閱讀時間很短。因此,考場作文最引人注目的應是結(jié)構(gòu)完整,內(nèi)容豐富。題目做到“慧眼傳情”,開頭做到“開門見山”,中間行文引用材料最好是古今中外,結(jié)尾聯(lián)系現(xiàn)實和時事。
作文有法,但無定法。要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運用技巧,準確表情達意,取悅閱卷老師,勇奪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