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賢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實驗小學)
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是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最基礎教學,是低年級學段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對識字教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且增強自我識字能力,進而提高識字效果。
1.基本要求。根據(jù)新課標對識字教學的要求里,將小學分為三個學段,對識字提出了“會認”和“學會”兩種不同程度的要求,小學階段必須學會3500 個常用漢字,在低年級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 個,要會寫其中800~1000 個。
2.意義。識字能力是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是綜合文化素質(zhì)養(yǎng)成和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階段,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在某種程度上還關系著兒童智力潛能的開發(fā),對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3.特點。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特點,是普遍識字量很少,而識字量直接影響到學習速度和質(zhì)量,另外漢字特有的結構導致了,漢字具有難以認、寫的特點,而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思想、思維能力發(fā)育還都不成熟,接受能力有限,這都是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面的一些基本特點,作為教師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這些特點采取相應的辦法。
1.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中把學生對待學習的情感體驗放到了首位。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識字課堂教學確實是一個枯燥的過程,教師就是要把識字教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們能夠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只要學生有了興趣,那么學習過程就會變得很輕松,學生也會很享受這個過程,不會再覺得學習識字是一種負擔。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適齡兒童喜歡的話題,采用設問、提問的方式,用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情境,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小孩子天真活潑,愛和新朋友玩,根據(jù)這一特點,可以把生字稱為“小客人”“新朋友”等,這樣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就變成了一個和朋友玩的過程。這種新穎的教法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自然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
2.“玩”轉多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特點是,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無意注意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注意以多種教學方式交叉進行為好,在整堂課中保持學生學習識字的興趣,如果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就會打消剛剛點燃的學習興趣,通過變換各種方式,不斷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在教學中,可以將各種“玩”穿插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思考。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從識字方法的多樣性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通過游戲、謎語、兒歌等多種方式,把漢字融入到學生喜聞樂見的“玩樂”活動中,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思想上達到“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識字的學習中去。
新課標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提出了“識寫分流、識多寫少、大量誦讀、優(yōu)化寫字”的認識,這樣既降低了識字難度,減輕了壓力,同時也是對學生能力要求的分層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地多識字,讓低年級的學生盡快進入漢字閱讀階段,開啟一個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
課堂教學是學生識字的基本,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教材作為識字的主體,認真講授識字過程,牢記“字不離句,句不離文”,采用看寫、聽寫、范讀、自讀、齊讀等方式,因為朗讀加以深對字的印象,達到更好的識字效果。
要注意聯(lián)系識字教學,一方面,是指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字之后,再學習新的生字時,可以讓學生利用已經(jīng)認識的字,加以一定的的識字方法,去學習新的字,學生就能很快記住生字;另一方面,是指學生有一定的識字基礎后,可以對同音字、音近字、近義詞、反義詞等比較來學習,在記住字形的同時也理解了字意。字形教學是識字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識字的難點,一定要抓住認清字形這個關鍵。
新課標中指出:“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這就表明,形音義結合是檢測識字能力的最重要內(nèi)容,學生只有對漢字形音義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才算真正識字。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正確的聽說讀寫運用,為此,學生不僅要分別識它形、音、義三個因素本身,尤其字形內(nèi)部結構關系,還要建立形、音、義之間的統(tǒng)一聯(lián)系,評價識字能力也必須從形、音、義的結合上全面評價。
總之,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還要注意拓展學生識字的空間,經(jīng)驗表明,小學兒童是具備大量識字潛能的,只要我們采用適當方式方法,在小學初始階段,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識字習慣,并且讓他們能掌握識字方法,一定能夠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今后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