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玉
(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羅蘭·巴特是學界公認的法國文學符號學和法國新批評創(chuàng)始人。他認為符號和信息之間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符號學是研究符號、尤其是語言符號的理論性的科學,正是由于符號的能指和所指,構成了符號的三種關系,首先是將其能指和其所指結(jié)合在一起的內(nèi)部關系;其次是兩種外部關系:一種是將符號與其他符號的特定的儲備結(jié)合在一起的潛在關系;另一種是將符號與述說的先于它或后于它的其余的符號連接起來的內(nèi)在關系。這三種關系便是巴特筆下的象征關系,聚合關系和組合關系。這三種關系構成事物的意蘊現(xiàn)象,將人們的意識集中于此。 (張智庭,2009)。
意指是巴特符號學中的核心概念。意指是指把一種能指和所指結(jié)成一體的行為,而這個行為的結(jié)果就是符號。符號具有任意性,不是每一種符號都固定的特指一種意義,而是約定俗成的,是長期以來人們賦予符號的文化內(nèi)涵?!芭疂h子”也不是一開始就被賦予其所指意義的。
文化符號是指一種抽象的、極具代表性的稱號,它像圖騰一樣極大響應了社會的一個時期后才得以稱為文化符號。不同時期的文化呈現(xiàn)不同的特點與風格。文化意識流集中體現(xiàn)的往往是文化的領軍人物。今天的中國與日俱進,漢語詞匯的標新立異同樣令人眼花繚亂。當下,“女漢子”一詞大反傳統(tǒng),卻又意味無窮。在文化意識流中,“女漢子”利用特殊的社會文化氛圍與環(huán)境,促使某些觀點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影響人們的生活與思維,建立起具有流行模式的文化特點,簡單代表并刻畫了一個時期人們的思維方式,乃至折現(xiàn)了時代的文化潮流和輿論導向,構成一個文化的整體。
作為社會的性別符號,漢子與女子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性格氣質(zhì)類型。所謂“女漢子”,是指外表是女孩子,性格卻“純爺們”的姑娘。她們行為舉止不拘小節(jié)、性格開朗,心態(tài)樂觀,在生活中依然得體大方,不失溫柔體貼卻也果決冷靜,具有男人般的戰(zhàn)斗力?!芭疂h子”一詞在主持人李艾的“女漢子的自我修養(yǎng)”上出現(xiàn)后便迅速走紅。它特指性格上和萌妹子的區(qū)別,而不是行為舉止上的不得體。有人把“女漢子”歸為除男人和女人之內(nèi),世界上存活的第三種人。根據(jù)符號學家艾科的說法,在既定的社會氛圍下形成,能以某事物取代其他事物的,便是符號。順應時代的要求,人們便將那些能力可以與男性匹敵,行為舉止男性化的女性稱之為“女漢子”。因此,“女漢子”也就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語言學家索緒爾認為,符號是由能指和所指構成的,能指是符號的物質(zhì)載體,是具體的事物(符號形式);所指是符號的意義,是心理上的概念(符號內(nèi)容)。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關系是任意的,因此,符號要指明的意義就必然存在多種意指。符號所具有的意義來源于它所存在的社會環(huán)境抑或是文化背景,所以符號可以傳達其他含義而不是自身所擁有的東西。
在羅蘭·巴特看來,“能指和所指的層級關系構成象征”。任何符號都有能指和所指功能。能指由聲音、形象兩部分構成,是符號的無知形式。符號的能指意義通過社會成員的約定俗成被分配并與某種概念發(fā)生關系。在使用中引起某種概念的聯(lián)想,這種概念就是符號的所指意義。在這種關系中,形式和內(nèi)容相像,就好像形式是由內(nèi)容產(chǎn)生的,而形式不停地被內(nèi)容所超出(張智庭,2009)。巴特符號學理論中的現(xiàn)代神話,是指現(xiàn)代社會透過媒體制造出來的一種超級符號以及這種符號在人們心里產(chǎn)生的幻覺,它的意義大多都是人們的主觀臆測“而非其本身的東西”。基于此,“女漢子”的出現(xiàn)是一種基于女性想要獨立,追求平等的心理而導致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
首先,說到“女漢子”,我們會馬上想到性格“純爺們”的姑娘,想到“女漢子”為了追求平等而不得不把自己的性別縮水。因此,“女漢子”這個詞無疑是一種間接的、隱蔽的、深層的、關系性的表達某種意義的象征。其次,“女漢子”通過身份的形式成為人物性格的表征。身份是人類社會組織活動形式的現(xiàn)實反映,也是典型的社會行為符號。組織在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是極其重要的存在,若離開社會組織,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將失去存在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透過社會組織結(jié)構來決定的個人身份,是人的現(xiàn)實存在的直接表現(xiàn),個人對于社會的意義,個人對于其他社會成員的意義,都是通過自身的身份表現(xiàn)出來的。作為社會的一般規(guī)定,身份只是一個抽象的形式,只有和特殊的對象相關聯(lián)時才真正具有意義。
人人心里都藏有 “男女雙重氣質(zhì)”。如若一個女生長時間只身生活,受現(xiàn)實所迫也只能自己照顧自己時,骨子里的男性氣質(zhì)就會受到鼓動,最終會變得愈來愈顯著,而女性氣質(zhì)就會逐漸被弱化。現(xiàn)實生活中,男性氣質(zhì)所重視的果斷、進取、積極等氣質(zhì)更容易獲得成功,于是,女性為了取得成功,不能不習得這部分本該屬于男性的氣質(zhì),感覺就像“女漢子”差不多。隨著追求男女平等想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再單純的只是滿足自身的傳統(tǒng)角色定位,甘愿違背自身柔弱的本性,為了達成自我價值感,把自己塑造成為人們眼中的“女漢子”?!芭疂h子”,性格男性化的年輕女孩子,就是它的能指;性格獨立,做事果斷是它的所指意義,兩者加起來就構成了時代變遷下的產(chǎn)物——女漢子。
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老一輩人只看重男性,認為只有男人才是傳后人,男人才有資格被認同,被尊重,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屬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女性同胞也只有把自己原本的性別特征拋開,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
隨著社會的變遷,人類開始變得男性不男,女性不女,“女漢子”與“娘炮”也就應運而生。有調(diào)查顯示,年輕群體中,有不少男孩子性格冷漠、孤獨、自卑,由于家庭的溺愛和專制使得男孩子不再具有陽剛之氣,反倒多了很多的陰柔美。在現(xiàn)實社會背景的影響下,不論是在職場上,抑或其他重要場合,競爭的壓力已經(jīng)抹去了男女性別之間的差異,女性同胞不得不和男性承擔同樣的責任,背負同等的壓力,才能獲得和男性同樣的機會。也只有把女性同胞放在社會這個大熔爐里不斷地烘烤,磨練,把她們鍛造成比男性還要優(yōu)秀的人,最終戰(zhàn)勝男性,并成為男人中的男人,來適應這個社會,才能獲得應有的地位,獲得應有的尊重與重視。這就意味著女性必須是花木蘭式的女漢子,越不把自己當女生,越是要隱藏自己的性別特征,才可以越加出色,成功,如若不然,則意味著自動出局。這也許是女漢子越來越受大眾歡迎的原因之一。
羅蘭·巴特的符號學是在現(xiàn)代語言學的直接影響下誕生的,是在吸收前人理論的基礎上,較為系統(tǒng)的構建了自己的符號理論大廈?!芭疂h子”一詞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符號,也體現(xiàn)了社會的嚴重失衡。如何確保男女平等的同時抵制男性不男,女性不女問題的升華將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1]李華,劉立華.羅蘭·巴特符號學視角下的符號意指過程研究[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10.
[2]張桂榮.羅蘭·巴特符號學意義下的日本文化解讀[J].2012.
[3]楊簡茹.羅蘭·巴特的符號學理論探究[D].2008.
[4]蔡洞峰.語言烏托邦與人的自由——羅蘭·巴特美學思想評述[D].安徽大學,2005.
[5]有一種新感性符號叫做“女漢子”[OL].新浪博言:云舒的博客.
[6]王鴛珍.從羅蘭·巴特的符號學理論看劉文彩的“惡霸地主”神話[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
[7]吳志文.偶像崇拜的符號學解讀[J].當代傳播,2007.
[8]女漢子的表現(xiàn)軟妹紙的心——解密女漢子的內(nèi)心世界[OL].http://xl.39.net.
[9]吳曉峰.符號與意義——巴特符號學與現(xiàn)代語言學的比較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