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麗
(咸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師范教育逐步走出低谷,邁入良性循環(huán)的發(fā)展軌跡。相應的,師范院校音樂教育也呈現出良性向前、生機勃勃地發(fā)展態(tài)勢。本文從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維度,梳理這一特殊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以期為當下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教學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guī)劃,它規(guī)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guī)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guī)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是教學管理重要的綱領性文件。教育部在積極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先后頒布中等師范院校和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課程教學計劃,有力推動了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工作的持續(xù)發(fā)展。
第一,規(guī)范了師范院校非音樂專業(yè)的音樂課程。1980年,教育部印發(fā)《中等師范學校教學計劃試行草案》和《幼兒師范學校教學計劃試行草案》,逐步規(guī)范師范院校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在《中等師范學校教學計劃試行草案》中,要求在音樂及音樂教學法課程上加強樂理知識、音樂常識的教學,識譜、唱歌、彈奏鍵盤樂器等基本技能的訓練。每周需要安排課外樂器練習時間。在畢業(yè)學前講授小學音樂教材教法。同時,規(guī)定音樂及音樂教學法和美術及美術教學法可以必修或者選修,各地方自行決定。三年制師范學校的音樂及音樂教學法在每學年每周二課時,合計202課時,占總課時的6.45%。四年制師范學校的音樂及音樂教學法在每學年每周二課時,合計270課時,占總課時的7%。
第二,制定和完善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的教學計劃。1980年,教育部公布《高等師范學校四年制本科音樂專業(yè)教學計劃(試行草案)》。音樂專業(yè)培養(yǎng)中等學校和校外教育機構的音樂教師,具有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思想素養(yǎng)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在專業(yè)要求上:掌握本專業(yè)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理論,能勝任中等學校音樂教學工作,具有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和組織活動的初步能力,能用一種外國語閱讀本專業(yè)外文書刊。具有健全的體魄。
教學大綱是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yè)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guī)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yè)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教育部積極制定中等師范院校、幼兒師范學校、三年制中等師范學校的教學大綱,形成了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教學大綱體系,促進了師范院校音樂教育的制度化建設。
1982年,教育部制訂《中等師范學校音樂教學大綱(試行草案)》[1],提高音樂教育的課程地位,強調美育是中等師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中等師范學校音樂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培養(yǎng)優(yōu)良的思想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奮發(fā)向上的革命精神,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熟悉民族音樂的語言,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方法。
1987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強調音樂教學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成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合格的幼兒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培養(yǎng)學生掌握比較系統(tǒng)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以及幼兒園的英語教材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包括樂理、視唱練耳、唱歌、鋼琴、手風琴、音樂欣賞、幼兒歌曲簡易伴奏編配法、幼兒歌曲創(chuàng)編、幼兒音樂教學法等,并做了詳細要求。在課外音樂活動中,要求組織合唱隊、小樂隊、各種器樂小組、創(chuàng)作小組,活動密切聯系幼兒園實際,排練幼兒歌舞,兒童節(jié)奏樂,定期參加幼兒園音樂活動等。與中等師范學校相比,幼兒師范對于音樂教學設備的要求更高,教學課時更多,教學課程更細化。這充分體現了幼兒師范教育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
1992年,教育委員會制定《三年制中等師范學校音樂教學大綱(試行)》,規(guī)定教學目的為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和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念和思想品德。新大綱設立了必修課、選修課、教育實踐和課外音樂活動的分層次教學模式。音樂必修課程包括:聲樂和指揮、器樂、唱游、欣賞、樂理和視唱練耳、小學音樂教材教法。音樂必修課程在三個學年每周2個學時合計190學時。音樂選修課包括聲樂和指揮,器樂,唱游,欣賞,樂理和視唱練耳、小學音樂教材教法。所有學生都應參加音樂教育實踐活動,包括見習、實習音樂課;輔導課外音樂活動;小學音樂教育狀況調查和社會音樂文化狀況調查等?!笆贡匦拚n、選修課、課外活動、教育實踐成為有機結合的整體,是中師奮樂橄學的重大改革?!盵2]
[1]姚思源.中國當代學校音樂教育文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43.
[2]谷學易,等.深化改革 提高中師音樂教學質量——學習《三年制中等師范學校音樂教學大綱(試行草案)》的體會[J].課程·教材·教法,199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