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
經典文學作品不會因時空的變化而失去光彩,它的藝術魅力在不同的時代都會為世人所折服。小說《傲慢與偏見》正是這樣一個能夠讓世人所永久折服的經典文學之作,這部小說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女性婚姻觀深深地影響了不同時代人們對愛情和婚姻的態(tài)度,這種影響力更為顯著地表現(xiàn)在女性愛情和婚姻的形成方面。為此,經典文學名著《傲慢與偏見》成為影視界熱捧的改編藍本,電影《傲慢與偏見》以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和各種時代新元素的滲入為這部經典小說賦予了更深層次的藝術韻味,讓人們能夠通過熒屏以不同的欣賞角度充分地感受這部小說跨時代的藝術魅力,可以說電影《傲慢與偏見》是對這部經典之作的繼承和發(fā)展。
《傲慢與偏見》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在世界上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小說為電影提供了難得的改編藍本,而電影則賦予這部經典以更加絢麗的藝術色彩,電影《傲慢與偏見》可謂是小說向電影實現(xiàn)華麗轉身的“教科書”。這部小說是英國著名的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小說《傲慢與偏見》的問世一掃那一時期英國文壇的低迷,一股清新之風隨之漫步在英國文學的各個角落。這部小說的內容大多來源于日常生活的瑣碎之事,品味這部小說就如同置身于現(xiàn)實生活一般。相比那一時期英國其他“文豪”的作品,他們更多地將作品的內容趨向于貴族式生活,即便部分作家刻畫了一些社會現(xiàn)實花絮,更多也是傳遞些許傷感。簡·奧斯汀不惜筆墨,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致力于對18 世紀到19 世紀中期英國鄉(xiāng)村原始和本真面貌的描繪,她憑借自身出色的文學才華以及對本真風土人情嫉妒式的熱愛,創(chuàng)作出了《傲慢與偏見》這部世界之經典。
不得不說,小說《傲慢與偏見》是導演界最受追捧的作品之一,也是編劇們樂此不疲的經典改編對象。這部經典之作經過多次的改編和翻拍,一次又一次刷新了熒屏之最,其中由著名演員科林·費爾斯主演的1995年版《傲慢與偏見》,是影視界公認的最為成功的改編電影。1995年版電影《傲慢與偏見》中的音樂名氣也非常高,電影為音樂提供了載體,而音樂同時又為這部電影變得更富藝術內涵。該版本電影中的音樂是由世界著名的意大利音樂家親手打造的,音樂作品中大量使用鋼琴音和管弦音,這兩種音的的有效融合使得英國式鄉(xiāng)村氣息得以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優(yōu)美音樂和電影畫面的充分貼合,讓這部電影綻放出了絢麗的色彩。我們在充分肯定小說固有魅力的同時,尤其改編的各個版本的電影魅力也為人們所折服。電影《傲慢與偏見》的成功,無疑是對作家簡·奧斯汀以現(xiàn)實生活為內容創(chuàng)作可愛小說最好的證實。
小說《傲慢與偏見》的人物和故事線十分豐富。對于小說而言,創(chuàng)作者能夠憑借豐富的文字對這些人物形象、故事線等進行了表現(xiàn)。但是對于電影來講,由于受時間等因素的制約,導演必須要對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等進行精細的提煉,通過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來體現(xiàn)影片的內涵,吸引觀眾的眼球。1995年版的電影《傲慢與偏見》,該電影的導演將原著中的人物進行了重新的組合,刪除了小說主人公的父母、兄妹等人物原型。同時,小說中與故事關聯(lián)不大的人物也沒有予以塑造。電影創(chuàng)作是一種聲音、圖像的藝術實踐,通過人物塑造與場景創(chuàng)設來突出電影的主題。而且電影故事中的情節(jié)與小說故事原型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可以借助人物的口述等客觀表達方式,來凸顯電影主題與小說原型的藝術契合。這種差異不僅沒有改變小說原著的主題表達效果,而且能夠在梳理電影脈絡的基礎上更好地傳承小說的經典之處。
通常,由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都會在小說原有情節(jié)的基礎上做出一定的改變,電影導演會利用特定的場景設置將小說所變動的情節(jié)呈現(xiàn)出來。正是這些變化使得僅依靠小說所無法表達的情感和內涵能夠更加生動和形象地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讓觀眾獲得通過電影更好地感受到小說的魅力,同時也使得電影更具觀賞性。在電影《傲慢與偏見》中,電影對小說原著內容改動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在這部小說原著里作者所刻畫的大部分人物都十分關注自身的禮儀教養(yǎng),屬于典型的紳士類型,能夠悉心地聽取他人意見后再十分禮貌地說出自己的觀點。然而,在電影當中很多場景都是一群人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各個急于表達各自的看法。另外,在電影中針對伊麗莎白被柯林斯求婚的情節(jié)也進行了較大地改動,在小說原著中求婚的地點為貝內特家的客廳,求婚時僅有基蒂和貝內特兩個見證人在場。而在電影里,導演將原本十分安靜的客廳變成了一個嘈雜的餐廳,餐廳當中人員眾多,求婚者手拿一朵野花在貝內特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向伊麗莎白求婚,導演通過對場景的巧妙變化,讓觀眾一看就能夠明白這場求婚的可笑和俗不可耐。
細細品味1995年版電影《傲慢與偏見》不難發(fā)現(xiàn),導演為了使影片的情節(jié)變換更加流暢,在影片中特別針對小說原著中最尋常不過的舞會進行了特殊處理。通過小說,我們是很難體會到舞會的特殊之處的,幾乎每一個章節(jié)中都出現(xiàn)過舞會,且舞會當中形形色色的人員聚集、故事等似乎還會讓人感覺到一絲審美混淆。但在電影當中,導演縮減了大部分舞會場景,并選取了其中兩場舞會進行重點刻畫,通過對舞會人物和故事進行重新組合以及對舞會內容的巧妙壓縮,小說舞會當中原本凌亂的人物和故事變得清晰起來,使電影《傲慢與偏見》顯得更加具脈絡性和結構性。
毋庸置疑,改編后的電影版《傲慢與偏見》表現(xiàn)出了其獨有的風格。導演在改編過程中,充分留心了影片的現(xiàn)實性需求,針對小說原著內容進行了合理的改動,使之更加容易被影片的受眾所接受,通過在影片中滲入一些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關聯(lián)的元素,影片中描述的故事不再僅僅停留在小說中所講述的特定時期的場景,觀眾能夠從影片中獲取更多時下生活年代的氣息,更容易激起觀眾的共鳴。此外,改編后的電影版《傲慢與偏見》體現(xiàn)出了一個十分強烈的現(xiàn)代婚姻觀念。作者在小說中講述的伊麗莎白與柯林斯的婚姻,完全是伊麗莎白對自身幸福不懈追求的結果。在19世紀英國的婚姻家庭關系主要由教會法進行調整,因此,在那一時期英國的婚姻觀具有明顯的封建性和宗教色彩,女性在婚姻中根本無自主權可談,上流社會女性的婚姻被視為政治、經濟等交易的對象,女性對自由戀愛的追求和對幸?;橐錾畹南蛲?,明顯跳出了《傲慢與偏見》小說的窠臼,使其賦予了新的意義。雖然在影片中伊麗莎白與柯林斯的婚姻并沒有得到世人的祝福,但是伊麗莎白始終堅信自己是正確的。身為一位已經成年的女性,理應得到屬于自己的幸福家庭和來自幸福家庭的溫暖和關愛。伊麗莎白和柯林斯的結合,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一件十分世俗的事情,甚至是荒謬的。但是伊麗莎白始終表示婚姻理應屬于自己的事情,與他人毫無關系,不應因世人的看法而影響到自己幸福的生活。伊麗莎白出生于一個貧窮家庭,但這并沒有消減她追求屬于自己幸福婚姻的決心。電影版《傲慢與偏見》所展現(xiàn)出來的婚姻和愛情觀念,充分迎合了現(xiàn)實生活中時代女性對美滿婚姻和完美愛情渴望,所以更能夠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同。
電影版《傲慢與偏見》在融合現(xiàn)代婚姻和愛情觀的同時,對影片一些細節(jié)的巧妙處理進一步豐富了影片的色彩。導演通過對片中人物進行立體式的塑造以及對故事情節(jié)的精心策劃,使得整部影片顯得十分圓潤、質感,更加凸顯出了這部影片的特色。導演在影片中設計了一個小說中未曾出現(xiàn)過的場景:簡和伊麗莎白兩人同處一個被窩,兩個人約定好各自拿出自己的秘密進行交換。導演通過對此場景的設計,微妙地體現(xiàn)出了同性間難以敘述的復雜情感,同時通過該場景十分生動地刻畫出了姐妹性格的差異,表達出了二人所持的不同觀點,有效地推動著影片劇情的發(fā)展,讓本部影片的主題得到凸顯。影片的結尾大部分都是通過默劇的形式完成的,導演的這種結尾方式自然也尤其特定的意圖。在小說中伊麗莎白一直被自己和達西之間這種難以準確觸摸的關系所困惑,伊麗莎白雖然能夠依稀地感受到這種關系的存在,但卻永遠無法真實地觸及。而凱瑟琳夫人的出現(xiàn)則讓這種朦朧的關系豁然開朗,伊麗莎白聽了凱瑟琳夫人一席話之后如夢中驚醒般深深感悟到了自己對達西的真實的情誼,同時達西在凱瑟琳夫人的幫助下也察覺到了伊麗莎白對自己的這種情誼。在一個有著少許涼意的清晨,伊麗莎白似乎在被一種神秘的力量鼓動而難以入睡,決定走出房間呼吸新鮮的空氣。伊麗莎白站在門外放眼遠方,朦朧中達西的身影正從遠處的原野緩緩而來,這一畫面被導演的長鏡頭定格下來,整個影片也在這一定格的畫面中結束。從電影結構上來講,這部影片已經結束,然而電影最終結束在兩人的對視中,似乎讓人覺得這個故事才剛剛開始。導演巧妙的細節(jié)處理,在凸顯電影主體的同時也使得小說經典內涵得到了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凡是細細品味過《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對伊麗莎白產生愛慕之意。伊麗莎白是這部小說刻畫的重要角色之一,小說中相關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幾乎都和伊麗莎白存在一定的關系。在電影版《傲慢與偏見》中,導演也是圍繞小說中這一人物拉開整部影片的序幕的。在整部影片中伊麗莎白的眼睛好比電影的鏡頭,導演透過伊麗莎白的眼睛將故事展現(xiàn)出來,顯示出了十足的創(chuàng)意,此外,影片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故事是通過劇中其他人的所聞所見予以展現(xiàn)的。雖然電影《傲慢與偏見》這種敘事方式有些偏離了小說原著的主題,但是這種方式更容易激起觀眾的遐想,電影的這種創(chuàng)新讓小說原著的藝術韻味得到了更深次發(fā)酵,這部小說因此了也得了更好的繼承與發(fā)展,讓人們通過熒屏欣賞到小說向電影華麗變身的絢麗光彩。
綜上所述,電影作為集聲音、燈光、故事于一體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有效的電影藝術處理能夠讓小說中的人物更加的鮮活。從《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的電影創(chuàng)作整體來看,不管是哪個版本的電影,在電影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都對這部小說進行了繼承與發(fā)展。這種藝術的繼承與發(fā)展,在豐盈電影故事情節(jié)的表現(xiàn)力與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達到電影對小說經典的繼承與發(fā)展目的。1995年版的《傲慢與偏見》作為廣受觀眾歡迎的一部電影,在遵循原型小說故事主題發(fā)展脈絡的基礎上,通過增添現(xiàn)代氣息的電影元素,讓這部電影更容易走進觀眾的心中,電影的現(xiàn)代氣息也讓小說中的主人翁的人性之美與文學表現(xiàn)力得到了更好的凸顯。小說文本得到了電影編劇的有效藝術處理,小說的文學精髓因此也得到了更好的繼承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