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四川瀘州天立學校
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
郭華
四川瀘州天立學校
“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這是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的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只有通過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才能使課堂教學走出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束縛,給課堂注入生命的活力。
孔子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無思則不能釋疑。問題與疑問是探究式學習的起點,也是探究式學習的一個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物理問題情境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的過程就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點燃學生智慧火花的過程。例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我特意從超市買來一對塑料吸盤,將吸盤按在窗玻璃上,并在吸盤下掛上一個重重的書包,然后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甲:“塑料吸盤為什么能吸附在玻璃上?”
我說:“在提出問題時能不能把目光看得更深刻一些呢?”
學生乙:“是什么力量把吸盤壓在玻璃上呢?”
我連連稱贊,進一步追問:“吸盤被壓在玻璃上,是因為里面的空氣被排出,那么把吸盤壓在玻璃上的力來自哪里呢?”
學生齊聲:“來自空氣(大氣)產生的壓強?!比缓笪以賹蓧K同樣大小的玻璃片(還有燒杯里裝著水)給學生,問:“你們能用這些器材做一個類似的實驗來說明這個壓力來自大氣壓強嗎?”
物理問題來源于生活,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很多的物理現象,產生過強烈的好奇心,甚至對未知的世界充滿著幻想。教師如能因勢利導,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重力”一節(jié),教師可提問:樹上的蘋果為什么總是往地面掉?人造衛(wèi)星為什么總是繞著地球運轉而不脫離軌道?這兩種現象之間是否有什么共同的規(guī)律在起作用?這樣提問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求知欲。
通過這樣的教學片段,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疑問,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啟迪智慧、激發(fā)興趣、主動參與的效果。
在實施問題教學的課堂中,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交流合作和思維碰撞的過程,也就成為學生成長、教師提高、教學相長的過程,也就是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角色由以往的傳授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其發(fā)揮的主要作用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志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轉變?yōu)樘釂栙|疑、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狀態(tài)。隨著問題教學法的實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知識能力和整體素質得到培養(yǎng)、發(fā)展和提高。這正是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該努力實踐的。
通過教師的精心引導和長期實踐,以問題為載體,以思維發(fā)展為主線,在師生互動中定能把課堂推向高潮。
探究式學習是通過發(fā)現問題,研究探索,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形式。探究式學習關注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過程,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法和途徑。因此,實施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具有思維開放特征,所有問題應啟迪學生充分思考,必須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在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設計實驗方案的過程中,都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能力,如探究“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實踐是物理探究式學習的靈魂。實施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加強實踐探索活動,讓學生圍繞研究的問題,在實驗、觀察、閱讀、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分析現象和數據等大量實踐、探索活動中,豐富感性認識,提高實踐能力。加強實踐探索活動,首先要組織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
1.變教師演示為學生演示,激發(fā)學生探索熱情。學生對實驗進行觀。
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演示實驗通常是教師演示學生看,但是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能和潛能的發(fā)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變教師演示為學生演示,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2.搞好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培養(yǎng)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在學生分組實驗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小組合作探究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小組分組合理、分工明確(可輪換);組長相當于小老師,一定要培訓好;教師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注重交流評價,給學生以展示的機會和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信心。
3.利用身邊的物品做實驗。
豐富實驗資源,可以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說過“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就是說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要大力倡導做簡單易行的替代性實驗。其實,組織學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簡單實用的實驗器材,本身就是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有效方式,學生身邊的物品和器具同樣是物理資源。
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要過分地關注實驗結果,而應更注重過程的探究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此長期堅持下去,方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彰顯教師的科學和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