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芬河北省元氏縣吳村學校
利用語文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胡雪芬
河北省元氏縣吳村學校
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新教育,而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關健在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在語文課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主動探索——進行猜想和假設,分析和推理,激發(fā)學生想象,激活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1.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開展些趣味性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通過讓學生的平等參與和對學生的鼓勵,使學生體驗到自身潛能被發(fā)揮的喜悅,更體到被教師肯定所帶來的親切感受,使其能盡情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及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如:自己設計版面辦報;自己寫新聞、演說;講故事、復述課文。也可以介紹對話,輪流值日報告,使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機會,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和更多的機會。
2.引導學生多渠道積累知識。
“創(chuàng)意的出現(xiàn)看似突兀,卻不乏過去的基礎”這句話強調了積累知識的重要性。平時,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好片斷,寫讀書筆記、讀后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勤寫日記,自覺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習慣。鼓勵學生剪貼,把自己所寫的作文裝訂成集,并設計多姿多彩的封面,還可以鼓勵學生設立一個成長袋,把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一篇習作,畫得最好的一幅畫等等裝進成長袋,以此激發(fā)學生樂于積累知識。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關鍵,它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規(guī)律,而且能產生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1.引導學生善于質疑解難。
好的文章一般不會平直淺露而是含蓄蘊藉,往往留下許多未定點給讀者去補充,它們是課文潛在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教師應設計情景,巧妙引導學生去填補,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對學生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大有裨益的:例如《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不是有尾巴嗎?為什么要借尾巴呢?如果小壁虎沒有回家,它還可能向誰借尾巴呢?它會怎樣問,小動物們又會怎樣答呢?《守株待兔》:種田人守株時的神態(tài),會是怎樣的?當他看到自己的田里長滿雜草里,他心里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位老農,看到這樣的情形,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通過這樣創(chuàng)造性想像能有效地讓學生融入到課文當中。
2.引導續(xù)編故事,拓展想像的空間。
課文中很多課文的結尾是言雖盡而意無窮,留給讀者無限寬廣的空間去遐想。這些藝術的空白為學生的想像,創(chuàng)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只要我們稍加啟發(fā)、引導,就能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把學生引進思維的王國。例如《狐貍和烏鴉》的結尾:狐貍叨著肉,轉身往洞里走。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到口的肉被狐貍搶走了,烏鴉心里怎樣想?他會怎樣呢?讓學生把從課文中獲得信息與自己已有的經驗相結合,大膽設想,如有學生續(xù)編道:(機智的烏鴉)烏鴉知道上當了,眼珠兒一轉,哈哈大笑說:“吃吧,藥死你!今天你可活到頭了!”狐貍一愣:“怎么?有毒?”他放下肉想看看,就在這時,烏鴉猛地扎下來,叨著肉就飛上了天空。狐貍氣得直跺腳。(傷心的烏鴉)自從被狐貍騙了,烏鴉一直很懊惱,但他沒有什么辦法。有一天,他又得到了一塊肉,正在樹上歇腳,又被狐貍看見了,烏鴉剛要飛走,狐貍大叫:“烏鴉太太,等一等,我有話對你說?!睘貘f冷冷地看著狐貍,不說一句話,心想:看你耍什么花招。狐貍裝作很為難的樣子,說:“對不起,烏鴉太太,上次的事我非常內疚,總想找個機會向你道歉?!睘貘f心中一動,但他仍然緊緊地咬著那塊肉,不出聲。狐貍眼珠一轉,做作驚訝地說:“哎呀,烏鴉太太,聽說要選鳥王了,依你的實力,去競選肯定十拿九穩(wěn)?!睘貘f有些按捺不住。狐貍見狀,又神秘地說:“據說本次競選,空中打圈的本領尤為重要,速度越快,水平越高。你別的本領大家都是公認的,只是這個空中打圈子還有很多人不服?!睘貘f聽后不屑地哼了一聲,便在空中打起圈子來,速度越來越快,不一會兒,就暈頭轉向了,那塊肉也掉了下來。狐貍得意地把肉接住了,嘲諷地說:“老烏鴉,你空中打圈子確實快。如果你的腦子也轉得這么快,就一定能當上鳥王了。”烏鴉傷心地哭了起來。(第二次被騙)從這個訓練中,形象思維和發(fā)散思維都得到很好的訓練,個性地得到張揚,激活了學生的想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3.填補閱讀空白,激活學生想像。
文章出于表達的需要常留有“空白”,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空白”,讓學生憑借語境展開想像,進行補充,以發(fā)展學生的想像能力。如《盧溝橋的獅子》第二自然段結尾有一個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呢?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去填補這個“空白”。
有的課文在結尾留下了大片“空白”,如《窮人》這篇課文在結尾處留下了空白,我讓學生填補這個空白。有個學生說:“當桑娜拉開了帳子后,漁夫看見七個小孩正在床上香甜地睡著,看到這情景,漁夫馬上跑過去擁抱桑娜,說:‘親愛的,你為什么不早告訴我呢?’桑娜說:‘我怕你揍我?!比纭斗部ā方Y尾的省略號,給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凡卡的命運怎么樣呢?對這此空白的填補,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
語文教學內容豐富、練習形式多樣。在思維訓練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從小學生實際出發(fā),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