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微
摘要:余華的先鋒小說《河邊的錯誤》,一件案子將人世間的荒誕離奇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瘋子才能擁有隨心所欲的自由。作者把自己的人生體驗融入文本,在零焦距的敘述中讓讀者漓淋盡致的感受到殘酷的一種,在幾組對比中看到希望。作品展現(xiàn)出來的是對社會和生存現(xiàn)狀清醒而深刻的思考,對人性本身的反思。
關(guān)鍵詞:《河邊的錯誤》;余華;荒誕;對比
一、四維感覺下“幸?!钡臍埧?/p>
余華在《河邊的錯誤》中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幻覺的四維感覺大幅度的渲染暴力與殘酷,形成化丑為美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也就是西方現(xiàn)代藝術(shù)中的審丑表現(xiàn)。余華的小說把暴力、死亡、冷漠、血腥作為敘述的常態(tài),這也是其先鋒性的特點之一。這種審丑藝術(shù)強烈的沖擊著讀者的感觀,考驗著讀者的承受能力,同時給讀者帶來另類的閱讀享受。余華試圖通過暴力性的刺激使人們正視歷史深處的殘酷,也使人們正視自己骨子里的嗜血的本性和潛能。
感覺是人對客觀世界的體驗在人身體、大腦、心理上的反映。這種感覺主要體現(xiàn)在基本的視覺、聽覺、觸覺中以及在視覺、聽覺、觸覺的基礎(chǔ)上通過心理反應產(chǎn)生的幻覺。文本大肆的描寫瘋子與幺四婆婆施虐與受虐的行為,美麗的描寫著悲哀、痛苦的情緒。幺四婆婆把受虐當作享受。因為只有在瘋子這里幺四婆婆才覺得活著的價值,她把瘋子當成是自己的兒子,她悉心的照顧他,她有了被需要的存在,人需要的存在感和需要被需要的心理在此時被激發(fā)出來了。她把瘋子當作是自己的丈夫,每當遭受瘋子的毒打的時候,她就會想起四十多年前去世的丈夫。丈夫?qū)λ亩敬蚺c瘋子對她的毒打是一樣的,通過被打,幺四婆婆釋放了心中的孤寂與思念。挨打,成了她自十八歲死了丈夫以來最幸福的時光。這是幺四婆婆的觸覺和幻覺享受。
《河邊的錯誤》帶來了視覺的沖擊。通過各種鏡頭個個場面的暴力與死亡,特別是樂在其中的受虐,帶給讀者感官的挑戰(zhàn)和狂歡。被瘋子砍了三十刀并放在墳堆上的幺四婆婆的頭顱,這是出現(xiàn)在河邊的驚心動魄的場景。跟隨著敘述者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到瘋子一次次的仍籃子,幺四婆婆一次次的撿回。我們看到的一次次的失去與回來,是幺四婆婆對瘋子無止境的溺愛。這是兩個瘋子的虐與愛。瘋子沒有道德概念,也不受法律的束縛。他們表現(xiàn)出了人類原始而真實的狀態(tài)的一個側(cè)面。
二、對比中的人性與社會
對比是把兩個對立或矛盾的雙方或事物的兩個方面一起比較對照,使文本中人物形象更鮮明,讓讀者在比較中辨別是非,分清好壞,對現(xiàn)實進行反思。從微觀的作品情節(jié)中可以看到余華的用心。在作品《河邊的錯誤》的幾組對比中包含著作者的生命體驗,對人性、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
成人世界與孩童世界。從看待事物的方式看成人的冷漠與小孩的純真。孩童的天性使然,沒有受到社會與成人世界的污染,他們本能的真誠、好奇,天性的善良、熱情。孩子把他在河邊看到的一切迫不及待的告訴父親、母親、路人、伙伴,簡單而單純的動機,希望他的話有人信并得到表揚。他把看到的告訴警察,對案件充滿好奇與期待,“抓住那家伙后,讓我來看看”,“你要我?guī)湍阕プ∧羌一飭??”孩子當面指證嫌疑犯。孩子天真無邪,終于在河邊被瘋子虐殺,在復雜的成人世界中死亡是他最終的歸宿。在成人的世界中,鎮(zhèn)里的大人習慣用冷漠包裹自己。生活的瑣碎與社會經(jīng)歷的磨練使人們普遍具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沉默是一種習慣。沉默是大眾以退出的方式所作出的反應,沉默是一種策略……他們(大眾)取消了意義。當聽到孩子的講述,父親揮手給了他一個耳光,母親臉色一沉。不愿孩子多事,惹上不必要的麻煩。幺四婆婆的錢從不存進銀行,因為她不相信別人,選擇把錢一張一張的編進麻繩里。工廠傳達室的老人、工人王宏本不想交代什么,怕麻煩,不想跟公安局的打交道說出了他看到許亮的背影。許亮的朋友相信許亮殺了人并對許亮的死表示漠視。文本表現(xiàn)出陌生人、朋友、親人之間的互不信任,為己之私相互冷漠。通過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淋漓盡致的刻畫出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友愛消逝。
常人的束縛和瘋子的自由。文本展現(xiàn)出現(xiàn)實的荒誕。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瘋子,在理性的克制下人的瘋子性隱藏著。瘋子不知怎么瘋的,在文中出現(xiàn)時他已經(jīng)是一個瘋子。他是瘋子,他可以像一個小孩一樣隨性,為所欲為。當瘋子殺了人,提著帶血的柴刀在老郵政弄里進進出出的時候,沒有人認真地注意他,人們對于瘋子的任何古怪舉動都不必在意,忽視成全了瘋子的自由。瘋子的自由也是法律給予的自由,在他殺人后法律不能對他采取制裁,給了他一次次殺人的機會。刑警馬哲不被常規(guī)束縛,思維縝密,破案老練,他從被忽略了的瘋子處打開破案口。馬哲的清醒與理性幫助他偵破了案子,但理性的清醒者有他的無奈與痛苦,找出了真兇,卻讓他逍遙法外,并讓兇手三番五次的殺人而不能制止。他殺了瘋子,用他的瘋狂換來小鎮(zhèn)的太平,最后他只能用“瘋子”的名義逃避法律的懲治。當荒誕性成為常態(tài),現(xiàn)實會變?yōu)榭膳隆?/p>
三、結(jié)語
好的作品往往能讓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人的冷漠與自私,變態(tài)的瘋狂,現(xiàn)實的荒誕,無不讓生活中這種氛圍中的人們感到窒息。如果說瘋子、許亮、王宏、幺四婆婆等體現(xiàn)的是人性惡的一面,那么馬哲的正義,馬哲之妻的體貼與理解,局長的愛才之心,孩子的童真之心,無一不是給人予希望,作者的人文關(guān)懷,在令人窒息的空氣中吹進一股清新的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