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金
2012年10月初至2012年10月底,我有幸隨同江蘇各地的初高中化學教師來到英國學習考察,受當?shù)氐慕虒W模式和學生的學習形式以及同行們的交流之影響,再結合自己的教學我在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真的關注了以下幾點嗎?
下面我就我平時的幾個教學片段談談為了達到這樣幾個的目標可嘗試做一些必要的教學改進,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給予
指正。
一、化學教學片段
1.有關物質分類的復習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回憶各類物質的概念→書寫各種物質的化學式→根據(jù)概念判斷物質類別→各小組交流討論構建物質分類體系→鞏固練習。
改進教學模式:學生參與游戲形式認識各類物質的概念(注:每位男生或女生代表同類元素的原子),而后由各小組進行討論后交流上臺表演:例:混合物—男男 男女男、純凈物—男女男 男女男或男男 男男、單質—男男 男男或女女 女女、化合物—男女男 男女男或男女 男女→各小組學生書寫各種物質的化學式→根據(jù)組成元素和學生游戲法對概念的理解判斷物質類別→各小組交流討論構建物質分類體系→鞏固練習。
2.有關化學反應類型的復習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回憶各類反應類型的基本概念以及以字母形式呈現(xiàn)幫助學生理解→學生書寫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各小組學生分析討論各化學反應的反應物以及生成物的種類和類別→再結合概念和上述活動展示的基礎上判斷各化學反應的類型→鞏固練習。
改進教學模式:相關知識的復習鏈接(各小組學生書寫本節(jié)課所用相關物質的化學式并進而判斷它們的各自物質類別是單質還是化合物)→學生整理回憶在學案上書寫各類反應類型的概念→教師提出要求由各小組學生想一些方法來形象地幫助理解各類化學反應類型→各小組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始討論活動(在這期間教師巡視學生活動情況:有畫圖展示的、有用積木表演的、也有用人表演的等多種形式)→教師請2~3組學生展示他們的成果(有用多媒體展臺展示講解圖形示意的、也有用多彩磁貼在黑板上展示分析的,更有學生小組上臺表演的——如化合反應:男+女→男女、分解反應:男女→男+女、置換反應:男1+男2女→男2+男1女、復分解反應:男1女1+男2女2→男1女2+男2女1)→學生書寫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各小組學生分析討論各化學反應的反應物以及生成物的種類和類別→再結合概念和上述活動展示的基礎上判斷各化學反應的類型→鞏固練習。
3.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究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按課本用試管演示做幾種金屬與酸反應的對比實驗→學生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學生小組分析金屬的化學性質并比較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鞏固練習。
改進教學模式:教師引導各學生小組在覆膜紙片上進行分組對比實驗→學生觀察并在導學案上記錄現(xiàn)象→學生小組分析金屬的化學性質并比較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鞏固練習(學習過程在導學案上落實)。
二、教學片段評價及反思
上述對這些教學片段的改進我認為關注到了學生以下的幾個方面:
1.關注了化學學科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改進后的教學明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化學實驗的作用,同時將一些演示實驗改進為分組實驗,極大地發(fā)揮了化學學科的趣味性,還將一些素材改編為學生分組游戲,使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更有興趣。
2.關注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水平
改進后的學習方式避免了教師一言談學生被動接受的低效率學習形式,能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水平去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主動學習,使學生在做—寫—說—用中去獲取并運用知識。
3.關注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
改進后的學習方式能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fā),設計了一些學生易懂易接受的內容,課堂上能多采取學生易接受的學習形式如分組實驗、學生游戲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的知識應該會更加深刻。
4.關注了學生的學知識和重在用知識
改進后的教學片段在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了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同時也使學生在用知識的過程中強化了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很好地達到了學知識—用知識—鞏固知識的目的。
當然,這些教學片段還可以更加的優(yōu)化,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去摸索、去完善,同時也會去不斷地更改并優(yōu)化一些其他的教學片段。希望我的這些思考能和各位同仁有些共識,能促使我們一同去大膽地反思、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各片段,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和教師給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