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守衛(wèi)
(宜興 214221)
淺談紫砂陶刻歷史及表現形式
蔣守衛(wèi)
(宜興 214221)
陶刻乃紫砂工藝一絕,是紫砂壺最主要的裝飾方法??田梼热莘浅V泛,人物山水、花鳥草蟲、樓榭亭臺、詩詞曲典,各盡其顯,交相輝映。從最初的紫砂陶刻裝飾只為落款用,逐步演變成裝飾。
紫砂陶刻;文化歷史;傳統(tǒng)風格
紫砂陶刻藝術,是紫砂壺藝的姐妹藝術,是自成體系的陶瓷藝術門類。她以豐富的藝術內涵,很高的藝術水平,獨特的藝術形式,鮮明的民族風格,在世界陶瓷藝壇中獨樹一幟。紫砂陶刻是獨特的工藝技法,它的特點是以刀代筆。把書法、繪畫以各種刀法技藝傳神地在紫砂陶上,使紫砂工藝與書畫、藝術結合,提高了它的實用、觀賞和收藏價值。
宜興紫砂是悠久中華文明孕育出來的獨特產物。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陶藝家將自己匠心獨運的審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壺從煮水沖茶的普通器具變?yōu)閺V受人們喜愛的藝術珍品。
紫砂陶刻藝術是與紫砂壺藝同步起源并同步發(fā)展而成的。深入研究和廣泛宣傳陶刻藝術,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陶刻藝術,提高陶刻藝術欣賞水平,進一步繁榮和發(fā)展陶刻藝術事業(y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紫砂陶刻的裝飾方法,若以燒成前后來分,在燒成前有絞泥、浮雕、堆繪、仿古青銅器紋樣裝飾和陶刻等裝飾手法;燒成后的裝飾則有釉彩、拋光和包銅、金銀絲鑲嵌裝飾等多種手法。
陶刻乃紫砂工藝一絕,是紫砂壺最主要的裝飾方法??田梼热莘浅V泛,人物山水、花鳥草蟲、樓榭亭臺、詩詞曲典,各盡其顯,交相輝映。從最初的紫砂陶刻裝飾只為落款用,逐步演變成裝飾。
根據現有的有關紫砂陶藝的歷史資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陶刻藝術的起源、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從貢春開始,紫砂陶刻藝術從在壺把稍處和底部銘刻記錄作者姓名,所作年代,發(fā)展到在底部書刻詩句并落款。后又進一步發(fā)展到把詩句書刻到壺身正面,直接用于裝飾,至此使陶刻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已基本形成。自從陳曼生開始,許許多多文人書畫名流直接參與了陶刻藝術,使陶刻藝術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陶刻藝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真正形成了陶刻藝術自身完整的體系和特有的藝術形式。
談紫砂陶刻,不能不提陳曼生和“曼生壺”。陳曼生對紫砂最大的貢獻是,構思設計了一批簡約、古樸,具文人意味的壺樣,而銘文書刻成為其構思的組成部分,它們是一體的不能分割。
曼生壺之所以盛名于世,是因為把金石、書畫、詩詞與造型工藝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而成熟的紫砂壺藝術風格。簡言之,就是賦予了紫砂壺文人味,提高了紫砂壺的藝術品位,將壺與刻的結合推向了更高的藝術境界,使得紫砂文化的傳承有了更頑強的生命力。
陶刻主要分陽刻與陰刻兩大類,陽刻是把所要表現的對象凹下去,主要分單刀、雙刀、沙地三種刀法。單刀又分刮和刻,是以刀代筆,直接寫刻,輕重頓挫得體。雙刀是指把所要刻的筆畫線條兩邊下刀,中間起底,主要表現形式有,三角底、圓弧底、平底、沙地底和不規(guī)則底,其中沙地底刻法只是用刀尖一點一點的挑琢出來,使其像沙地一樣,主要表現形式有平底沙地,圓弧底沙地。另外還有雙刀與沙地結合法,單刀與雙刀結合法,通常是單刀空刻,再局部加刀,一般加刀在筆畫的起筆與收筆處。
紫砂陶刻的傳統(tǒng)風格講究裝飾和器形的協(xié)調與和諧,著重推敲各體書法、文學詩詞、辭章短句的合理應用。在陶刻過程中應該因器施藝。首先思考反映銘題的內容,體現合理的文學辭藻、書法和繪畫的美妙以及格調的高雅、鐫刻刀法的金石韻味,才能使作品錦上添花。
紫砂泥細而不膩,澤而不耀,又有良好的可塑性,在紫砂陶上利用各種陶刻刀法,運用點線面的處理、深或淺的刀法,匯集文學、書法、繪畫、金石篆刻于一體,極大的豐富了紫砂藝術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