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輝
(河南工業(yè)和信息化職業(yè)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1)
本文對工頻電網正弦電壓供電下電力系統(tǒng)中的PMSM 模塊和分離模塊構成的PMSM 直接起動過程進行分析,并對其仿真模型進行驗證。
根據PMSM 的dq 軸數學模型,可以看出系統(tǒng)為多輸入多輸出系統(tǒng)。由于Te 與idiq 的乘積有關,系統(tǒng)是非線性的。雖然Simulink 的模塊庫—連續(xù)(Continuous)模塊子目錄中有傳遞函數(Transfer Fcn)和狀態(tài)空間方程(State-Space)模塊,可用來方便地搭建線性多輸入多輸出系統(tǒng),但卻不適用于這里。
使用Simulink 模塊庫信號連接(Signal Routing)子目錄下的信號跳轉(Goto)模塊和信號接收(From)模塊進行信號的傳遞。整個模型分為4個區(qū)域:輸入部分、輸出部分、計算部分和電動機參數輸入部分。計算部分包括5個子系統(tǒng):wr 計算子系統(tǒng)(calculate wr),θ計算子系統(tǒng)(calculateθ),id計算子系統(tǒng)(calculate id),Te計算子系統(tǒng)(calculate Te),iq計算子系統(tǒng)(calculate iq)[1]。
建立仿真模型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模塊中多次使用Goto 模塊,如:輸入部分使用的ud,uq 及tl 模塊。必須要把Goto 模塊默認的local 作用范圍改為global作用范圍,以便其他區(qū)域可以對該參數進行調用,否則其他區(qū)域的from 模塊得到的只能是0,從而導致運算錯誤。
②電動機參數輸入部分的常數參數部分需要設置為:[L R psi_f IFP(3)IFP(1)IFP(2)]。其中,L為電機的直軸電感和交軸電感,L=[Ld Lq],R 為電機的定子相電阻,psi_f 為電機的永磁磁鏈,IFP(3)為電機的極對數,IFP(1)為電機的轉動慣量,IFP(2)為電機的摩擦因數。
運用Matlab/Simulink 建立的仿真模型,電動機的內部參數采用以下設置,電動機參數輸入部分的常數參數部分需要設置為:[L R psi_f IFP(3)IFP(1)IFP(2)][2]。其中,L為電機的直軸電感和交軸電感,L=[Ld Lq],R為電機的定子相電阻,psi_f為電機的永磁磁鏈,IFP(3)為電機的極對數,IFP(1)為電機的轉動慣量,IFP(2)為電機的摩擦因數。
其額定輸出轉矩設置為3N·m。外加正弦波電壓的有效值為220V,頻率為50HZ,該頻率在正弦波模塊參數設置對話框里設置為100π(rad/s)。各仿真程序設置如下:
仿真程序如圖1 所示,在仿真參數(Simulation Parameters)設置對話框中,設置仿真起始時間為0.0s,仿真停止時間為0.2s。由于系統(tǒng)中含有非線性因素,故微分方程解法選用可變步長,解算器種類為ode45s,最大時間步長設置為1e-5,其他可保持為默認值。
圖1 基于電力系統(tǒng)庫PMSM模型的仿真模型
由于本仿真模型使用的是Sim Power Systems庫中的PMSM 模塊,故不能直接用Simulink 中的正弦波模塊供電。在此,使用Sim Power Systems 庫的三相繞組三相組合電壓源為電機供電,設置與上述外加正弦波電壓要求相同,作為三相PMSM 模塊的輸入。負載轉矩使用常數模塊,設定值為3N·m。輸出的各項用PMSM電動機的測試分解模塊(Machines Measurement Demux)輸出到示波器進行觀察。運行仿真,用示波器觀察各項的輸出值。并記錄轉子機械角速度的波形,如下圖3(a)所示。
系統(tǒng)模型的仿真程序如圖2所示,在此,分離模塊都是由Simulink 中的模塊組成的子系統(tǒng),三相繞組的相電壓可用正弦波模塊輸出,其他設置參數與上述電力系統(tǒng)庫仿真參數相同。
圖2 基于分離模塊PMSM模型的仿真模型
運行仿真,用示波器觀察各項的輸出值,并記錄轉子機械角速度的波形,如下圖3(b)所示。
圖3 正弦波供電PMSM起動轉子機械角速度圖
通過仿真,我們根據輸出波形可以得出結論,當工頻電網供電時,在電機起動前期,電動機轉速有很大振蕩,不過最終還是可以穩(wěn)定運行在同步機械角速度79rad/s(≈50×2π/4)。這是因為電動機的轉動慣量很小,轉子速度可以較快地跟隨同步速度,如果是慣量較大的電動機就不能順利起動了。另外,還可以看出,即便電動機可以起動,但是起動過程中,速度存在很大的振蕩,轉子轉速開始和定子磁場不再一致,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失步現象。為了獲得更好的起動性能,必須在轉子上加入阻尼繞組,形成異步起動同步電動機;或者采用變頻起動。而變頻啟動具有多種控制及節(jié)能優(yōu)勢,成為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Lijun Hou,Yanmin Su,Lin Chen.DSP-Based Indirect Rotor Field Oriented Control for Multiphase Induction Machines[J].IEMDC of IEEE,2003(2):976-980.
[2]戴勇,解錦輝.十二相同步電動機的數學模型及仿真[J].船電技術,200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