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舒血寧治療出血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
李磊
目的 評價舒血寧注射液治療出血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60例H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平行分組法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降顱壓、鈣離子拮抗劑、降壓等治療,治療組加用舒血寧注射液治療,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結果 治療組患者痊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3.025,P=0.027),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10.174,P=0.032);2組患者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并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但治療組較對照組降低更加顯著(P<0.05)。結論 舒血寧注射液治療HI可有效改善神經功能缺損,對降低臨床死亡率有一定價值。
舒血寧注射液;出血性腦梗死;療效
出血性腦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是指缺血性卒中患者由于梗死區(qū)域血液再灌注而引發(fā)的繼發(fā)性出血。HI發(fā)病率近年來有逐年增高趨勢,病情較重、預后較差。本院近年來采用舒血寧注射液治療HI取得了一定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蘇省豐縣中醫(yī)醫(yī)院自2009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H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具備腦栓塞的診斷依據,且治療后一段時間內病情突然加重或持續(xù)不緩解,經頭顱CT掃描示原有梗死灶內出現散在或局限高密度影像[1]。按照隨機平行分組法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43~78歲,平均(61.3±6.7)歲;梗死至出血病程1~13d,平均(2.8±1.2)d;梗死病灶分布情況為基底節(jié)區(qū)5例、顳葉14例、顳枕葉4例、頂葉5例、其他2例。對照組中男11例、女19例;年齡42~75歲,平均(62.1±5.3)歲;梗死至出血病程1~11d,平均(2.4±1.1)d;梗死病灶分布情況為基底節(jié)區(qū)6例、顳葉12例、顳枕葉5例、頂葉
4例、其他3例。2組患者從年齡、性別、病程及梗死病灶等各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停用抗凝、溶栓、擴容、抗血小板聚集劑等藥物。同時給予脫水(20%甘露醇125~250mL每
6~8h 1次)、鈣離子拮抗劑(尼莫地平40mg口服,3次/d)、腦代謝活化劑(細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等)、降壓等常規(guī)治療[2]。治療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舒血寧注射液(神威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3020795)6~25mL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d。2組患者觀察時間均為28d。
1.3 療效評價 參照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3]對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神經功能情況進行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預后及轉歸 治療組痊愈出院22例(73.3%),13例患者遺留輕微語言障礙等后遺癥,1例患者治療無效死亡,死亡率為3.3%;對照組痊愈出院17例(56.7%),19例患者遺留輕微語言障礙等后遺癥,5例患者治療無效死亡,死亡率為16.7%。治療組患者痊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3.025,P=0.027),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174,P=0.032)。
2.2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但治療組較對照組降低更加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s,分)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組308.26±2.123.27±1.155.6680.000對照組308.31±1.984.56±1.574.9260.005 t值1.024-3.451 P值0.8150.027
HI占全部腦梗死的3%~5%,該病發(fā)生的常見原因為心源性栓塞,另外原因為腦內小動脈粥樣硬化性梗死[4]。多數患者發(fā)生HI為起病24~48h內,一般不超過2周[5],本研究組病例平均發(fā)病時間為2~3d,絕大多數患者發(fā)病不超過72h?;颊呦扔性l(fā)腦梗死的表現,其他病情變化則取決于出血性變化的時間和程度。臨床常見患者伴有頭痛、嘔吐、肢體癱瘓較前加重等,嚴重者則可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昏迷[6]。
對于HI的治療方法基本與腦血栓形成相同,當HI確診后,應立即停用抗凝藥物、纖溶藥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以采用中性治療為主。本研究治療組在常規(guī)療法基礎上加用舒血寧注射液治療HI取得了較佳療效,其較對照組不論從患者轉歸預后還是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方面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加用舒血寧注射液有利于改善HI神經功能、促進康復,且對降低死亡率有幫助。舒血寧注射液主要成分為銀杏葉提取物(含總黃酮4.2mg、銀杏內酯A 0.3mg),其具有擴張腦血管、增加腦組織灌注血流量、改善腦循環(huán)和微循環(huán)、改善血液流變學、清除氧自由基、保護腦神經系統(tǒng)及繼發(fā)性腦血栓形成等多種功效[7-8]。舒血寧注射液既可應用于缺血性腦卒中,又可應用于腦出血的治療。用于前者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的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有利于改善病灶區(qū)域血液供應、減少缺血性損傷;用于后者則主要其由于其具有的改善血流變學、保護神經功能等作用。中藥對機體功能的調節(jié)往往呈現雙向性,同一種藥物可根據人體當時的生理、病理狀態(tài),通過調節(jié)整體功能,使藥物同時具有相反方向的雙重效果,如既補又瀉,既升又降,既能活血又能止血等。治療組患者采用舒血寧注射液治療即利用了這一點,患者既存在腦梗死的原發(fā)病灶,同時又合并了出血,此時給予單一作用的西藥治療往往會顧此失彼,而中藥制劑則無此弊端,可使相反的病理現象向正常方向發(fā)展,使截然不同的兩種失衡狀態(tài),恢復到相對平衡狀態(tài),既有利于疏通梗死病灶、預防血栓形成,又可止血消腫、降低顱內壓。
綜上所述,出血性腦梗死(HI)臨床治療棘手、預后較差,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舒血寧注射液有利于減輕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1] 秦斌.中老年常見疾病.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1:233-234.
[2] 劉斌.腦血管病診療與護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1845-1846.
[3] 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3):381-383.
[4] 李鵬生.48例出血性腦梗塞的影像學檢查與臨床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12,22(21):61-63.
[5] 馬繼軍.出血性腦梗塞38例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3):22-23.
[6] 朱煥偉.出血性腦梗塞43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20):241-243.
[7] 谷麗華.舒血寧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36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4,20(3):149-150.
[8] 彭雪.舒血寧注射液聯合血塞通軟膠囊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4,20(1):64-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82
江蘇 221700 江蘇省豐縣中醫(yī)醫(yī)院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