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維錦
第2問:你的朋友圈還好嗎?
文/曾維錦
除了知情權(quán)以外,人也應該擁有不知情權(quán),后者的價值要大得多。
中午和同事大馮一起吃飯,本想閑聊一會兒吐槽下近況,可他卻一直拿著手機不放,邊吃邊看,完全無視我的存在。實在忍不住了,我沖他喊道:“吃個飯還看什么手機,什么事那么重要?”他慢悠悠地說:“沒事,刷新一下朋友圈。”“什么時候弄不行?干嗎非要吃飯的時候刷新??!”“關(guān)鍵是我有強迫癥,見不得朋友圈上面的紅點點,不刷新會難受死的?!薄按篑T,你這真是病,得治!”餐廳里的同事聽到我倆的對話哄堂大笑起來。
看來,那個小小的紅點的確有一種勾人心魂的魔力。不滅之,很多人的心情就不美麗。
作為公司僅存的幾個沒有被智能手機綁架的人之一,我?guī)缀醪话l(fā)也不看朋友圈。前些天“手滑”點了一下朋友圈,幾乎被尋找失蹤兒童的信息刷爆屏,嚇得立馬退了出來。記得從前QQ空間和微博還流行的時候,自己也會偶爾發(fā)發(fā)感想,記錄下心情,曬點照片什么的,這些年也許是年紀漸長,越發(fā)覺得每個人都會面臨自己的問題,每個人的問題最終也只能自己解決,實在沒必要也沒心情發(fā)給別人看。眾人評論也好,點贊也罷,有多少人是真正關(guān)心你的,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幫助到你,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的人或者事上。
在近日的一次抽樣調(diào)查中,有七成多的受調(diào)查者表示朋友圈與現(xiàn)實社交圈吻合,但許多朋友圈已變味成新聞圈、養(yǎng)生圈、代購圈、自拍圈,如同一本文摘類的三流雜志。朋友圈里的人,雖大都認識,但感覺不再是身邊熟悉的那些人,而是政治家、哲學家、養(yǎng)生專家、生意人以及美圖代言人,朋友圈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名利場,沒有帶來與現(xiàn)實交際中相仿的情感交流與互動,更多的是落寞,很難找到朋友的感覺。
近兩年來,曬娃族“橫行”于朋友圈。從50后到90后,許多網(wǎng)友都喜歡在朋友圈里曬自己兒孫的照片,以求點贊。每天頻繁曬娃的,更是被網(wǎng)友封為“曬娃狂魔”。許多人覺得不勝其擾。相關(guān)研究也顯示,“曬娃族”容易被人從好友名單中刪除。日前更有孩子因為“被曬”而感到父母侵犯自己隱私,造成親子關(guān)系緊張的現(xiàn)實問題。
現(xiàn)如今,朋友圈里充斥的一些無謂信息越來越不招人待見,你愿意發(fā),別人未必愿意看,有些更是赤裸裸的信息要挾。據(jù)調(diào)查顯示,有近八成的受訪者在微信“朋友圈”里遇到過令人厭煩的信息,其中發(fā)布“詛咒”帖最被朋友深惡痛絕,其次是“營銷代購”,發(fā)“謠言”帖的人、無病呻吟者和頻繁刷屏者也很不受人待見。
媒介和信息流的發(fā)展速度驚人,但信息泛濫對人類生活也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仁尼琴曾說過:除了知情權(quán)以外,人也應該擁有不知情權(quán),后者的價值要大得多。它意味著我們高尚的靈魂不必被那些廢話和空談所充斥,過度的信息對于一個過著充實生活的人來說,是一種不必要的負擔。
朋友圈確實會讓人眼界大開。有的朋友總是一身的休閑服,走遍名山大川,笑容像陽光一樣燦爛,但后來才知道她是導游,那些景區(qū)已經(jīng)去了無數(shù)次,早都不勝其煩,事實上閑暇里她寧愿躲在家里睡大覺;有的朋友總是曬出各種美味,很多是高檔名貴珍饈,后來才知道他是做銷售的,都是陪客戶說著言不由衷的話,根本無心品嘗這些美食,其實他最喜歡回家自己下廚……
真實的生活遠沒有朋友圈里那么光鮮,看到別人在照片里那么瀟灑,實在沒有必要羨慕,因為你看不到照片背后不為人知的秘密。在別人看來,你的生活也一樣精彩紛呈。
責任編輯:張斯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