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關鍵詞:參麥注射液;肺心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1.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5)05-0069-02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原發(fā)于肺、胸廓或肺動脈的慢性病變所致的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進而引起右室肥厚、擴大甚或有右心衰竭的心臟病,主要繼發(f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肺心功能尚能代償,晚期出現(xiàn)呼吸循環(huán)衰竭,患者反復住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筆者應用參麥注射液聯(lián)合西藥治療本病30例,較單純西醫(yī)治療提高了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來本院就診的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斷標準的患者62例,NYHA心功能分級為Ⅱ~Ⅲ級者,且符合中醫(yī)辨證為氣陰兩虛型者,病因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45~65歲,平均歲,病程4~18 a,心功能Ⅱ級12例,Ⅲ級18例;對照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齡42~68歲,平均歲,病程3~16 a,心功能Ⅱ級12例,Ⅲ級18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心功能等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比較(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制定[1]。1)有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病史。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和胸廓疾病等病史。2)有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增大或右心衰竭的相應表現(xiàn)。3)輔助檢查:胸片、心電圖或超聲心電圖顯示有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及/或右心房增大表現(xiàn)。具有以上1加2條或1加3條,并排除其他心臟疾病即可作出診斷。中醫(yī)分型參照《中醫(yī)內科學》[2]咳喘、痰飲、肺脹等病中氣陰兩虛型的診斷標準制定,主癥:咳嗽、氣喘無力,心悸,活動后加重乏力,自汗與盜汗并見,口干,心煩,怕風,食少、神倦,舌質淡紅,苔薄,脈細弱數(shù);次癥:痰清稀色白,或有少量泡沫痰,,腰膝酸軟,或手足心熱伴畏寒肢冷,便秘。
1.3排除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第一輯中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有關章節(jié)制定。1)合并肝腎腦和造血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2)年齡在18歲以下或70歲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本藥過敏者。3)不符合納診斷標準,未按規(guī)定服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1.4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控制感染、暢通呼吸道、吸氧、控制心力衰竭、糾正呼吸衰竭、舒張氣管等。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參麥注射液(正大青春寶藥業(yè)),4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釋后靜脈滴注。2組均治療10天后觀察統(tǒng)計療效。
1.5統(tǒng)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x±s),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以P<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抽取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比較。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參照1993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顯效:呼吸困難、咳痰消失或明顯減輕,肺部干濕啰音消失或明顯減少,下肢水腫消失,心功能進步Ⅱ級以上;有效:臨床體征及心力衰竭癥狀有所改善,心功能進步Ⅰ級;無效:臨床體征及心力衰竭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3.2治療結果
3.2.1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4討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免疫力下降,反復感染,長期炎癥刺激,導致肺的功能和結構改變,是導致肺動脈高壓和心力衰竭的先決條件,患者對氣候變化抵抗力下降,易于急性發(fā)作,導致呼吸功能下降,心力衰竭進行性加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參麥注射液是由紅參、麥冬制備而成的中藥復方針劑,具有益氣固脫、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是氣陰兩虛癥型的經典配方,廣泛應用于中醫(yī)臨床,療效肯定。其中人參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固脫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主治自汗肢冷、久病體虛、 神衰身疲;麥冬具有潤肺養(yǎng)陰,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F(xiàn)代研究表明參麥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組織細胞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性;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促炎因子的表達[4],參麥注射液具有延長小鼠常壓缺氧的死亡時間,保護或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這可能與本藥所含的人參具有抗休克、強心、耐缺氧、保護心臟、改善心肌缺血及麥冬的改善心功能、抗心肌缺血、搞心律失常、抗休克等作用有關[5]。所以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復。本研究顯示,應用參麥注射液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總有效率高于單純應用西醫(yī)治療;PaCO2治療組治療后下降明顯,PaO2、 SaO2均提高明顯,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肺心病屬于中醫(yī)“肺脹”、“咳喘”、“水飲”等范疇,臨床表現(xiàn)為本虛標實,中西醫(yī)結合辨證論治、標本兼治療效可靠,是有效治療途徑[6]。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編著.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8~20.
[2]周仲瑛,蔡凎.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3.
[4]童惠貞.參麥注射液的藥理實驗研究[J].中藥材,2004,27(10):760-761.
[5]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
[6]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第1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600.(收稿日期: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