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某玻璃品廠生產的A型玻璃花瓶積壓,資金周轉不開,無力向職工發(fā)放工資。于是,該廠決定當月的工資一半是現金,另一半用產品代替,職工領取與另一半工資數相符的產品,鼓勵職工自己銷售產品以換成貨幣。該玻璃制品廠的行為合法嗎?
該玻璃廠的做法違反了《勞動法》的相關規(guī)定。在勞動法中,對工資的概念作了明確的解釋,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職工付出勞動,期待的是貨幣的回報,讓職工自己拿著產品去賣錢,等于將經營風險轉嫁給職工,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一定是貨幣形式,其他任何形式都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