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鈺 (甘肅省山丹二中 34100)
不知從何時起,學校教務處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要有“課后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這難壞了不少教師。按理說,寫作是語文教師的看家本領,但具體到工作中,有些教師就不知道寫什么、為什么寫了,甚至有些教師認為這是多此一舉。因此,為了應付教學檢查,大部分人都是隨便敷衍幾句,教案上每節(jié)課后都有課后反思,但大多是在教學檢查前臨時湊上去的,毫無價值可言。這樣的教學反思,的確是一種負擔。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是一堂成功的課難免也有疏漏之處,對其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做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有助于我們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新課程把教學反思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稱之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還提出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沒有個人思考,沒有對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教學就會淪為一種重復而單調(diào)的工作。語文教師應該把教學反思作為自己提升教學能力的法寶,以思促教。作為語文教師口才是非常重要的,要運用準確流暢的語言、妙趣橫生的語言、富有個性的語言、接地氣的網(wǎng)絡語言,讓學生喜歡你、崇拜你,如醉如癡地聆聽你的課。而經(jīng)常撰寫教學反思是幫助我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當然,不斷的反思更會讓年輕教師少走彎路,盡快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早日成為反思型、專家型的教師。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教學反思,借助反思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高效率。
明白了教學反思的必要性,我們再說說教學反思“思”什么?
1.反思教師的教學感受。有時候我們上完一節(jié)課感覺十分愉快,而有時又感覺很郁悶:明明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卻講得支離破碎,索然無味,沒有把文章字里行間所蘊藏的自然美、語言美、情感美、哲理美等準確地傳遞給學生,沒有達到課前預設的效果。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反思:這節(jié)課通過這篇課文我要傳達給學生哪些知識?我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能力?我要用怎樣的方式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真切地體會到語文的魅力,從而熱愛語文,主動學習語文,養(yǎng)成終生閱讀的習慣。通常情況下,能讓教師感覺舒暢的教學過程,學生也一定很愉快,收獲也多;令教師感覺很失敗的課堂,學生也一定聽得云山霧罩、稀里糊涂。因此,要想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就必須時時反思教學過程的得與失,及時記錄在教案后,用以指導今后的教學工作。因為有些靈感是偶發(fā)的,也是稍縱即逝的,而記錄的過程就是一次再思考的過程,也是重新審視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經(jīng)驗得以升華,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益不斷提升的過程。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因此,我們必須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努力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2.反思學生的課堂反應。一節(jié)課學生如果聽得昏昏欲睡,神思游離于課堂或東張西望,尋找隱藏在某個角落的興奮點;或思維停滯,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及時解答,那一定是教學語言太蒼白,教學方法太單調(diào),或者是作品內(nèi)容距離學生太遙遠,引不起學生的興趣的緣故。那么教師就應該反思:怎樣讓遙遠的故事變得親切、新鮮、生動;怎樣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穿越時空回到那遙遠的山村,和那些曾經(jīng)鮮活的生命親密接觸,了解他們的生活,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如何用充滿激情的詩一樣美的極具感染力的語言把故事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和故事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只有找到思想情感上的共鳴點,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喚醒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愛上語文。網(wǎng)絡時代,學生的語言相當豐富,教師如果不積極學習,不隨時更新知識,就會落伍。試想,我們用過時的語言和學生對話,學生能佩服我們嗎?他們能愿意聽我們講課嗎?時下的多媒體設備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操作空間,我們可以利用課件、視頻、圖片、音樂等渲染氣氛,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語文課堂更加輕松、愉悅、高效。
3.反思教材的核心內(nèi)容。教材是教師執(zhí)教的依據(jù),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jù)。語文教學必須以教材為中心來發(fā)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解決教材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因此教師應對本學科、本教材、本單元、本課時的教材列出反思的關鍵項目。如:這節(jié)課需要教給學生哪些知識點,應該培養(yǎng)學生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是否準確;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和范圍對學生是否適度;所設計的活動那些有助于達到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哪些學生需要特別關注;哪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等。教師只有吃透了教材,了解了學生,才能在教材和學生實現(xiàn)無障礙溝通。
教學反思如此重要,反思的內(nèi)容又這樣多,但很多教師感覺工作太忙,備課、上課、批閱作業(yè)、輔導學生,沒有時間寫反思。其實,寫反思和教學并不沖突,因為課后反思不講究章法,可長可短,只是隨手記錄下所思所感、所見所聞而已。如:學生對某些問題的獨到見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作業(yè)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考試中的失分點等,關鍵是要養(yǎng)成隨時記錄的習慣。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當階段性的教學活動完成后,再回顧這一階段反思的點點滴滴,必會感覺那些都是“智慧的火花”,是“靈感的閃現(xiàn)”,稍加歸納和整理,并進行必要的分析與取舍,寫出“再教設計”,就可以做到減少偏差,少走彎路,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使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理論化、教學方法系統(tǒng)化、教學問題直觀化。教師業(yè)務的成長就是在不斷的實踐、學習、總結(jié)、反思以及再實踐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而這種總結(jié)和反思反過來又會對自己的教學實踐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