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杰
(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隨著現(xiàn)代交通的不斷發(fā)展,橋梁的載重、跨徑和橋面寬度也在不斷的增長,結構形式和施工方法也不斷變化,橋梁的力學分析越來越復雜,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橋梁工程中得到越來越廣的應用,利用計算機對橋梁結構建立模型進行仿真分析,有助于我們知道橋梁在施工過程中的受力和線形變化,這樣為橋梁設計和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有限元分析師將結構離散為有限個較小的單元,通過邊界條件的限制,從而建立結構的單元剛度矩陣和總體剛度矩陣,以求得結構的內力和位移,來指導橋梁施工。
某大橋是廣珠鐵路江門段上的一座橋,主橋橋式采用(58.4 +128 +58.4)m 連續(xù)梁拱橋(見圖1 所示),主橋平面位于直線上,線間距為4.0 m,縱坡G =0‰。橋梁設計活載為中-活載,線路等級為雙線I 級鐵路,設計時速為120 km/h 客貨共線,滿足雙層集裝箱列車開行條件。主梁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采用單箱單室變高度箱型截面,跨中及邊支點處梁高3.2 m,中支點處梁高6.5 m,梁底按圓曲線變化。箱梁采用直腹板形式,全橋共設置4 道橫隔板,各橫隔板均設置進人孔;箱梁于各吊桿處共設14 道吊點橫梁,吊點橫梁高1.85 m,橫梁按吊桿貫通處厚0.3 m,不貫通處0.4 m;主梁共分61 個梁段,主梁除0 號梁段、K17’梁段在支架上施工外,其余梁段均采用掛藍懸臂澆筑。主梁設縱向、橫向和豎向三向預應力體系。
拱肋計算跨度l=128.0 m,設計矢高f=25.6 m,矢跨比為,拱軸線采用二次拋物線,拱肋于拱頂設置最大0.10 m 預拱度,施工矢高f =25.7 m,施工拱軸線方程:Y =-0.006 274 414 062 5X2+0.803 125X,拱肋實際施工均采用施工拱軸線制作和拼裝;拱肋為鋼管砼結構,采用等高度啞鈴形截面,截面高度2.8 m,拱肋弦桿及綴板內填充微膨脹混凝土。兩榀拱肋間共設置8 道橫撐,橫撐均采用空間桁架撐,各橫撐鋼管內不填充混凝土。吊桿順橋向間距8 m,全橋共設14組雙吊桿,吊桿上端穿過拱肋,錨于拱肋上緣張拉底座,下端錨于吊點橫梁下緣固定底座。
該橋采用MIDAS/Civil 建立有限元模型,主梁采用梁單元,拱肋和吊桿采用桁架單元,該模型共包括節(jié)點1037 個,單元1282 個,整個有限元模型采用笛卡爾坐標系,順橋向為X 軸,橫橋向為Y 軸,垂直橋面為Z 軸,以左端為坐標原點,順橋向左右兩端采用簡支連接,為了使機構對稱,在跨中處約束X 方向,夠整體連接,在拱肋的模擬上,為了能夠很好的模擬先施工混凝土,后向鋼管內灌注混凝土的過程,在這里將上下弦管與腹板分開安裝模擬,在MIDAS/兩端約束Y方向和Z 方向,主梁與拱肋之間用鋼臂連接,這樣保證主梁與拱肋能Civil 中采用施工階段聯(lián)合截面進行模擬,上下鋼管與腹板間的連接采用彈性連接里面的剛性連接。
施工階段的劃分是根據(jù)施工過程出現(xiàn)的不同階段劃分的,在實際施工過程我們需要考慮的荷載主要有自重、施工機械重、以及掛藍荷載等,在MIDAS/CiVil 中定義為施工階段荷載,根據(jù)各個不同施工階段的荷載得出本階段的的位移值和應力值,對于拱肋的應力,可以在施工階段聯(lián)合截面中查看結果。施工階段的劃分如表1 所示。
表1 全橋仿真分析的施工階段劃分
續(xù)表1
經過十年時間全橋主梁的彎矩計算結果如圖2。
圖2 十年收縮徐變后全橋主梁縱向彎矩(單位:kN·m)
經過十年時間拱肋上管鋼管與管內混凝土的應力值如圖3~圖4,這里由于篇幅有限,只選取拱肋上管作為分析對象。
圖3 在合計狀態(tài)下十年收縮徐變后的上管鋼管的應力值(單位:MPa)
在施工過程,根據(jù)對關鍵截面進行應力控制的原則,由于篇幅有限,在這里只選取1#截面進行應力分析,分析結果如圖5。
圖4 在合計狀態(tài)下十年收縮徐變后的上管混凝土的應力值(單位:MPa)
為繞Y 軸(橫橋向)轉動的彎矩,從圖5 我們可以看出主跨的彎矩較小,所以在主跨截面上的應力也相對較小,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對邊跨應力的監(jiān)測。對于鋼管混凝土拱肋,這里只選取了上管的結果分析,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拱肋的主要受力部分為鋼管,其中鋼管主要承受壓應力,越接近跨中,所受的壓應力越大,但在有吊桿的地方,由于吊桿的拉力作用,鋼管要承受拉應力,但是拉應力值不大;鋼管內的混凝土承受較小的應力,在靠近拱腳處,呈現(xiàn)拉應力受力狀態(tài),越靠近跨中索受壓應力越大,同樣由于吊桿的作用,在該處出現(xiàn)拉應力。由圖8 可知1#截面在施工過程中都為壓應力,且壓應力最大值為,在設計要求范圍內,還要一定的富余空間,且在合攏后,隨著拱肋的施工完成,壓應力值有所減小,說明拱肋有利于減小主梁壓應力。提高了結構的安全可靠性。
圖5 主梁1#截面隨施工階段變化的應力值(單位:MPa)
經過十年后主梁的豎向位移撓度值如圖6。
圖6 主梁豎向位移撓度值(單位:mm)
由于篇幅有限,這里只選取在施工過程的3#截面隨施工的進行,其豎向撓度值。分析結果如圖7。
圖7 主梁3#截面隨著施工的進行的位移值(單位:mm)
在合計狀態(tài)下,從圖7 可知位移值以跨中為軸兩端基本對稱,說明計算結果基本正確,具有一定的可靠度,主梁的最大豎向位移為靠近跨中處,但不在跨中,最大值分別為和,邊跨最大位移在6#和98#單元,最大值分別為和。并且在邊跨合攏處出現(xiàn)了位移值的突變。
圖5 分析了3#截面隨著施工階段的進行其位移值的變化,隨著施工的進行,其豎向位移值不斷增大,主要是由于掛藍、自重以及鋼束張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在15#中跨合攏前,其豎向位移值達到最大值,為,在合攏時使結構中跨向上翹了將近,說明合攏時位移值較敏感,在體系轉換施工拱肋時,由于拱肋的作用,豎向位移值有所減小,隨著收縮徐變的發(fā)展,位移值增大,十年后位移值為。
有限元仿真分析是橋梁施工監(jiān)控的重要依據(jù),根據(jù)有限元分析的結果可以有效的指導橋梁施工,提供合理的預拋高,保證橋梁良好的線性。本文以連續(xù)梁拱橋為背景建立MIDAS/Civil 有限元模型,計算結構具有一定的可靠度,從分析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拱肋有助減小主梁的壓應力和豎向位移值,提高橋梁整體剛度。
[1]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有限集團公司[M].某特大橋設計資料,2009.
[2]汪勁豐,吳光宇.橋梁結構仿真分析理論及其工程應用[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