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麗,張惠欣
健康是青少年成長成才和幸福生活的根基,關系國家民族未來和億萬家庭福祉。自建國以來我國就十分重視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1950年毛澤東主席就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針,1952年又提出了“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口號,高度概括了體育與體質的關系。2013年8月31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參加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全國體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會代表時強調:“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根本方針和任務”。
我國從1985年開始,每5年對學生進行一次調研,到2010年為止已經開展了5次,此外分別在2012年、2013年進行了兩次抽測,結果顯示出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20多年連續(xù)下滑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標出現好轉。但是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趨勢依然沒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標上,大學生不如中學生。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和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2014年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學校體育教學的基礎性和培養(yǎng)全面人才的意義重大。學校體育教學要達到三位一體的目標,即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睂W校體育作為深化素質教育的重點和突破口之一,體育課是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因此如何利用體育課促進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成了體育工作者們廣泛關注和研究的熱點。
本研究利用在高校普遍開設的跆拳道體育課程教學資源,針對目前大學生體育素質的四個缺乏,即 “缺乏運動技能”、“缺乏運動興趣”、“缺乏鍛煉習慣”、“缺乏身體素質”,在教學中運用情感策略法,激勵學生主動求知、主動鍛煉,提高運動的興趣、培養(yǎng)鍛煉的習慣,以尋求不同教學方法的跆拳道課程對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提高[1]。
隨機抽取南開大學普修跆拳道課程的本科學生91名,其中實驗班26人,男 16人,女10人,平均年齡19.77±0.22歲;對照班35人,男21人,女14人;平均年齡20.03±0.10歲。
1.2.1 文獻資料法
使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對“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和“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進行高級檢索,以關鍵詞“體質健康”或含“健康促進”,檢索“篇名”中含有“高?!薄ⅰ按髮W生”、“跆拳道教學”的文獻資料,為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實驗教學法
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教學內容和授課時數一致,都進行了一個學期16周的專項跆拳道課程學習,在實驗前后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和體質生理功能指標測試,測試指標為心功能和肺功能。對照班采用常規(guī)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授課,教學內容包括了跆拳道運動基本知識、基本技術或技能。實驗班教學中運用情感策略,以身體、情緒、智力、精神、社交等健康五要素相結合跆拳道項目教學特點和教學內容,教學組織上運用合作和小群體互換教學模式,教學評價上強調主體性評價策略。
心功能評價采用測定心功指數的簡易方法,即定量負荷后心率的恢復情況通過一定的公式計算心功指數。測試方法:①受試者靜坐5min后,測量受試者安靜脈搏。標為P1。②打開節(jié)拍器調至30beat/min,令受試者隨節(jié)拍器做全蹲起,同時打開秒表,當秒表行到30s時令受試者停止,并立即測量15s脈搏,乘以4換算成1min脈搏,標為P2。③測量休息1min后15s標脈搏,乘以4換算成1min脈搏,標為P3。心功指數=(P1+P2+P3-200)/10。
肺功能測試采用日本捷斯特公司生產的肺通氣功能檢測儀,儀器型號為CHESTGRAPH HI-101 Rev.3,嚴格按照儀器使用說明進行操作,測試指標為: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0),一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一分鐘最大呼氣量(MVV)。
1.2.3 問卷調查法
心理健康測量:選用國家教育部推薦的“中國大學生心理測查量表”第二套分量表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此項量表包括104個項目,涉及軀體化、焦慮、抑郁、自卑、社交退縮、社交攻擊、性心理、偏執(zhí)、強迫、依賴、沖動和精神病傾向等12個條目。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每個維度上得分越高,說明有問題的傾向性越大[2]。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利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內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協(xié)方差分析普通高校不同教學方法的跆拳道課對于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干預效果。
心功指數越小心血管功能越強。表1和表2的測試結果顯示,跆拳道教學對照班和實驗班在教學前后心功能指數均顯示為下降,無論是傳統(tǒng)的還是采用情感策略的教學方法跆拳道課程對于所測班級學生的心功能都具有改善作用,但是實驗班的變化幅度相比較高,協(xié)方差分析結果也表明(表4),實驗班和對照班之間的變化值差異顯著(P<0.05),說明采用情感策略教法的跆拳道課程對于心功能的提高更有效果。
表1 跆拳道對照班教學前后心、肺功能相關指標測試成績比較
表2 跆拳道實驗班教學前后心肺功能相關指標測試成績比較
表3 跆拳道教學前后實驗班及對照班心肺功能指標測試成績比較
肺活量(VC)、時間肺活量(FVC)、第 1秒末呼出氣體量(FEV1.0)和第1秒末呼出氣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0/VC%)都是反映肺功能的指標。
VC是深吸氣后作深呼氣呼出的氣體量。它能表示呼吸運動的幅度,它的相對值可以表明人體呼吸功能的潛在能力。FVC是在深吸氣后,以最快速度把氣體全部呼出,有時間限制。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教學前后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的VC均有了小幅度提升,但是差異都不顯著(P>0.05);FVC則都有了顯著性提高(P<0.05),雖然結果顯示出實驗班的提高的幅度較大,但是兩組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P>0.05)。
第1秒末呼出的氣量(FEV1.0)占肺活量(VC)的比值大小能反映受試者肺的通氣舒暢程度及肺的彈性回縮力。由于呼氣時有時間限制,故它能更好的反映肺通氣功能。從測試結果來看,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學前后的FEV1.0差異均不顯著(P>0.05);但是組內FEV1.0%(G)的變化均有顯著性差異,從提高幅度來看,實驗班的提高幅度較大,但是組間比較差異并不顯著(P>0.05);說明采用情感策略教法的跆拳道課程對于大學生肺功能的改變稍顯優(yōu)勢,但仍有改進和提高的空間。
MVV是每分鐘進肺或出肺的氣體總量,它可以反映肺的通氣功能,一般認為MVV數值的大小與胸部運動時呼吸肌的力量和效率、年齡、性別、體表面積及運動項目等有關[3]。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無論是實施傳統(tǒng)教法還是采用情感策略教法的跆拳道課對于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學生最大通氣量均有正性影響,教學前后測試值均有顯著性提高(P<0.05),其中實驗班學生的提高幅度較大,雖然協(xié)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表4),實驗班和對照班之間的提高幅度并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4 跆拳道對照班教學前、后心理健康相關指標測試成績比較
心理健康量表在每個維度上得分越高,說明有問題的傾向性越大。
表4和表5的測試結果顯示,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總體的“軀體化”和“抑郁”因子的實測值均小于53分,大于43分,總的來說學生對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感覺還可以,沒有太多不適,偶爾會感到郁悶,壓抑。其中對照班學生的得分稍有上升,但是組內前后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差異并不顯著 (P>0.05),而實驗班學生的得分則稍有下降,表現出細微的優(yōu)勢,組間協(xié)方差分析比較顯示出兩個班級之間變化值沒有差異(P>0.05)。
表5 跆拳道實驗班教學前、后心理健康相關指標測試成績比較
“焦慮”、“偏執(zhí)”和“精神病傾向”因子的測試結果均顯示,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教學前后的總體平均分均小于53分,總的來說學生整體情緒基本穩(wěn)定,偶爾才會出現焦慮不安、固執(zhí)、多疑,也沒有明顯的精神病傾向。兩個比較班級教學后“焦慮”、“偏執(zhí)”和“精神病傾向”因子的實測值均有下降,其中實驗班的變化值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其中“精神病傾向”因子的實測值組間協(xié)方差分析差異顯著(P<0.05),其他二者差異有顯著的趨勢(P<0.1)。說明采用情感策略實驗教學方法的跆拳道課程對于這3個因子實測值的改變具有促進作用。
“自卑”、“社交退縮”因子的測試結果顯示,兩個班級學生教學前后的總體平均分均小于49分,大于44分,總的來說學生偶爾會有些自卑感,與人交往時不夠主動或感到緊張。對照班兩個因子教學后實測值有些許下降,但是差異不顯著 (P>0.05),實驗班兩個因子實測值教學后有較大幅度下降,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組間協(xié)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因子兩組間差異有顯著的趨勢 (P<0.1)。說明實驗班教學方法對于 “自卑”、“社交退縮”兩個因子實測值的改變具有促進作用。
“社交攻擊”和“沖動”兩因子的測試結果顯示,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教學前后的總體平均分均小于51分,大于44分,總的來說學生與人交往偶爾存在一些不愉快或對他人的不滿,情緒穩(wěn)定性一般,偶爾會沖動。其中對照班學生,實驗班學生兩因子教學后的得分降低,但是組內前后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差異有顯著的趨勢(P<0.1),組間協(xié)方差分析結果也顯示兩因子兩組間差異有顯著的趨勢(P<0.1)。說明采用情感策略實驗教學方法的跆拳道課程對于學生“社交攻擊”和“沖動”方面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強迫”和“依賴”兩因子的測試結果顯示,兩個班級學生教學前后的總體平均分均小于50分,大于44分,總的來說學生有可能因過于追求細節(jié)和完美,造成行為和思想上的一些困擾,有時候會依賴他人,缺乏獨立性。對照班和實驗班兩因子實測值教學后都有所下降,其中實驗班下降的幅度較大,組內前后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差異有顯著的趨勢(P<0.1),但是組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采用情感策略實驗教學方法的跆拳道課程對于學生“強迫”和“依賴”方面有改善,但是并不明顯。
“性心理障礙”因子的測試結果顯示,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教學前后的總體平均分均小于52分,大于44分,總的來說學生偶爾有些性心理困擾,其中實驗組、對照組組內和組間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說明跆拳道教學對于學生“性心理障礙”的改變效果甚微。
1)跆拳道課教學中運用情感策略,教學目標由原來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并提高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加入了主體學習意識、自我鍛煉評價能力、應變能力和道德品質等素質的提高。結果顯示新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整體心功能的提高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肺功能指標中FVC、FEV1.0%(G)、MVV的提高雖然不具顯著性,但是相比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仍顯示出較高的優(yōu)勢,說明采取此教學方法的跆拳道課程有效的改善了大學生的心功能和肺功能。2)運用情感策略教學方法的跆拳道課程對于大學生的“自卑”、“社交退縮”、“焦慮”、“偏執(zhí)”和“精神病傾向”維度有所改善,尤其對于“精神病傾向”方面改善更加明顯。另外對于“社交攻擊”和“沖動”、“強迫”和“依賴”方面也有所改善,但是效果不明顯。另外對“軀體化”、“抑郁”和“性心理障礙”因子的影響,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收效均甚微。
1)在普通高校已經普遍開展的跆拳道課程中,教學目標應由原來掌握一項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加入學生主體學習意識,運用情感策略,激勵學生主動求知、主動鍛煉,提高運動的興趣、培養(yǎng)鍛煉的習慣,使得學生身心兼具獲得發(fā)展。2)基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時數有限,干預周期較短的實際情況,若想獲得大學生身心體質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心肺功能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改善,建議在探討有效教學方法的同時,應對教學內容的運動強度負荷上有所提高,并結合跆拳道項目的技術特點,合理而高效的開展跆拳道課程,從而獲得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改善和提高。
[1]范曉明.體育教學中情感策略對大學生健康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9).
[2]鄭日昌,鄧麗芳,張忠華,等.《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2).
[3]鄭玲芳,劉建中,盧 健.本院不同運動專項男性學生肺通氣功能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