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紅 董金濤
口服抗生素治療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療效分析
梁麗紅 董金濤
目的 分析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實施口服抗生素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120例,隨機均分為2組(n=60)。對照組實施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觀察組實施口服抗生素治療,比較2組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腸系膜淋巴結炎患者實施口服抗生素治療,能夠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有效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口服抗生素;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
腸系膜淋巴結炎多發(fā)于嬰幼兒,常伴有反復性的腹痛,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臨床治療方法很多,但治療效果不是特別顯著[1]。本研究對收治的120例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進行口服抗生素治療,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廣州市白云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收治的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120例,其中兒科門診98例(81.67%),住院22例(18.33%),隨機均分為2組(n=60)。對照組男36例(60.00%),女24例(40.00%),年齡11個月~7歲,平均年齡(3.2±1.0)歲;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腸系膜淋巴結炎30例(50.00%),腸道感染腸系膜淋巴結炎30例(50.00%);伴有不規(guī)則發(fā)熱24例(40.00%),體溫正常36例(60.00%);疼痛部位:臍周疼痛30例(50.00%),右下腹痛10例(20.00%),部位固定者18例(30.00%);疼痛性質:鈍痛48例(80.00%),隱痛6例(10.00%),不規(guī)則疼痛6例(10.00%)。觀察組男30例(50.00%),女30例(50.00%),年齡12個月~9歲,平均年齡(3.5±1.2)歲;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腸系膜淋巴結炎36例(60.00%),腸道感染腸系膜淋巴結炎24例(40.00%);伴有不規(guī)則發(fā)熱30例(50.00%),體溫正常30例(50.00%);疼痛部位:臍周疼痛24例(40.00%),右下腹痛18例(30.00%),部位固定者18例(30.00%);疼痛性質:鈍痛42例(70.00%),隱痛12例(20.00%),不規(guī)則疼痛6例(10.00%)。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對照組進行頭孢菌類抗生素治療,給予靜脈滴注頭孢唑肟鈉(深圳致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271)50~100mg/(kg·d);(2)觀察組給予口服抗生素治療,口服第三代頭孢菌類抗生素頭孢克肟分散片(浙江莎普愛思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655),2次/d,1次3~5mg/(kg·d)。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治療療程均為8d。
1.3 療效判定標準 (1)顯效:治療后癥狀消除,患兒生理指標正常;(2)有效:治療后患兒淋巴結減少;(3)無效:治療后患兒的生理指標不正常,淋巴結增多??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80.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n(%)]
腸系膜淋巴結炎多為病毒性感染,主要是由Coxsackie B病毒或其他病毒所引起的,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常伴有咽痛、倦怠不適、腹痛、惡心、嘔吐和發(fā)熱等癥狀[2]。本組資料顯示,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和結腸感染,其疼痛部位主要表現在臍周圍疼痛和右下部腹痛,疼痛性質常伴有鈍痛、隱痛和不規(guī)則痛。近些年來對于腸系膜淋巴結炎患者的診斷,在彩色超聲多普勒技術的發(fā)展下,其診斷準確率逐漸提高[3-4]。但關于其發(fā)病機制還沒有具體明確,在相關研究中稱其可能是呼吸道或者腸道致病菌、寄生蟲或者病毒通過血液或淋巴道直接侵入到腸系膜,從而導致患者出現急性非特異性淋巴結炎;另外也有報道稱是沙門氏菌繼發(fā)細菌感染,經過患者胃腸道粘膜進入乳糜管,對腸系膜淋巴結產生刺進,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腹痛、惡心、發(fā)熱、嘔吐等臨床癥狀[5]。因此在其治療中,抗生素則處于關鍵地位[6]。通常來說在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臨床治療中,一般情況下采用的都是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但是因為小兒機體抵抗力比較差,因此在其采用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中,非常容易都導致患兒胃腸道和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同時也非常容易導致患者腸系膜淋巴結炎反復發(fā)生,所以總體來說實施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腸系膜淋巴結患兒效果明顯,但是在其反復應用中,容易產生耐藥性,還會增加患兒的恐懼心理,對其療效具有一定影響[7-8]。但是口服抗生素治療則可以對以上弊端進行消除,同時還能夠有效確保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性,因此可以加大其在臨床中的應用。
綜上所述,口服抗生素治療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有著顯著的治療效果,同時治療期間無不良反應產生,無死亡例數,進一步說明,對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進行口服抗生素治療有著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 梁桂華.抗生素不同給藥方法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3):74.
[2] 李華君.180例兒童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回顧分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3,2(4):143-144.
[3] 宇文閣.口服抗生素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8):830-831.
[4] 宇文閣.影響抗生素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療效的原因分析[J].心理醫(yī)生(下半月版),2012,1(1):24,26.
[5] 顧利琴.抗生素序貫療法在兒童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12):154,157.
[6] 彭及城,陳虹余.口服抗生素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1):27-28.
[7] 甘璐,衛(wèi)青.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腸系膜-琳巴結炎[J].甘肅中醫(yī),2008,21(12):22-23.
[8] 黃衛(wèi)良,周炯英,周新華,等.抗生素序貫療法治療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J].兒科藥學雜志,2010,16(2):16-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1.041
廣東 510410 廣州市白云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 (梁麗紅 董金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