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芳,王延方,鄭代平,張新玲,邵君霞,時景燕
?
鄭州市立交橋立體綠化植物研究初報
劉志芳,王延方,鄭代平,張新玲,邵君霞,時景燕
(鄭州市綠化工程管理處,河南 鄭州 450006)
針對鄭州市立交橋綠化普遍缺乏立體綠化、立體綠化植物種類單一的問題,以立交橋立體綠化植物研究為重點,從植物品種、植物配置形式等方面開展7種藤本植物研究,為鄭州市充分利用立體空間綠化奠定了基礎工作。
立交橋;立體綠化;植物;鄭州市。
2015年3月,對鄭州市三環(huán)內(nèi)52座立交橋綠化現(xiàn)狀調(diào)查結果(表1)為:42座立交橋進行了綠化,10座立交橋無綠化。其中,25座立交橋進行了立體綠化,占調(diào)查總數(shù)的48%。
25座有立體綠化立交橋中,立體綠化植物品種共4種,即五葉地錦、藤本月季、三葉地錦、凌霄,植物品種較單一,五葉地錦出現(xiàn)頻率最高,19座立交橋應用,凌霄出現(xiàn)頻率最低,僅1座立交橋應用。
立體綠化載體形式共4種,即護欄槽、箱體、墻面、橋柱。以單一綠化載體形式為主,有18座,占比72%。其中,4座護欄槽,1座箱體,8座墻面,5座橋柱;兩種載體同時綠化的形式有7座,占比28%。其中,1座護欄槽加箱體,2座墻面加箱體,2座墻面加護欄槽,2座墻面加橋柱。
調(diào)查得知,目前鄭州市立交橋綠化普遍缺乏立體綠化,立體綠化植物種類單一,立體綠化景觀效果表現(xiàn)不突出。為此,鄭州市綠化工程管理處開展了7種立體綠化植物研究,拓展立體綠化植物品種選擇范圍、植物配置及栽培管理模式。
2.1 研究地點
研究地點位于金水路與京廣高架立交橋區(qū)北側(cè)綠地范圍內(nèi),選擇8個橋柱分別標號。按設計方案,1、2號橋柱栽植三葉地錦,3號栽植藤本月季與扶芳藤,4號栽植常春油麻藤、5號栽植凌霄,6號栽植薜荔,7號栽植小葉扶芳藤,8號栽植絡石。完成栽植時間3月底。
2.2 立體綠化植物品種
2.2.1植物選擇原則
滿足交通安全;以鄉(xiāng)土植物為主,適當引入外來優(yōu)良植物,增加植物多樣性;適地適樹,選擇耐旱、耐瘠薄、抗寒、抗污染、具觀賞性的植物;以攀緣植物為主;生命周期長,管理強度適度,不需大量修剪整形;具一定園林觀賞價值,能體現(xiàn)層次、突出季相。
2.2.2選擇的植物品種特性簡介[1]
藤本月季(Morden cvs.of Chlimbers and Ramblers):薔薇科,薔薇屬,落葉,花色鮮艷,花期5~11月,喜光,耐旱、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選擇大紅色三季花品種。
小葉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var. radicans):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扶芳藤的變種,常綠藤本,莖匍匐或攀緣,長達10 m,花綠白色,花期6~7月,果黃紅色,果期10月,喜光亦耐陰,較耐寒,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瘠薄,葉入秋變紅。
表1 鄭州市立交橋綠化現(xiàn)狀調(diào)查
絡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夾竹桃科,絡石屬,常綠木質(zhì)藤本,枝纏繞攀緣,花期6~7月,白色。果黑紫色,生長健壯,適應性強,喜光又耐陰。耐干旱忌水濕,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
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豆科,油麻藤屬,常綠大型木質(zhì)藤本,莖棕色或黃棕色,復葉互生,小葉3枚,花大下垂,花期4~5月,粗達30 cm花序長。喜溫暖、濕潤氣候和肥沃土壤,較耐陰。
薜荔(Ficus pumila Linn.):???,榕屬,常綠藤本,借氣根攀緣,有乳汁。小枝有褐色絨毛。葉背面網(wǎng)脈隆起并構成顯著小凹眼。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耐陰不耐寒,在中性和酸性土壤中都能生長。
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 Schum.):紫葳科,凌霄屬,落葉攀援藤本,莖木質(zhì),表皮脫落,枯褐色,以氣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ㄆ?~8月。喜充足陽光,也耐半蔭。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蟲害較少,但不適宜在暴曬或無陽光下。不喜歡大肥,較耐水濕,并有一定的耐鹽堿性能力。
三葉地錦(Parthenocissus semicordata(Wall.) Planch.):葡萄科,三葉地錦屬,落葉藤本,多分枝,頂端膨大成吸盤的莖卷須吸附他物,枝木質(zhì)化后能產(chǎn)生大量的氣生根牢固地吸附生長?;ㄆ?~7月,花小球形漿果,熟時藍黑色。莖達30 m,耐寒耐旱亦耐高溫,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喜陰也耐陽光直射,在肥沃濕潤深厚的土壤中生長最佳。
2.2.3栽植形式
地面栽植:利用原地面土壤條件,直接將植物栽植土壤中。特點是省工省力。如小葉扶芳藤、藤本月季、凌霄、三葉地錦。
箱體內(nèi)栽植:利用種植箱,箱內(nèi)配置營養(yǎng)土,將植物栽植箱體中。特點是按實際情況選擇,創(chuàng)造適宜植物生長條件,避免不利因素影響。如絡石、薜荔、常春油麻藤。
管道化栽植:利用種植塑料管,管道內(nèi)配置營養(yǎng)土,將植物栽植管體中。特點是運用管道為載體,拓展植物生長空間,管道造型可按需定制,需輕質(zhì)土壤,是城市空間綠化新模式。如小葉扶芳藤。
混合式栽植:兩種以上栽植形式同時運用。如小葉扶芳藤與藤本月季。
2.2.4種植配套設施
本次研究從橋體安全、改善種植條件、利于后期管理等方面考慮,種植配套設施有攀援鍍塑鋼網(wǎng)架、種植箱、立體種植管、滴灌管。
2.3 技術措施
2.3.1改良土壤:種植箱內(nèi)的土為土與草炭土2︰1混合;立體塑料管內(nèi)填充土為土、草炭土、珍珠巖、蛭石,比例為2︰1︰1︰1。
2.3.2固定牽引:用麻繩將枝條綁扎在網(wǎng)上,利于植物向上攀爬。
2.3.3適時澆水:按管理技術規(guī)程澆水,確保植物生長需要。
2.3.4清除雜草:人工及時清理雜草。
2.3.5防治病蟲害
藤本月季:本次研究觀察時間不長,病蟲少,僅輕微黑斑病。據(jù)資料報道,藤本月季春、秋兩季易遭蚜蟲危害,6、8月葉面易發(fā)生黑斑病,雨季易患白粉病。栽后及時噴百菌清早預防。
凌霄:病蟲害較少,但在春秋干旱季節(jié),容易遭蚜蟲危害,應注意及時防治。
小葉扶芳藤: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蚜蟲等。
絡石:主要有蚜蟲,及早發(fā)現(xiàn),可以控制。
薜荔:栽植后返苗時間長,不理想,未發(fā)現(xiàn)明顯病蟲害。
三葉地錦:未發(fā)現(xiàn)病蟲。
常春油麻藤:未發(fā)現(xiàn)病蟲。
2.3.6適度修剪
小葉扶芳藤:將過長根系剪短,多留側(cè)根,過長的主干也短截。
凌霄:為了促進生長旺盛、開花繁茂,可在早春發(fā)芽前將纖弱、冬枯及擁擠的枝條剪掉,使其通風透光,以利于生長和開花。
絡石:較耐修剪,栽植時苗木不高,僅修剪折斷枝。
薜荔:適當回縮修剪,栽植后返苗時間長,生長慢不太理想。
三葉地錦:耐修剪,在生長過程中,可依情修剪整理枝蔓,以保持整潔、美觀、方便。
常春油麻藤:栽植時僅修剪折斷枝。
藤本月季:主要剪短從主干橫生伸展出來的分枝,重復開花的藤本月季的修剪要在休眠期進行。已經(jīng)成型的藤本月季最好的方法就是輕剪。剛開始的兩三年間,藤本月季的長主干不需要修剪,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需要長時間生長主干,并將產(chǎn)生可以開花的側(cè)枝。二是如果剪斷主干的話,那么它的外觀將會發(fā)生改變,并且攀援培養(yǎng)會比較困難。如果主枝干已經(jīng)長滿了一定的空間,那么只需要把主干上側(cè)生的枝條剪短到5~8 cm就可以。本次栽植是未成型的。
2.3.7記錄生長情況:按橋柱標號,對每一種植物栽植后發(fā)芽、展葉、開花等生長過程進行了記錄,留存照片。
3.1 植物選擇方面
3.1.1植物生長勢方面
當年3~6月單枝枝條生長速度,表現(xiàn)從快到慢依次是常春油麻藤>三葉地錦>絡石>凌霄>藤本月季>小葉扶芳藤>薜荔。常春油麻藤單枝枝條生長速度最快,3個月枝條生長長度達5 m。
當年3~6月葉片萌生速度,表現(xiàn)從快到慢依次是三葉地錦>常春油麻藤>凌霄>藤本月季>絡石>小葉扶芳藤>薜荔。三葉地錦葉片萌生速度最快,3個月葉片生長覆蓋面積達12 m2。
3.1.2抗逆性方面
主要觀察有無病蟲害發(fā)生及其危害程度。沒有發(fā)現(xiàn)病蟲的是薜荔、凌霄、三葉地錦;輕微蚜蟲的是絡石,藤本月季;蚜蟲較多的是小葉扶芳藤;病癥輕微表現(xiàn)的是藤本月季黑斑病,病癥較重表現(xiàn)的是小葉扶芳藤白粉病。
3.1.3景觀效果方面
開花時間方面,最早開花是藤本月季,4月底;其次是絡石,5月初;至6月底尚未開花的是油麻藤、凌霄、三葉地錦、小葉扶芳藤、薜荔?;ㄆ谧铋L的是多季花藤本月季,4~11月,其次是凌霄,5~8月,三葉地錦、絡石、小葉扶芳藤均5~7月,常春油麻藤4~5月。
花色表現(xiàn)方面,顏色鮮紅艷麗的是藤本月季御用馬車品種,絡石花白色素雅,常春油麻藤花色深紫,凌霄花艷橙黃。本次實驗至6月底尚未開花的是油麻藤、凌霄、三葉地錦、小葉扶芳藤、薜荔。
3.1.4單株經(jīng)濟投入方面
單株植物購買價格從低到高依次是三葉地錦、小葉扶芳藤、常春油麻藤、絡石、月季、凌霄、薜荔。三葉地錦每株2元,薜荔每株30元。
目前,通過研究我們認為,立交橋立體綠化選擇攀緣植物時,可結合具體地段需求及光照、水源等條件,參考上述植物表現(xiàn)進行選擇。側(cè)重攀緣覆蓋快,建議選擇三葉地錦、常春油麻藤;側(cè)重綠色期較長方面,建議選擇常春油麻藤、絡石、小葉扶芳藤;側(cè)重開花方面,建議考慮藤本月季、絡石、凌霄;側(cè)重經(jīng)濟投入方面,考慮選擇三葉地錦等。
鄭州地區(qū)不建議選擇薜荔,因其對土壤、空氣濕度要求較高,3月16日栽植后表現(xiàn)差,至6月底成活僅3株,枝葉生長最長長度不足10 cm,6月22日更換為多季花藤本月季。
3.2 植物配置形式方面
本次研究,鄭州市立交橋立體綠化選擇了3個常綠藤本類新植物單一栽植應用,即絡石、常春油麻藤、薜荔。絡石、常春油麻藤生長表現(xiàn)良好,進一步擴展了立體綠化常綠藤本植物選擇范圍,也會豐富鄭州市冬季立體綠化景觀。
此外,我們設計了兩種植物混搭栽植形式,即多季開花藤本月季與小葉扶芳藤混植模式,具體是沿4個立柱角栽植藤本月季,沿柱面栽植小葉扶芳藤,以期達到綠色期長、攀緣快且能持續(xù)開花時間長的效果。
3.3 植物栽培管理方面
本次研究,輕質(zhì)土、立體種植管和滴灌技術理念在鄭州市立體綠化栽培與管理方面做了有益嘗試,以往鄭州市立交橋綠化沒有采用或未見報道。此次,植物栽培形式首次采用立體種植管,栽培土壤首次選用了輕質(zhì)土,在立體種植管中,滴灌設施也是首次應用立交橋立體綠化中。
鄭州市立交橋建設過程中,預留的立體綠化空間明顯不充足,少數(shù)立交橋根本無預留立體綠化空間,多數(shù)立交橋無水源,不適應綠化空間立體發(fā)展方向。
本次研究投資約6萬元,主要投入在配套設施上。因考慮橋體安全因素,此次攀援網(wǎng)架與橋柱面沒有實質(zhì)性嵌合,對柱體無任何影響,現(xiàn)場焊接圍合成網(wǎng)架。如果前期設計到位,后期立體綠化投入資金可降低不少。
本次栽植植物生長觀察期較短,有些植物優(yōu)良性狀未表現(xiàn)充分,需加強養(yǎng)護管理,并持續(xù)觀察。
[1]周洪義,張清,袁東升. 園林景觀植物圖鑒[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王團榮)
2015-07-18
河南省建設廳城市科學研究課題立項號201408402,課題名稱鄭州市立交橋綠地景觀建設及生態(tài)價值研究。
劉志芳(1969-),湖北荊州人,本科學歷,園林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城市道路綠化工作。
S 731.8
B
1003-2630(2015)03-0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