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劍
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力減退采用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治療臨床分析
周 劍
目的 探析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療法用于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力減退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正常分娩盆底肌力減退產婦104例分入2組,A組(n=50)為剖宮產分娩,B組(n=54)為經陰道分娩,產后均進行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療法,治療2個月,比較盆底肌力恢復情況。隨訪6個月,比較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A組的產后肌力收縮強度評分(2.3±0.7)、快速收縮強度評分(4.5±1.3)、最大力收縮持續(xù)時間(4.1±1.3)、肌力收縮疲勞度(3.2±1.5)等指標顯著優(yōu)于B組(3.4±1.6)、(6.6±2.4)、(5.5±2.9)、(6.9±2.8)(P<0.05);A組、B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4.0%、46.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24,P<0.05)。結論 生物電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療法改善產婦的盆底肌力減退療效確切,剖宮產產婦康復效果更佳。
電刺激;生物反饋;盆底肌肌力
近年來,女性因妊娠盆底肌肉機能出現(xiàn)變化,產后盆底肌肉肌力由于牽拉過度導致?lián)p傷,如未能及時有效地進行康復訓練,會引發(fā)一系列不良后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質量[1]。有研究報道,生物反饋與電刺激聯(lián)合療法可有效改善產婦產后的盆底肌力減退情況,且對剖宮產產婦康復效果更顯著[2]。本研究對比不同分娩方式產婦進行生物反饋與電刺激聯(lián)合療法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撫州市婦幼保健院 2012年 1月~2013年11月104例正常分娩產婦,均為初產婦,年齡23~35歲,平均(25.9±1.2)歲,孕周38~42周,平均(38.7±1.3)周。入選標準:無妊娠合并癥、胎兒宮內異常發(fā)育等疾??;產后無會陰感染及產后惡露不盡。所有產婦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入2組,A組(n=50)為剖宮產分娩,B組(n=54)為經陰道分娩,2組產婦的孕周和平均年齡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生物反饋與盆底肌力電刺激(法國PHENIX盆底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療法,產后42d開始,電刺激由50~100Hz逐漸增加,生物反饋與電刺激交替,對盆底肌陰道附近肌肉循環(huán)刺激;0.1~1h/次,3次/周;2組均治療2個月,治療后比較2組盆底肌力恢復情況。隨訪6個月,比較并發(fā)癥情況。
1.3 療法評估標準 盆底肌力收縮強度評分:無收縮力為0分;僅見抽動為1分;收縮力弱,無抬高及承受壓力動作為2分;輕度收縮、抬高及承受壓力為3分;肌肉收縮頻率正常,可抬高及抵抗阻力為4分;收縮力度及頻率正常為5分[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盆底肌力比較 A組盆底肌力恢復各項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盆底肌力各項指標比較(x±s)
2.2 2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A組、B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4.0%、46.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治療中,妊娠與分娩對盆底肌引發(fā)程度不同的損傷,引發(fā)盆底功能障礙,出現(xiàn)性快感減弱、壓力性尿失禁、陰道松弛等一系列不良后果[4]。女性的盆底肌肉可支撐直腸、膀胱等盆腔器官,控制解剖正常部位,同時參加尿便排泄的控制。妊娠時,腹、盆腔器官壓力直達盆底肌,子宮重量日漸上升,盆底肌受壓持續(xù)后慢慢松弛,分娩時宮縮使胎頭推擠后娩出,胎頭下部直接暴露盆底,宮縮延遲牽拉盆底,引發(fā)盆底損傷神經、高度肌擴張,結締組織之間聯(lián)接處解剖學變化[3],如產時異常,引發(fā)剖宮產、產程延遲等,盆底肌損傷更甚,引發(fā)壓力性尿失禁等疾病[5]。
運用電刺激和生物反饋治療和預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通過電流低頻刺提升肌神經興奮性,使少數(shù)功能暫停受壓神經肌細胞恢復。生物反饋是指提供反饋訊息,指導患者鍛煉盆底肌的方法[6]。從初級的陰道張力計、康復器、壓力計,到生物反饋儀,除盆底康復器外均為肌電位及測壓計評估直腸、陰道、尿道的肌電反饋,指導盆底肌正確訓練,使松弛的盆底肌收縮、提升臨床效果的目的[7]。生物反饋能夠有效地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縮,并對這種收縮活動進行改進。同時盆底肌肉電刺激能被動鍛煉肌肉,預防肌肉萎縮,使神經功能恢復。電刺激盆底肌應按照患者的病情,按照尿失禁的程度、肌電圖的變化、進行刺激參數(shù)設置。電刺激盆底肌有效地使患者收縮相應盆底肌群,但無盆底肌痛;電刺激無效,患者無盆底肌肉收縮的感覺,但有肌肉疼痛感覺。剖宮產患者生產時胎兒未經過陰道,對盆底肌肉的壓力較小,降低了盆腔臟器及腹腔壓力的重力對盆底肌肉的影響,避免盆底肌肉處于持續(xù)受壓狀態(tài),產后盆底肌肉的恢復較順產產婦迅速。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的產后肌力強度評分、快速收縮強度評分、最大力收縮持續(xù)時間、肌力收縮疲勞度等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B組(P<0.05);隨訪6個月后A組、B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4.0%、46.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甘濤等[8]的研究結果大體一致,說明生物電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療法用于改善產婦的盆底肌力減退療效確切,剖宮產產婦康復效果更佳。
[1] 張燕,田麗君.不同時機的個體化產后盆底康復治療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4,37(3):150-151.
[2] 邵先吉.產婦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2(32):172-174.
[3] 賴巧紅,黃慧芳.120例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25):173-174.
[4] 陳少青,劉穎琳,陳岱佳,等.電刺激聯(lián)合生物反饋療法對不同分娩方式產婦產后盆底肌康復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3):4752-4753.
[5] 李瑞滿,秦雪梅,羅新.產后盆底肌電刺激聯(lián)合生物反饋電診斷及其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0,7(8):2173-219.
[6] 陳玉清,裴慧慧,陳培,等.盆底康復訓練對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3):153-156.
[7] 黃健,華克勤,胡衛(wèi)國,等.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產后盆底肌力減退的療效評估[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3):173-174.
[8] 甘濤,柯國女.電刺激聯(lián)合生物反饋在順產產婦盆底肌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7(9):2173-21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53
江西 344000 撫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周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