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榮
【摘要】通過學習成語,探究成語的出處,了解成語的豐富內涵,可以使學生了解神話、寓言、歷史故事,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文史知識,擴大眼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 成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247-01
成語不僅是我國悠久文化歷史星空中頗為璀璨的一顆星,也是古人在長期的語言使用中高度凝練而成的智慧結晶。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并沒有把它當作一項專題來介紹,學生對成語往往一知半解,這樣不僅導致了學生對這一重點、亮點的忽視,而且也讓學生逐漸摒棄了古代文化的精華?!俺烧Z”開始在偷偷地哭泣!我多想拾綴這顆璀璨的星,讓它在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重放昔日的異彩,也讓我的語文教學星空熠熠生輝。
一、還成語教學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
成語理解起來枯燥無味,學生往往望文生義,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準確的理解其含義,教師可以在成語教學中采用以下活動形式:如成語接龍、講故事、表演猜謎等。首先可開展“表演猜成語”,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激發(fā)了學生學成語的興趣,又使課堂氣氛異?;钴S,大家開動腦筋,猜對者興高采烈,其他同學也興趣盎然。還可以舉行“成語接龍”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將學生的思維激活,既增強了合作競爭的意識,又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漫游成語樂園的無窮樂趣。
教師為學生營造一種快樂的學習成語氛圍,就能使學生樂學、好學,把成語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成語學語文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在各種語文活動中自然而然地積累了成語,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二、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成語積累的陣地
成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但大多數(shù)學生對成語的意思一知半解,所以第一步是讓學生充分認識成語的來源、意義及使用規(guī)則。成語言簡意賅,大多數(shù)成語背后都有一段軼事、典故。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可以用成語作為突破口,采用古今融會、課內外鏈接的學習方式,課前預習讓學生了解有關成語的意思,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要設計有成語的訓練內容。有意識地讓成語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
在《出師表》教學時,我忽然來了靈感,覺得古文之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們蘊含著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代表——成語沿用至今,成為古今文化融會的橋梁和紐帶。比如成語“三顧茅廬”就出自《出師表》,今天我們依然使用。那么,在教學中能否把它作為一個突破口,借助成語來更好的理解課文呢?于是我決定嘗試一下。果然,學生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求知欲望,都想了解“三顧茅廬”的故事,這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學習過程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去了解這個故事,并讓學生結合這個故事去理解諸葛亮對先帝知遇之恩的一片感激之情以及對后主劉禪的一片赤膽忠心,更能感受到他為了蜀漢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質。
三、讓成語教學成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平臺
學習成語,重在過程,重在課前、課堂中的積累。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網(wǎng)絡上搜集成語并分析整理。對成語的梳理探究,就是讓學生做一件很具體的事——梳理、分析、歸類。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收集篩選材料的能力和聽說讀寫演的綜合能力。教師在語文基礎積累——成語這一塊教學中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在六冊初中語文課本里面收集課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并將收集到的成語積累。這樣的教學設計的價值在于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學生學到的不光是成語本身,還提高了綜合探究能力。
四、讓成語教學在學生口語表達和寫作中遍地開花
語言是有靈性的東西,成語更是先輩智慧的結晶,正確使用成語不僅能使文字生動形象,更能起到畫龍點睛,增加文采的效果。學習課本上的成語知識,其目的還是為了在生活中運用。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聯(lián)系實際談談成語對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啟發(fā)意義??梢杂脤W過的成語來說出或寫出一句話或一段話,然后嘗試著連段成章。這樣內學外用,真正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說是寫的基礎,學生要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說出來,再把它寫下來就不難了。在課前可以安排課堂練習,選擇容易觸動喜怒哀樂情感的學生熟悉的學校和家庭生活,設置幾個具體場景,讓學生任選其中一個情景自己組織語言說幾句話,并適當?shù)厥褂脦讉€成語,看誰使用成語既多又準確精妙。教師先安排學生寫好后在組里交流,再讓學生在班上交流,鼓勵大家暢所欲言,相互補充,使學生會說。教師指導學生說的過程,其實就是指導寫的過程。所以學生說后再寫,大大降低了寫的難度,從而提高了學生運用成語寫作的興趣和能力。有學生把自己的課堂練筆擴寫成一篇作文,其中成語運用的相當精彩,成為文章的一大亮點。
當然,成語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指望單憑幾節(jié)課就學好成語。平時的點滴積累和一個階段的系統(tǒng)梳理結合起來,是積累成語的有效方法。教師要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平時就要有培養(yǎng)學生運用成語的習慣。譬如每節(jié)語文課上課前,讓學生用上幾個成語說幾句話。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就能做到準確恰當、自覺地運用成語。
總之,成語是古代先輩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學習成語、積累成語、正確的運用成語對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語教學任重而道遠,而“成語”寶藏的開掘,有待我們大家以后共同為之,讓成語之樹常青,生命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