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 王華明 余江涌 殷先華 彭曉波 陳善武
(湖南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 長沙 410011)
管殼式換熱器是化工、煉油、動力、原子能和其它工業(yè)部門廣泛應用的一種工藝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由于介質和應力的原因常出現(xiàn)管板開裂現(xiàn)象。通過對近幾年中石化成套承壓裝置中失效換熱器進行分析總結,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換熱器由于管板處存在多處裂紋而導致泄漏。本文應用有限元方法對管殼式換熱器管板管子開裂基于XFEM方法數(shù)值模擬,并與實際管板開裂進行對比,揭示管板開裂的力學原因[1]。
XFEM是迄今為止求解不連續(xù)力學問題最有效的數(shù)值方法,所使用的網(wǎng)格與結構內部的幾何或物理界面無關,從而克服了裂紋尖端等高應力和變形集中區(qū)進行高密度網(wǎng)格劃分帶來的困難[2],本文基于XFEM方法,分析潛在的裂紋生成和擴展區(qū)域,為確定事故原因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某中壓廢鍋在事故后檢查存在泄漏現(xiàn)象,管板上半部管口沿孔橋方向出現(xiàn)多處輻射狀裂紋,就整個管板而言,裂紋集中分布于管板的A面(與變換氣接觸的一面)的上半部和A面下半部的第一排,管板的B面(與工藝冷凝液接觸的一面)在其上半部僅有幾條裂紋。對泄漏部位抽出的管子進行宏觀檢查,發(fā)現(xiàn)這些管子貼脹部位外表面均存在大量的表面缺陷,大部分已形成裂紋,有的已穿透管壁,裂紋處無塑性變形,管子外表面呈黑色;而位于廢鍋殼程內的U型換熱鋼管未發(fā)現(xiàn)開裂現(xiàn)象。裂紋形貌及位置如圖1、圖2所示。
圖1 管板表面裂紋
圖2 貼脹部位管子裂紋
換熱器的相關設計參數(shù)見表1。
表1 換熱器設計參數(shù)
換熱器管板為0Cr18Ni10Ti(鍛件)、管子材料為1Cr18Ni11Ti,通過查閱GB 150—2011《壓力容器》、NB/T 47010—2010《承壓設備用不銹鋼和耐熱鋼鍛件》、GB13296—2013《鍋爐、熱交換器用不銹無縫鋼管》獲得管板和管子材料的力學性能(其中許用應力選取時考慮高溫下兩種材料的Rp0.2),如表2、表3所示。由于該換熱器在實際使用中溫度接近設計溫度,因此本文有限元模擬中采用設計溫度下的材料力學性能參數(shù)。
表2 管板材料在設計溫度下(475℃)的力學性能
表3 管子材料在設計溫度下(475℃)的力學性能
依據(jù)提供的CAD圖紙,建立管板以及管子的3維CAD模型。其中,根據(jù)結構的對稱性,建立1/4對稱模型;管板上孔的直徑為25mm;管板直徑1600mm,厚度290mm;管子直徑為25mm,壁厚2mm,長度取值為580mm。
采用最大主應力損傷準則(MAXPS)和Power Law損傷演化準則定義裂紋的萌生和擴展行為。其中:
MAXPS/MPa Damage Evolution(Power Law)GIC(N/mm) 42.2 GIIC(N/mm) 42.284.4 GIIIC(N/mm) 42.2系數(shù) 1.0
圖3 三維幾何模型
由于取的是1/4模型進行計算,因此首先需要施加對稱邊界條件。管板外側固定約束,由于管子的長度為有限長度,而實際中長度會更大,因此這里采用Z方向的對稱約束來模擬此情況。在管子內壁施加4.7MPa的壓力載荷,并對所有結構施加20℃-475℃溫度的變化。
圖4 XFEM計算區(qū)域
圖5 邊界條件和載荷
圖6 溫度載荷
對管子采用shell單元模擬,對管板采用solid單元模擬,整個管板與管子聯(lián)接模型共218140單元,268758節(jié)點,其中138300 C3D8R實體單元,79840S4R殼單元。在溫度載荷和壓力載荷的共同作用下,在結構的局部出現(xiàn)了可見裂紋;可以看出,結構的最大位移為3.6mm,出現(xiàn)在最外側一圈的管子頂端。其中管板的最大位移為3mm出現(xiàn)在管板的中心位置。圖中可以看出,最大應力基本出現(xiàn)在管橋最薄的方向,因此這些位置是薄弱環(huán)節(jié),非常容易出現(xiàn)裂紋。紅色單元表示出現(xiàn)裂紋的單元,并且可以看到,裂紋已經(jīng)貫穿了整個壁厚。
圖7 管板的位移云圖
圖8 管子的位移云圖
圖9 管板的最大主應力云圖
圖10 管子的Mises應力云圖
圖11 管板裂紋位置(紅圈部位)
圖12 管板裂紋放大圖
可以看出,管子的最大應力也出現(xiàn)在最外側一圈的管子上,與出現(xiàn)裂紋的孔的位置基本一致。因此在這些管子上,也可能會出現(xiàn)裂紋。因此需要對管子再次進行詳細分析。采用submodel方法,利用整體模型計算的位移結果,對最危險的單個管子進行詳細分析。取在整體模型中產(chǎn)生裂紋位置的管子,建立實體模型,壁厚為2mm,外徑25mm,長度580mm。材料參數(shù)與整體模型保持一致,整個管子認為可以進行裂紋擴展。將管子用實體單元細化,共19200個C3D8R實體單元。如圖所示,紅色圓圈的位置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裂紋。但管子的裂紋位置與管板的孔壁的裂紋位置,并不完全一致。管子的裂紋出現(xiàn)在管子的中部,即管板的上表面附近;而管板孔壁的裂紋則出現(xiàn)在管板厚度方向的中間位置。從局部放大圖中可以看出,裂紋已經(jīng)貫穿整個管子的壁厚。
圖13 管板裂紋位置(紅圈部位)
圖14 管板裂紋放大圖
[1] 李慧芳.裂紋擴展的機理研究及管板開裂的數(shù)值模擬[D].北京:北京化工大學,2009.
[2] 李錄賢,王鐵軍.擴展有限元法(XFEM)及其應用[J].力學進展,2005,35(1): 5-20.
[3] 王華明,李丁等.中壓廢鍋泄漏原因分析及對策[J].壓力容器,2009,26(2): 39-42.
[4] GB 150—1998 鋼制壓力容器[S].
[5] GB 151—1999 管殼式換熱器[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