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那只“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么?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么?蘇軾,一個被宋神宗稱贊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排擠,被皇帝貶謫后,忘卻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復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寫下“大江東去”。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在腦后,所想是世間之美好。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與豪邁?
司馬遷:淚已盡,心已碎,本以為你會引刀自決;身已殘,心已鈍,本以為你會引藥自戕;朋友棄,親人離,本以為你會悲赴黃泉。而你卻活了下來,堅強如山,意志如鐵,在那個信奉“士可殺不可辱”的年代,在那個推崇“名節(jié)重似命”的年代?!拔耐蹙卸荨吨芤住贰保阆肫鹆烁赣H的臨終之囑;“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難;“左氏失明,厥有《國語》”,你想起了百煉成鋼;“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你想起梅花香自苦寒來。你在遭受宮刑這一奇恥大辱后,正是因為有了信念、毅力和追求,才完成了《史記》這一歷史巨著。
王昭君:撥開紛繁的是非,透過你耀眼的光環(huán),我看見你的寧靜,你的淡泊,你的堅貞不屈,你的忠于心靈。當華美的葉片都落盡,你白楊一般屹立的身影,清晰而美好。那一瞬,我忽然理解了你的選擇,確在情理之中。馬蹄揚起細小的沙塵,折射著皎皎月光,折射出一個安寧而美好的未來。
李清照:讀慣了李清照“尋尋覓覓”的婉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兒女情長,那么,“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邁,是不是特別出人意料呢?追本溯源,是那離亂之世,家國之恨,使這位柔腸百轉的女詞人對著滾滾湘江、一彎殘月,把淺唱低吟換成了仰天長嘯。意外嗎?不,這種變化是合乎情理的。意外,是飄蕩在情理玉顏上的一層薄紗,揭開它隱隱約約的掩蓋,情理便露出了最意味深長的微笑。
杜甫:看著你在成都郊外過著悠閑的日子,人們驚詫于你的輕松。你忘記了自己的不得志,卻依然記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心胸何等博大,愛民何等情深!你憂國憂民的情感,你寬廣無邊的胸襟,讓后來人銘記于心。你的佳作,流傳百世。“詩圣”之稱,你當之無愧?!捌D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倍鸥κ翘叭搿绷耍瑧n國憂民、感時傷世,少陵野老的嘆息綿長幽邈、一刻不散?!盎ń邩恰保男谋粋?登樓望遠,他的憂思又在心頭回旋。一個詩人小小的心胸怎容得下這么沉重的嘆息!杜甫若懂得適時而“出”,詩中該會更添灑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