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俐瑋
三國紛爭近百年,英雄豪杰輩出。自兩晉以來,世人甚愛孔明,予獨愛公瑾之有勇謀而不外夸,大敵當前而不畏懼。
你不慕榮利,重情重義。擇主時,因為和孫策是“總角之好”,你毫不猶豫地跟隨了孫氏。當時,孫氏集團還沒有占領政治的先機,然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你硬是闖出了一片天地。因為你,東吳更強大了。對于孫氏,你忠貞不貳,曹操想讓你為他效力,無論給你什么好處,你都斷然拒絕。你說:“大丈夫的處世之道,遇到知己,對外要盡忠臣的道義,對內要有骨肉般的親情?!闭沁@道義、親情,才使你與孫策之間的情誼純凈得毫無雜質。
你有勇有謀,戰(zhàn)功顯赫。大丈夫,需具備文韜武略。放眼三國,張飛、關羽有勇無謀;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卻不能和敵人廝殺;而你,治軍有道,寧戰(zhàn)不降。后來你統(tǒng)領三軍,南平長江,西治巴蜀,為東吳政權立下了無數(shù)戰(zhàn)功。
你不畏強敵,竭忠盡智。南城郡下,毒箭射傷了你的右肋,大敵當前,你只能傷病在床,這番屈辱你怎能忍得?你說:“大丈夫既食君祿,當死于戰(zhàn)場,以馬革裹尸還,幸也!豈可為我一人,而廢國家大事乎?”語畢,你又立刻披甲上馬。我想那時,你的傷痛早已化作體內沸騰的血液,赤膽忠心日月可鑒!
大丈夫有勇有謀還不夠,還需要具備大氣度。記得孫策說過:“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笨梢娔愫蛷堈巡环植?,可是在正史里,你卻從來沒有超過張昭,尤其是氣度?!度龂萘x》將你描寫得度量極小,“三氣周瑜”純屬無稽之談,如果你當時真的憤憤言“既生瑜,何生亮”,那么作為對手的諸葛亮又怎會在吊唁時感嘆“從此天下,再無知音”了呢?
就像美人遲暮一般,英雄總有白發(fā)時,可是你卻未等到發(fā)白之時,正值壯年的你便匆匆離世,你的人生定格在了最燦爛的時段,留給世人的是無盡的哀傷和莫大的惋惜。
惜哉,公瑾!痛哉,公瑾!
點評
世人皆愛諸葛亮,而本文作者卻獨愛周公瑾,體現(xiàn)了選題的別具一格,加之把自己欣賞的周公瑾用第二人稱——“你”稱呼,更抒發(fā)了自己對周公瑾的仰慕之情。這是本文的又一亮點。文中,作者將敘述、議論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每一個看法后都有具體的事例加以佐證,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在語言上作者善于活用所學課文,比如開頭:“自兩晉以來,世人甚愛孔明,予獨愛公瑾之有勇謀而不外夸,大敵當前不畏懼?!北闶腔谩稅凵徴f》中的語句,語言典雅凝重,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