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拓 石
?
雄雞沖冠叫津門
文拓 石
女兒這幾天正在學習《黃山奇石》的文章,老師要求背誦這篇課文,家長要配合。在配合女兒背誦的過程中,我知道了黃山名為“金雞叫天都”的景色。不由想起了前段時間聊過天的津門書者—劉冠鋒畫雄雞的事來。
《高瞻遠矚》 劉冠鋒/作
劉冠鋒是一個得到業(yè)界認可的著名書法家,字寫得蒼勁有力,靈動有氣。我的認知中他就是一個善書者,和繪畫是不沾邊界的。但是,那一次見面,卻讓我的想法徹底顛覆。當冠鋒端坐在自己的一幅幅繪畫作品前,我不禁問道:“劉老師,這些是您畫的?”懷疑之情不用言表?!笆茄?!”劉老師眉目間也透露出一種不信任的表情。我們的聊畫也由此展開。
冠鋒出生于天津的書香禮儀之家,書畫乃是必須之術(shù),詩書畫皆要從小打下良好基礎(chǔ)的。從牙牙學語便開始了書法和繪畫的訓練。中學之前,愛好畫畫的冠鋒便是以學習繪畫為主的,那時,在天津的大街小巷上會經(jīng)??吹揭粋€背著畫板的幼小身影穿梭于人群之中,在一處僻靜之所或課后的教室,神情專注地臨摹名畫。隨著年歲的增長,進入初中學習的冠鋒,由于學習壓力的增加,他只得忍痛割愛,把需要攜帶畫板和眾多瓶瓶罐罐顏料的繪畫暫時放棄,專業(yè)于書法的練習。
其實,書畫在中國自古就是不分家的,善書者皆善畫。冠鋒的祖上大名人清朝康熙皇帝身邊紅人之一大學士“ 劉羅鍋”就是書畫皆佳者。還有我們熟知的書法大家啟功先生,在年輕時,畫作一度是他們家維持度日的重要來源之一,只是后來書法的名氣掩蓋了繪畫的優(yōu)秀。
吉林延邊市的撫遠是一個邊陲小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養(yǎng)育著一方優(yōu)秀兒女,也養(yǎng)育了這里獨特的動物世界。這里有一種雞叫“溜達雞”,散養(yǎng)在天然山間,雞自由地在漫山遍野中自由快活度日。
《一團和氣溢嘉禪》 劉冠鋒/作
冠鋒靜靜地坐在一個小山頭,凝視著近處那五只公雞和兩只母雞的活動,它們的每一動作都不放過,公雞伸長脖子的啼叫,母親找到食物的呼叫,公雞追逐母雞的小跑,公雞之間打斗……記在心中,意化為抽象的寫意雄雞。這一凝視,往往最少就是兩個小時。朋友有時會打趣說,冠鋒又“呆若木雞”了。
一次,冠鋒在山上觀察了一天溜達雞的活動,回到所宿之處。一進門,朋友們便呆住了?!肮阡h,你這是掉
進雞窩了?”
“沒有呀!”他回道。
“那你怎么滿身的雞毛?”
冠鋒俯首看了一下自己身上,可不是粘滿了雞毛,還有可惡的雞糞呢。原來,他為了在同一個平面觀察溜達雞,趴在地上整整6個小時。
同溜達雞親密接觸的日子一直持續(xù)了60多天。
繪畫藝術(sh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藝術(shù)家艱辛的付出。劉冠鋒的付出以一幅大型的《百雞圖》問世喜獲豐果。
《百雞圖》開篇為“一百單八德禽圖”,整個作品用中國畫寫意的手法,細致描繪了108只雞的形象,每個雞都有自己獨特的形態(tài),動感性強,神似《水滸傳》中的108個好漢,個個性格鮮明,如即使公雞打斗圖也各有所不同,有的是兩只雄雞騰空而起,怒發(fā)沖冠;有的是一只雄雞伸長脖子蓄勢待發(fā),另一只雄雞已躍然而起;有的是滿地雞毛,兩雞對視。故事獨立成章,象征意義非凡,引人入勝,如最后一部分的“前程似錦”,一只母雞帶領(lǐng)著一群小雞歡樂回家,蘊涵著祝福祖國美好未來?!栋匐u圖》是雞畫劃時代作品,它呈現(xiàn)出來的不僅僅是雞的世界,還蘊育人世界的冷暖與希望。
《對鏡正冠比蘭修身》 劉冠鋒/作
劉冠鋒以雄雞為主題的畫被一幅幅創(chuàng)作了出來,在他的雄雞畫作中是找不到螞蚱、蟲子之類的肉類食物的。他畫的是素雞,他崇尚一種情境素雅,不喜歡殺氣濃烈的場面,這也許是因為他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反正,我在他的雄雞畫作中看到的是素雅植物。另外,劉冠鋒還畫蘭花,那是君子的化身,謙謙君子也許是他的追求吧。
用書法筆調(diào)去繪畫,別有一番風調(diào),書法中的遒勁筆法似水乳交融般融入那艷麗而莊重的畫作。畫中有書,書中有畫,畫里畫外皆意境。
劉冠鋒這位君子正似雄雞一樣在叫響津門。
劉冠鋒(峰)
畢業(yè)于中國書法培訓中心研修班和天津工會干部管理學院“書法篆刻”專業(yè),現(xiàn)為中國民革中央畫院專業(yè)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全國社會藝術(shù)水平考級(書法)考官,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書法考級高級教師,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shù)家,靜海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天津市十佳青年書法家。
自幼秉承家學,習書臨池不輟。作品入展全國第四、五屆楹聯(lián)書法大展,全國首屆大字書法展、全國第二屆扇面書法大展、全國“小欖杯”書法展、全國首屆中國敦煌國際書法藝術(shù)展、全國“乾陵杯”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行書大展,全國顏真卿獎名家書法大展獲獎,書法圣地臨沂王羲之故居全國名家書法展獲獎,天津市第五、六屆書法篆刻大展獲金獎,全國十三屆“群星獎”天津金獎,全國“普陽杯”書畫大賽唯一書法金獎。作品發(fā)表于“中國書畫報”、“書法導報”、“中國藝術(shù)報”、“美術(shù)報”、“俄羅斯龍報”等數(shù)十種報刊,并有專題介紹。作品刻于炎帝、黃帝內(nèi)經(jīng)等多處碑林。作品被人民大會堂等各機關(guān)會議廳懸掛,以及博物館和國內(nèi)外各界名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