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李白辭賦的“祖騷宗漢”傾向

        2015-07-25 09:55:55何易展
        社會科學 2015年5期
        關鍵詞:李白

        何易展

        摘要:李白辭賦今存八篇。受當時賦風、時風及李白個性氣質的影響,其賦作具有較強的個性抒情特色。其賦不但鑒借楚騷之精神,亦兼承楚騷漢賦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如在句式、章法、用典、使事等方面,皆“祖騷而宗漢”。雖元代祝堯稱其辭賦“終六朝賦耳”,然細析其因承襲變,加之儒道的精神契合,其辭賦在擬古的基礎上實不同于六朝,在“以賦體道”方式上亦異于后世,其賦作可謂具有獨特的思想與藝術內涵,同時對研究辭賦從楚辭、漢賦到律賦的演變及對經、史文化的接受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李白;以賦體道;祖騷宗漢;儒道精神

        中圖分類號:I207. 2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257-5833(2015)05-0183-09

        李白一生充滿了積極用事的雄心,加之其復雜多變的人生經歷,使李白辭賦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頗為復雜的思想內涵。又加之唐代文藝理論倡革及祖騷崇漢的時風影響,無論是在思想淵孕及其藝術技巧上,李白辭賦創(chuàng)作中都表現(xiàn)出大量對莊、騷和漢賦等的借鑒與拓展。其辭賦在擬古的基礎上又表現(xiàn)出不同于六朝也異于后世的獨特風范。李白辭賦的祖騷宗漢傾向,不僅揭示了辭賦從楚辭、漢賦到律賦演變的文本創(chuàng)作情況,并由此可以發(fā)橥古賦與律賦的內在關系,以及李氏“以賦體道”的文化精神和唐賦經典樹立與經史內涵的文化統(tǒng)緒傳承等問題。

        受唐初“文質并重”的理論風氣的影響,李白辭賦創(chuàng)作在一定程度上回避駢體儷詞之病,更多地借鑒和化用楚騷漢賦的藝術技巧,可以說李白辭賦是繼初唐四杰“祖騷宗漢”的進一步實踐。李白《擬恨賦》、《惜余春賦》、《愁陽春賦》、《悲清秋賦》,從主題上看都明顯具有憂嘆時命或感憤不遇情緒。以一種通觀的哲學視野來看,其關涉中外古今共同關注的天人關系的探討。在這一點上,莊、屈之著作亦皆淵溯于此,李氏辭賦對莊、屈的繼承極多地緣承于此。就漢賦之諷規(guī)勸諫而論,其所謂“體國”、“經野”,亦皆涉乎天人之事。后繼者踐宗前人,其中此種思想淵藪及其體現(xiàn)的無比深蘊的藝術張顯力,恐怕是唐初乃至明清辭賦出現(xiàn)“祖騷而宗漢”傾向的本質原因。

        《莊子》與《楚辭》中皆多神話人物,特別是《莊子》一書中多至人、神人或仙道怪異,其寓言實乃異于儒而實于“道”的天人關系解說。而“楚辭”及漢賦體可以說極好地將南方巫文化中誕漫想象及漢賦中儒家的經義精神各得以張顯,李白對二者的化用可謂將其神致巧妙地結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李白文化精神呈現(xiàn)出一種似道非道、似儒非儒的面貌。詩歌在某種程度上不能成就李白這種精神面貌的張顯,而賦體卻成為最恰當的手段,這就是李白“以賦體道”的方式,觀其《大鵬賦序》即可明之。就時代因原來看,李白辭賦創(chuàng)作在對楚騷漢賦的推崇傾向下,又加之唐初三教思想對李白必具影響,這自然延及李白對莊老思想及文本的推崇與借鑒。清人王琦在注李白《大鵬賦》末引祝堯語:“此顯出《莊子》寓言,本自宏闊,太白又以豪氣雄文發(fā)之,事與辭稱,俊邁飄逸,去《騷》頗近。”不但說明了莊、騷寄情于浪漫的抒情靈動特點,也說明了李白辭賦在莊子寓言和神話性的基礎上融騷體抒情的創(chuàng)造,實質上就透露出李白《大鵬賦》中儒、道相融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體道方式。在李白看來,儒、道對人生的理解或許并沒有本質地差別,因而在其辭賦中方能將莊、屈等儒、道家數融匯貫通,正如龔自珍說:“莊、屈實二,不可以并,并之以為心,自白始?!边@話確實很有見地,但是莊子浪漫中所透露出的似乎出世的心態(tài)與屈騷表現(xiàn)的強烈人世的心態(tài)其本質實是相通的。莊子用神話、或神化人物、寓言來表現(xiàn),形式上似乎是表現(xiàn)一種出世之態(tài),然卻正是借這種虛幻和誕妄表現(xiàn)了一種別樣途徑的人世心態(tài)。甚至可以說“出世”之態(tài)往往都是“人世”無望之后的無可奈何的人世心態(tài)。因此人人都可能有“出世”的心境,但這往往被視為“道”(道家)的方式。李白將莊、屈相并,實在于發(fā)悟到道的終極關懷的一致,還在于體悟到辭賦對體道的靈動。莊子與屈騷都借用神話或神話題材來表現(xiàn)他們的內心思想,這便成為將其融入辭賦的聯(lián)結點,也就是看到“文”與“賦”對體物、描摹、議論以及比興等的共同功能。屈騷是在追求積極用世而無途,只能借助佚女、神靈等,甚至怒而叩天,這便與莊子寓言用心相同。

        李白辭賦除對《莊子》等諸子文章借鑒外,還大量借鑒或化用經、史、《詩》及漢魏賦語句和典故等。據筆者粗略統(tǒng)計,所存8篇賦中《擬恨賦》中借鑒《詩》1處,經2處,化用諸子2處;《明堂賦》中至少用《詩》8處,用經21處,用諸子4處;《大獵賦》用《詩》l處,用經1處,用諸子3處;《大鵬賦》用《詩》1處,用經3處,用諸子11處。其中對楚騷漢賦繼承尤其明顯。僅從對楚騷漢賦語句事典的化用借鑒來看,《擬恨賦》中借鑒楚騷漢賦語句或典事者,其中大致用騷7處,用漢賦4處,用魏晉賦2處;《明堂賦》中用騷5處,用漢賦59處,用魏晉賦15處;《大獵賦》用漢賦9處,用魏晉賦1處;《大鵬賦》用騷1處,用漢賦11處,用魏晉賦11處。在粗略統(tǒng)計中,將《詩》單列出來而未歸入“經”加以統(tǒng)計,主要是考慮到“經部”過于繁雜,而且籠統(tǒng)而計則難以從中明晰詩、騷、賦的源流關系?;谶@種粗略地統(tǒng)計,我們可以大致明了李白辭賦對經史、漢賦及楚辭的文化承傳關系。

        李白賦對“史”的征引主要源自《史記》《漢書》等,其著重征引史事,偶爾也有直接襲用原句者。李白《大獵賦》中“但王者以四海為家,萬姓為子”就與《陳書》所記(太建六年)詔“王者以四海為家,萬姓為子,一物乖方,夕惕猶厲”基本相同。《陳書》為唐初史學家姚思廉(557-637)所著,“王者以四海為家,萬姓為子”這一思想在唐代盛世亦是被普遍認同的,所以唐代前期統(tǒng)治者和文人都無“華夷”之辨,也足見唐代視界之闊。李白引《史記》《漢書》中事典尤多,多擇其能概括精義的語句或另加掾筆總結,如《擬恨賦》“斷蛇奮旅”便引《史記》《漢書》所載高祖故事?!稘h書·敘傳》云:“爰茲發(fā)跡,斷蛇奮旅。神母告符,朱旗乃舉?!庇秩纭叭裟隧椡趸⒍贰币欢?,乃引《史記·項羽本紀》故事?!稊M恨賦》中“至如荊卿人秦”一段亦是引《戰(zhàn)國策》等史書記載燕丹子派荊軻刺秦王事。“及夫李斯受戮……嘆黃犬之無緣”一段則點串化引《史記》載李斯臨刑別中子的故事。史載“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日:‘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李白《愁陽春賦》《劍閣賦》《悲清秋賦》以及《擬恨賦》諸篇以抒情為主,可以算是明顯的抒情小賦。但《擬恨賦》因其題為“擬”,系模擬前人作品,且加之寫“恨”題材又追溯古典,故其中不乏化用經、史、騷、賦者。《愁陽春賦》《劍閣賦》《悲清秋賦》以即興抒懷為主,用經、史、《詩》、諸子典故相對較少,因缺乏“擬”和比對的成份,似無需引經征史。其《明堂賦》以唐代議立明堂為時代背景,賦作題目及題材本身即涉及到經、史內涵,故其引經、史、《詩》、賦、騷都比較多。李白辭賦對經的借鑒引用主要集中于《周易》《尚書》等,《周易》既是儒家的經典,又是道家的經典,也可以窺其思想中將二者互融的傾向。對諸子語詞、事典的借鑒主要集中于《莊子》、《淮南子》等書,這些著作主要被視為道家著作,與道家思想極相融通。顯然李白辭賦中的儒道義理是比較深刻而復雜的,其對《周易》《莊子》《淮南子》的倚重,明顯與唐初對道教的重視也極相關系。

        李白辭賦中楚騷、漢賦的借鑒化用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進路:一是對楚辭體和漢賦散體句式的借鑒,這也成為后世多將其賦篇歸入古賦的原因;二是對楚騷的浪漫抒情及漢賦體國經野的宏大敘事的文化精神的化承。除《大鵬賦》基本上未用“兮”字句外,其余7篇賦作皆運用了“兮”字體句式,其中《惜余春賦》《大獵賦》各用到27句和25句之多?!断в啻嘿x》《愁陽春賦》《劍閣賦》《悲清秋賦》四篇“兮”字句所占全篇比例分別為56%、60%、78%、50%。李白辭賦當然也受到魏晉賦影響,如其《擬恨賦》《悲清秋賦》《愁陽春賦》等抒情作品,基本上采用了魏晉駢體抒情賦的形式。盡管其中一些是“兮”字體句式,但去“兮”則上下分句明顯屬于駢體,于《楚辭》之《離騷》《九歌》體句式只不過有所變化。《文苑英華》以載唐宋律賦為主,其卷二一及卷二三分別收錄李白《惜余春賦》《悲清秋賦》,可見唐宋時李白的這兩篇賦作是被視為駢體賦或“律賦”的,當然這為大范疇之“律賦”,主要在于句式的駢對和音韻的諧協(xié)罷了。由此觀之,李白辭賦并非全屬古賦,部分當歸為駢體賦。至于駢體賦是古賦還是律賦,雖然目前尚有爭議,但至少在江淹的《梁王菟園賦序》中已可見出當時人是將駢體別于古賦體的。在成典成語的化用方面,如李白《擬恨賦》中用騷最多,達7處,用漢賦4處;《惜余春賦》中用騷7處,用漢賦1處;《愁陽春賦》用騷3處,用漢賦2處;《明堂賦》用騷5處,用漢賦59處;《大鵬賦》用騷1處,用漢賦11處。

        以下分別從李白賦對楚騷、漢賦兩個方面的藝術借鑒實例加以分析和探討,從中或許可以明了漢唐文化精神的承傳。

        對楚騷的借鑒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借詞借句或取義;二是結構章法。在句式的借鑒方面,借詞借句中或化用成句成典最為常見,如《大鵬賦》中“燭龍銜光以照物”便引鑒《離騷》經中的神話。又如《大鵬賦》“上摩蒼蒼,下覆漫漫”句,顯然也取自《離騷》篇“路漫漫其修遠兮”。王琦在李白《大鵬賦》此句下注云:“此用其字,對上天體蒼蒼而言。蓋謂大地之形。漫漫,闊遠無有窮極之意?!憋@然,這里以蒼蒼借此天穹,漫漫借此途路。而所謂途路漫漫的淵遠文化意蘊正來自于《離騷》的“路漫漫其修遠兮”等。

        此類借鑒的例證頗多,茲引李白諸賦略作分析。如李白《擬恨賦》云:“昔者屈原既放,遷于湘流?!倍冻o·漁父》篇則表述為“屈原既放,游于江潭”。又如《擬恨賦》“聽江風之嫋嫋”與《九歌》“嫋嫋兮秋風”,《擬恨賦》“聞嶺狖之啾啾”與《山鬼》“猿啾啾兮又夜鳴”等十分相近,我們在比讀中可以看出李白辭賦對楚辭的語言及其藝術借鑒極其明顯。

        這類借鑒不是表現(xiàn)在一兩篇之中,可謂隨性拈來,化句成賦,這足見李白對《楚辭》之精熟。如《楚辭·漁父》歌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李白在《惜余春賦》中便將其發(fā)揮提煉,衍而自成:“吟清風而詠滄浪”。又如《惜余春賦》中“念佳期兮莫展”、“望夫君兮咨嗟”等句,無論句法及其意義,都極似《楚辭》“與佳期兮夕張”、“望夫君兮未來”句。由“未來”而“咨嗟”,這是意義的延伸,極合乎自然;而“夕張”與“莫展”,“莫”同“暮”,其意義亦正相同,這便合于同旨模擬的文法。一般學者論漢魏六朝賦的模擬情況概之以同旨模擬、反意模擬和創(chuàng)意模擬三種基本類型,但這種論章法的情形甚至合于李白賦體文學中對句法的取鑒。如《惜余春賦》“愁帝子于湘南……目眇眇兮憂紛紛”,其與《楚辭·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余”極為相似。白賦既有同旨的句法模擬,也有反意的句法模擬,可謂三類齊備。其《愁陽春賦》“試登高而望遠,痛切骨而傷心”,與《高唐賦》“登高遠望,使人心瘁”句的借鑒化承關系十分接近,可以算是同旨的文法模擬。這類同旨模擬除開直接借鑒詞句之外,尚有取義之法,如《惜余春賦》中“結楚夢于陽云”就明顯化用宋玉《高唐賦》《神女賦》序中的事典,取其所蘊含的文化精義。

        此外,在《悲清秋賦》中如“風狖兮夜悠悠”、“歸去來兮,人間不可以託些”句,也是化自《楚辭》語句。這種化用的巧妙其主旨不在于句式的承襲,往往卻在于文化內涵的傳承與衍伸,從而可以讓人發(fā)揮對無盡的文化精義和妙旨的聯(lián)想?!冻o·九歌》云:“狖兮秋風?!薄毒呸q》云:“襲長夜之悠悠?!崩畎拙C合二句并加以發(fā)揮,變《九歌》“口口兮口口”句式為“口口口兮口口口”,并將偏正結構變?yōu)椴⒘薪Y構,又將兩句本有的文化內涵融鑄在一起,生出更多的思維延展。在后一句“歸去來兮,人間不可以託些”則將《楚辭·招魂》中的“歸來歸來!不可以託些”句簡而入神,又透明己趣。又如李白《明堂賦》“鳴玉鑾之鉠鉠”與《楚辭》中“鳴玉鸞之啾啾”句式及語義都極相近,不過李白辭賦并非完全照抄舊章,他不過將已有的文化遺存加以融合,鑄成己語新意。如此句之“鉠鉠”看似出語簡單,實則取自《東京賦》“鸞聲噦噦,和鈴鉠鉠”之義,“啾啾”的背景乃野外清曠之音,而“鉠鉠”則為明堂之周眾鈴交和的雍和蕭穆之聲。這種經義的內涵一經擴展,方如神化,而且其創(chuàng)作的背景與主旨、心境之不同也隱隱可現(xiàn)。又如在《明堂賦》“吸沆瀣之精英”,乃在《楚辭》“食六氣而飲沆瀣”句與張衡《思玄賦》“餐沆瀣以為粻”句的基礎上翻新生巧。此不僅表現(xiàn)在簡單地語句模擬,更有文化的一種集體無意識傾向的衍伸。這類句法模擬在對前代文化和語言藝術的借鑒上,自然又別有新創(chuàng)而自成精妙之語。基于摹擬基礎上的文化承傳恐怕便是唐宋至明清以來朝廷多考試賦體,容觀經義之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清人謂“賦兼才學”,實為不虛。

        李白辭賦對《楚辭》語言藝術的取鑒方面極為豐富,元代祝堯《古賦辨體》就評《愁陽春賦》云:“先用連綿字以起下句之意,正是學《九辯》第一首語意。及至‘若乃以下,則又只是梁、陳體?!逼渲须m有含涉句法之義,亦不無指陳體式摹擬的傾向。當然李白辭賦及其詩歌對屈騷精神尤有繼承?!洞簌i賦》中雖然承緒了莊老思想,但其中所貫注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與自然貫道的方法哲學與精神新義又是對楚騷精神的一種新詮解。其《惜余春賦》《悲清秋賦》《擬恨賦》等篇章所流露的怨騷情結直逼屈宋,且以《明堂賦》為例,則顯然是在當時朝野議立明堂的時代背景下所抒寫的帶有政治色彩的賦作題材,其創(chuàng)作的動機本身就帶有積極人世的儒家精神,與屈騷中所體現(xiàn)的愛國精神是相因襲的,故而有學者認為甚至在李白的游仙詩中也并非全是道家的逍遙,認為其《古風》(西上蓮花山)寫正在游仙,忽然轉而“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這跟屈原《離騷》的正登上神山,‘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的不忘楚國的愛國感情,是一脈相承的”。

        對漢賦的借鑒當然也可以簡單地從借詞借句與取義兩方面來看。由于漢賦本身與《楚辭》的關系極為密切,漢賦對“楚辭體”已多有化變,因此其對漢賦的借鑒文法更為豐富靈動。這類文法借鑒,由于手法復雜和創(chuàng)意生新,有時使借鑒源流的辨析甚為復雜。

        在反意或同旨句法模擬中,李白辭賦中對漢賦的承襲借鑒關系比較明顯。如《明堂賦》“景星耀而太階平”,則可能取自揚雄《長楊賦》“玉衡正而太階平”。而《明堂賦》中“武義烜赫于有截,仁聲馺乎無疆”,則鑒自《羽獵賦》“仁聲惠于北狄,武誼動于南鄰”?!对姟ど添灐吩疲骸昂M庥薪亍!薄吨芤住吩疲骸瓣蝰R地類,行地無疆。”由此可見李白此句化用經義,有所倚憑。又如《明堂賦》“若乃高宗紹興,祐統(tǒng)錫羨”可能化自揚雄《甘泉賦》“卹胤錫羨,拓跡開統(tǒng)”句。二句語序略倒,但意義相同,其中“祐統(tǒng)錫羨”與“卹胤錫羨”、“高宗紹興”與“拓跡開統(tǒng)”意義大體一致,采用錯綜倒置,又取義別詞,屬于句法的同旨模擬。當然也反意模擬的,如“巃嵸頹沓”句鑒自《子虛賦》“巃嵸崔巍”,當屬此類。此外,從句式變化及其意義來看,《明堂賦》中“遂登封而降禪”句或出《東京賦》“登封降禪,則齊德乎黃軒”,“若嵬若嶪”句則鑒自《西京賦》“狀嵬我以岌嶪”。這類對漢賦的句式化變不勝列舉,而且這類皆可歸屬于同旨模擬的范疇。有些句式變化似稍微復雜,如“似天閫地門之開闊”可能化自《甘泉賦》“天閫決兮地垠開”句,“遠則標熊耳以作揭”化自《東京賦》:“太室作鎮(zhèn),揭以熊耳”句,“樓臺崛吻以奔附”句則可能鑒自于《魯靈光殿賦》“隆崛吻乎青云”句。這些句子在進行同旨模擬時有的不斷變化句式,或將“騷”體句式變?yōu)椤百x”體句,或將四四分句變?yōu)榱院暇?。也有在由分句變?yōu)楹暇涞哪M中,綜合兼納兩個分句的意義,如“城闕崟岑而蔽虧”句便融鑄了《子虛賦》中“岑崟參差,日月蔽虧”兩分句。又《明堂賦》中“廣廈郁以云布”則可能創(chuàng)造性地借鑒《西都賦》中“星羅云布”及賈誼《旱云賦》之“正雷動而云布”的語言結構及其藝術,此由實象而抽譯為想象,皆承賦的鋪排與形容藝術。

        在句法借鑒中還有一類詞綴增減或伸縮法。如李白《擬恨賦》云:“東馳渤澥,西漂崑侖。”揚雄《長楊賦》云:“橫巨海,漂崑侖?!逼渲小安碀省迸c海同義,王琦引顏師古注:“渤澥,海別枝也?!比羧ダ钯x二句中的“東”、“西”二字,其對揚雄賦的借鑒關系便十分明朗。一般講用典可以知出處,但采用融裁生新的文法借鑒有時較難辨明源流。在李白辭賦中此類融裁生新的文法創(chuàng)造比較多,我們可以略窺其跡,如《大鵬賦》云:“列缺施鞭而啟途?!痹跐h代揚雄《羽獵賦》中也有同樣的形容:“霹靂列缺,吐火施鞭?!睆钠湫稳莸那樾巍w施的迅疾二句都極相類,單看李白《大鵬賦》“列缺施鞭”句或許還不能會神其意,但若比之揚雄《羽獵賦》中的句子,則其意豁然入神,其化用可謂神通。又如李白《大鵬賦》中“豈比夫蓬萊之黃鵠,夸金衣與菊裳”句就當化自《西京雜記》所載武帝歌:“黃鵠飛兮下建章,羽肅肅兮行蹡蹣,金為衣兮菊為裳?!敝皇侨舨痪ㄎ氖非壹氈率崂淼脑?,很難看出其中的關系和妙旨趣意。在《大鵬賦》的結尾,李白慨嘆“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鸚之輩空見笑于藩籬”,此句與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中“焦鵬已翔乎廖廓之宇,而羅者猶視乎藪澤”句的結構模式基本雷同,且同用“寥廓”指代浩渺無垠之天宇,而見笑之輩(斥鸚與羅者)眼界同其鄙俗,其比興之義何其近之。故正如元代祝堯《古賦辨體》論李白《大鵬賦》稱“賦家宏衍巨麗之體,楚《騷》、《遠游》等作已然,司馬、班、揚猶尚此”??梢哉f已然暗示了李白此賦對前代賦家作品結構體制的模擬傾向。

        在李白辭賦創(chuàng)作中,還有一類賦句與前代賦作成句幾近雷同,但這類在全篇中而論,雖算不上有“點鐵成金”之效,也不同于引典,但一字之化,已見其對經史文籍的爛熟,故絕非抄襲。其《大鵬賦》中“憩乎泱漭之野”與司馬相如《上林賦》中“過乎泱漭之野”,這種借鑒關系確乎十分明顯,但一字之差卻了然將鵬與人馬的兩種動態(tài)和視野表現(xiàn)出來。此外也有直接標明援引賦作,甚至直接襲用前賦成句的,似今日之引用然。如《大獵賦》云:“《上林》云:左蒼梧,右西極?!比缈此抉R相如《上林賦》“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經其北”句,顯然李白意在引此而增效其廣。

        李白對馬、揚等人的漢賦作品是極其熟悉的。其《大獵賦》云:“《長楊》誇胡設網,……以搏攫充樂”,“《羽獵》于靈臺之囿,圍經百里,而開殿門”等句,其中不僅道明《長楊》《羽獵》之旨理,而且也標示了對漢賦的崇尚和取鑒。但這種借鑒不是重復地抄襲,前句只是化用《長楊》之旨趣,與揚雄《長楊賦序》 “上將大蓊胡人以多禽獸,秋,命右扶風發(fā)民人南山,……上親臨觀焉”比較即知。后句則化揚雄《羽獵賦》“爾乃虎落三峻以為司馬,圍經百里而為殿門”句,雖有成句,但卻有所增損而另成氣象,因此有些賦句在增損之后,不詳加玩味則較難看出對前賦的借鑒痕跡。李白對漢賦借鑒極多地與其對宏正之氣的取尚相關,我們可以進一步以下述漢賦化鑒為證。

        李白八篇辭賦中《明堂賦》借鑒漢賦的情形最多,如其“崇萬祀之丕業(yè)”化自《南都賦》與相如《封禪文》句。《南都賦》云:“彌萬祀而無衰?!彼抉R相如《封禪文》:“皇皇哉此天下之壯觀,王者之卒業(yè)?!痹凇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則引作“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壯觀,王者之丕業(yè)”,顯然“丕業(yè)”一詞要遠比“無衰”氣象宏大得多。又如“辟閶闔而啟扉”句則同受漢賦藝術影響,《魯靈光殿賦》有“高門擬于閶闔”句,《西都賦》則云:“臨峻路而啓扉?!逼溥x詞化句都較俊拔開闔?!洞簌i賦》“羾閶闔之崢嶸”可能化自揚雄《甘泉賦》“登椽欒而羾天門兮”,閶闔即是指天門,但“羾閶闔”要比“羽工天門”雅儒宏大。又如賈誼《鵩鳥賦》稱“塊圠無垠”,揚雄《甘泉賦》則云“忽塊虬而亡垠”,李白《大鵬賦》則為“塊軋河漢”?!盁o垠”與“亡垠”同,但李白卻將此虛寫變?yōu)閷崒懀珔s同樣有一種宏大的妙旨,且前后二詞又有互為形容之妙。這類句式化用不僅可以看出李白辭賦對漢賦語言藝術的紹承或借鑒,更可以體悟李白個性與精神世界的倔傲。李白辭賦對漢賦的化承不是生僻拗執(zhí),而是表現(xiàn)出隨意漫爛和精熟,如有些借鑒雖只是個別用詞或用字,從表面上難以判斷這種承繼或借鑒關系,但細詠之下,其用字之精到,意義之含蘊,豁然由斯而及遠,則昭然于前代。當然這也要求讀者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史功底,李白辭賦中對一些蘊含深厚文化意蘊或意境的語詞、語句的運用,巧妙地恰合其當下的語境,這使固有的語詞、句法、典事等所蘊含的文化意蘊不但增效,并得到進一步發(fā)揮和廣泛傳播,同時又能創(chuàng)生共同閱讀效驗的新語境。

        就閱讀語境效驗而論,如李白《擬恨賦》中“永埋骨于淥水”句便有此奇效。作為專名的“淥水”為湘江支流,發(fā)源于江西萍鄉(xiāng),西流經湖南醴陵,至株洲南淥口注入湘江。在詩、賦、文中“淥水”又多指清澈的水,如王琦在注此句中引張衡《東京賦》“淥水澹澹”句其下注稱:“太白詩中多用‘淥水字,疑本此?!憋@然王琦認為李白此賦中所用“淥水”或是緣自張衡賦,但認為其詩賦常用,已有妙旨在其中。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淥水蕩漾清猿啼”句便是用“淥水”而非“綠水”。由此可見,在流傳中有些詩賦文版本將“淥”與“綠”混用,實屬不妥。“綠”是強調顏色,所謂“綠水”既可表征其季節(jié)也可顯示其河水之深淺,而“淥水”則強調河水之清澈。所謂“淥水澹?!眲t是指白波搖蕩的樣子。春夏二季一般比較深的水多呈綠色,在秋冬則呈清而白,故淥水亦暗示了秋冬這種蕭條冷漠的背景,于詩賦文中亦有烘托其孤獨寂寞的氣氛,《擬恨賦》中感懷“埋骨于淥水”,正是與屈原遭放、“心死舊楚,魂飛長楸”(《擬恨賦》)的凄涼心境相一致的。結合張衡賦“淥水澹?!眮砜?,這一詞之妙,意義確乎深遠。

        就鑒借文法來看,我們可以將李白辭賦對漢賦的化用歸為如下幾類:

        (1)倒置錯綜法

        如《明堂賦》中“五闈聯(lián)綿”句化自《西京賦》中“繚垣綿聯(lián)”句,“金娥納月于璇題”可能借自鮑照詩“璇題納行月”。而《明堂賦》“下明詔,班舊章”則化自《東都賦》的“申1日章,下明詔”句。這類借鑒手法主要采用了倒置或錯綜。在倒置中或者又加以變化語詞,如《明堂賦》“青龍承隅而蚴蠼”借鑒《上林賦》中“青龍蚴蟉于東葙”句,就是此類?!睹魈觅x》中這一句描述了屋堂角落處亦雕繪了蜿曲蟠蜒的青龍,而《上林賦》中也是描述青龍蜿曲蟠蜒,不過所強調的描繪對象卻是東廂(夾室前堂)的屋宇。

        (2)融裁生新法

        有些賦句融鑄前人成句為新句新詞,或融眾句為一體,或裁一句而為數句。如《明堂賦》中“飛楹磊砢”、“毀玉沉珠”、“結阿房與叢臺”,可以說分別化自“萬楹叢倚,磊砢相扶”(《魯靈光殿賦》)、“捐金于山,沉珠于淵”(《東都賦》)及“結云閣于南宇,立叢臺于少陽”(劉邵《趙都賦》)等句?!睹魈觅x》中“展乎國容,輝乎皇儀”顯然裁自班固《東都賦》之“究皇儀而展帝容”句?!洞螳C賦》“考王制兮遵《國風》”句則在綜合前述兩種文法的基礎上,借鑒《東都賦》“若乃順時節(jié)而搜狩,簡車徒以講武,則必臨之以《王制》,考之以《風》《雅》”句,既加以錯綜,又加以融裁,獨造新句。

        (3)取義別詞法

        李白辭賦在借鑒前人賦時,往往在化取原義的基礎上,或代以新詞別句,有時較難看出這種借鑒關系。如李白《明堂賦》“偃蹇霄漢”取義于班固《西都賦》“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所謂“上躋”即上升,上升而至于云天,故“偃蹇霄漢”其所蘊之義與“偃蹇而上躋”相同。如《明堂賦》“擬跟娃而罷躋”、“嚨聒乎區(qū)宇”句分別與《西京賦》“突倒投而跟娃”句及馬融《長笛賦》“嚨聒其前后”句意義大致相同。再如“卑宮頹墻,使山澤無間”(《明堂賦》)與“隤墻填壍,使山澤之人得至焉”(《上林賦》)二句,及《明堂賦》“天欣欣兮瑞穰穰”句與《甘泉賦》“瑞穰穰兮委如山”句,在意義構成上都大致分別相同,不過有的句式變主狀結構為并列結構,且融鑄新詞而生發(fā)新意?!睹魈觅x》中“奠三犧,薦五牲,享于神靈”在《東都賦》“于是薦三犧,效五牲,禮神祗,懷百靈”句基礎上變化部分動詞,這類都是取義別詞的文法。

        (4)經典句式鑒借法

        除開直接借鑒語詞或單句之外,也有借鑒前人賦體句式的,除《離騷》《九歌》體句式外,也有借鑒漢賦句式的情況。“其左右也”、“其閫閾也”、“其深沈粵密也”這類散語漫句,或者三言四言句式較常用,這類句式以《明堂賦》《大獵賦》《大鵬賦》居多。最明顯如“遠而望之,赫煌煌以輝輝,忽天旋而云昏;迫而察之,粲炳煥以照爛,倏山訛而晷換”。其明顯取用“遠而望之,……,迫而察之,……”這一經典句式,這一句式在漢魏賦及后來賦體作品中多被襲用,如《景福殿賦》:“遠而望之,若搞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辈苤病堵迳褓x》、嵇康《琴賦》、繆襲《青龍賦》等賦作中都有運用,這些不難看出漢魏賦體對李白辭賦的影響?!睹魈觅x》中“岔人西樓”句可看作是在司馬相如賦“坌入曾宮之嵯峨”句的基礎上縮成的新句?!洞螳C賦》中“亦將曜威講武”句與《西都賦》中“耀威靈而講武事”句的伸縮借鑒關系最為明顯,這種鑒借法與前述的融裁生新的文法有點近似。

        除開語言技巧的借鑒外,李白辭賦對漢賦義理或典事多有取法。如《大獵賦》中一段“而相如、子云競夸辭賦,歷代以為文雄……禁淫述職之義也”,就明顯評騭和兼比馬、揚風義,又同取義于司馬相如《子虛賦》中“臣聞楚有七澤,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日云夢……其于胸中曾不蒂芥”中所涉事義以及《上林賦》中亡是公一段對話的義理。在篇章體制方面,李白辭賦對前代賦作借鑒已如前述祝氏所評“《九辨》體”、“梁、陳體”,祝氏認為“太白諸短賦,雕脂鏤冰,只是江文通《別賦》等篇步驟”。此評雖不一定允當,但其論《劍閣賦》“其前有‘上則、‘旁則等語,是擎斂《上林》、《兩都》鋪敘體格,而裁人小賦,所謂‘天吳與紫鳳,顛倒在短褐者歟?故雖以小賦,亦自浩蕩而不傷儉陋。蓋太白天才飄逸,其為詩也,或離舊格而去之,其賦亦然”。則顯然揭示了李白辭賦在篇章體制上對漢賦等的借鑒與破創(chuàng)。

        由此觀之,李白辭賦對莊騷、漢賦的借鑒十分明顯,其對某些事典語典的化用不但有助于文化精義傳承,也使其賦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內涵。一般認為律賦遠不如古賦所承載的經史文化內涵豐富,所以明清以來,盡管以考試八股文、律賦等為主,但卻在理論領域都不斷地主張復古,崇尚古賦,對律賦更多地是探討其技法技藝。然李白辭賦雖不全是駢體,但將經史內涵及其典事融煉其中,而要達到這種效果,可以說是在句法、章法的探討和摹擬中完成的,他的這種藝術貢獻為律賦融冶古賦及其經史內涵不但破創(chuàng)其先例,而且其借鑒化用使其文本形成了更富新意而深邃的語言意境。也許有些人認為這種看似句摹字仿的行為算不上創(chuàng)造,但由于其宏正的賦學理論影響,加上天縱之才,其賦作可謂獨領異稟,方秀賦苑。李白主張“辭欲壯麗,義歸博達”的賦學觀與其天縱之才和豪邁之性相一致,由此在理論和實踐領域都構成了對楚漢辭賦的繼承與新開拓。

        祝堯評李白辭賦“差強人意”,“終是六朝賦”,認為“惟韓柳諸古賦,一以騷為宗,而超出俳律之外”。這種觀念影響了明清大多數賦學評論家,清盛元珍《蘭山課業(yè)詩賦約編》亦引此說,甚至清人評論李白《擬恨賦》《惜余春賦》諸篇“句摹字仿”,如鮑桂星《賦則》卷三李白《擬恨賦》篇天頭評注此賦“壯邁似過文通,而警秀不逮遠矣。后半尤覺草草”。其意即在指明摹仿六朝人痕跡。不過有明鑒李白辭賦與楚騷漢賦之關系者,如清代孫邃人《華國編賦選》評李白《惜余春賦》日:“玩篇中‘漢曲、‘江潭等句,則是篇作于乾元元年夜郎放還,自巫山下漢陽時也。是時上皇還京,已在暮齡。太白追思開元天寶,流光易逝,對景傷懷,借題攄臆,故其忠愛之意、悱惻之詞,感慨淋漓,曲折頓挫,擬之楚騷,神似而非貌似。杜工部《天末懷李白》詩有‘投詩贈淚羅之句,真文章知己語也?!痹凇洞螳C賦》“以噴血流川,飛毛灑雪”句天頭批日:“上極九天,下窮九淵,將‘大字寫得十分滿足,文氣亦磅礴恣肆,酷似漢人?!倍淠┰u:“獵以‘大名,見富強功利皆漁獵也。借題攄意,以引其君當道,從宋玉《釣賦》脫胎,而灝氣堅光,奇辭瑰句,合長沙、相如、孟堅、子云為一人,極才人之能事矣。”在《華國編賦選·凡例十則》中孫氏指出司馬相如之《長門賦》及李白之《惜余春賦》等篇,又皆風雅之變。

        綜上可鑒,李白辭賦實源風騷,襲承楚漢辭賦而變新,不斷借鑒和發(fā)揮莊騷的思維范式,融儒、道思想于一體,更好地詮釋了賦之抒情言志與經世治用的精義。

        猜你喜歡
        李白
        走近李白
        李白擱筆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1:12
        熟讀李白三首詩,看透人生三件事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1:10
        李白: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之間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1:08
        紙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紙上的李白(二)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4
        紙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詩仙李白的歸宿
        李白,二十歲那年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1
        李白書法
        中國商界(2016年10期)2016-12-28 01:40:21
        2021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成人做爰黄片视频蘑菇视频| av影片手机在线观看免费网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啊啊| 亚洲人不卡另类日韩精品| 肉色丝袜足j视频国产| 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粗大猛烈进出白浆视频|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啪福利露脸|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级在线| 青青草免费激情自拍视频| 青青草手机成人自拍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最新| 精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音影先锋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被弄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 天美麻花果冻视频大全英文版| 精品91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大胆人体亚裔一区二区| 男女调情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cao日日橹夜夜十橹|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风流少妇又紧又爽又丰满|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二区三区四区太九|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播放播| 中文字幕av永久免费在线|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 a级毛片成人网站免费看| 最好看2019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一区二区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重口另类|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