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 王一舒 劉健
(1.閬中市人民醫(yī)院超聲科,四川 閬中637400;2.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超聲科,四川 南充637000)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 mumps)是由腮腺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發(fā)熱及腮腺非化膿性腫痛,可侵犯各種腺體組織或神經系統(tǒng)及肝、腎、心臟、關節(jié)等器官[1]。主要發(fā)生在兒童和青少年。本文對152例流行性腮腺炎及30例非流行性腮腺炎患兒的高頻超聲圖像特征的分析,旨在探討發(fā)現(xiàn)頸部淋巴結腫大對診斷流行性腮腺炎的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 2012年2~8月我院臨床擬診流行性腮腺炎患兒152例,男88例,女64例,年齡5~16歲,平均年齡9.8歲。病程10~24天。臨床表現(xiàn):一側或雙側耳垂周圍、頜下或頸面部腫痛,體溫38~4l℃,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及全身不適等非特異癥狀。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正?;蛏栽龈撸馨图毎鄬υ黾?,血清淀粉酶增高。體查:一側或雙側耳垂周圍、頜下或頸面部有觸痛腫塊。同時選擇30例非流行性腮腺炎患兒檢查頸部淋巴結作為對照。全部病例排除小兒急性淋巴結炎、淋巴結核、腫瘤所致的淋巴結長大。
1.2 儀器與檢查方法 使用GE 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高頻線陣探頭,探頭頻率7~12MHz。受檢患者取平臥位及側臥位,多切面掃查雙側腮腺、耳后、雙側頸部及雙側頜下腺,并與對側對比。觀察腮腺及頜下腺的形態(tài)、大小、內部回聲及血流情況,重點觀察腮腺內部及周圍,以及頸部有無長大的淋巴結。發(fā)現(xiàn)長大淋巴結,并記錄其數目、大小、形態(tài)、內部回聲特點及血流分布,采用頻譜多普勒測量腮腺、頜下腺及長大淋巴結的動脈血流阻力指數。
2.1 本組15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僅表現(xiàn)為腮腺腫大的占11.80%、合并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者占88.2%,其中除腮腺腫大外伴有腮腺實質內或周邊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占35.52%;僅發(fā)現(xiàn)腮腺實質內或周邊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占48.68%;僅表現(xiàn)為頜下腺腫大伴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占3.94%[6]。
圖1 腫大的腮腺聲像圖Figure 1 The parotid gland ultrasonography
圖2 腫大的腮腺血供情況Figure 2 The parotid gland ultrasonography of the blood supply
2.2 流行性腮腺炎的超聲聲像圖特征 152例中有18例患者僅表現(xiàn)為一側腮腺腫大。其聲像圖表現(xiàn)為患側腮腺彌漫性增大,邊緣較清晰,少數邊緣模糊、增厚。內部回聲稍弱或呈等回聲。如反復發(fā)作,有纖維組織增生時,可顯示高回聲或回聲雜亂,有鈣化點時,后方出現(xiàn)聲影[9]。多普勒超聲示腫大的腮腺組織內及周圍血流信號增加不明顯,血供不豐富或較豐富(見圖1,圖2)。54例患者除發(fā)現(xiàn)腮腺組織的改變外,還伴有腮腺實質內或周圍以及頸部淋巴結的腫大。74例患者腮腺形態(tài)、大小、實質回聲無明顯改變,僅發(fā)現(xiàn)腮腺實質內或周圍及頸部多個淋巴結腫大(均>3個)。聲像圖示患者長大的淋巴結形態(tài)規(guī)則,常呈橢圓形(似腎形),邊界較清晰,橫徑>1,縱徑>0.5,縱橫比<1,皮髓質分界清,部分皮質變窄,髓質相對增厚,內部呈中低回聲,未見液化及鈣化灶,相互間無融合。多普勒超聲示淋巴結內部血流信號較豐富,部分成樹枝狀,阻力指數(RI)為0.6~0.7(見圖3,圖4)。6例患者表現(xiàn)為患側頜下腺的腫大,并伴有頸部淋巴結的腫大。聲像圖示患側頜下腺彌漫性增大,邊緣較清晰,少數模糊、增厚。內部回聲稍弱或呈等回聲。多普勒超聲示腫大的頜下腺組織內及周圍血流信號增加不明顯,血供不豐富。
圖3 腫大的淋巴結聲像圖Figure 3 lymph node enlargement sonographic
圖4 腫大的淋巴結血供情況Figure 4 lymph node enlargement sonographic of the blood supply
2.3 30例臨床診斷為非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28例患者表現(xiàn)為頸部淋巴結腫大 (臨床確診30例患者中小兒扁桃體炎10例,小兒發(fā)熱8例,小兒中耳炎12例)。聲像圖特征與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頸部淋巴結腫大的聲像圖相似。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從呼吸道侵入人體后,在局部粘膜上皮細胞和局部淋巴結中復制,然后進入血流,播散至腮腺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引起腮腺炎和腦膜炎,有高度的傳染性。腮腺炎的病理特征是非化膿性炎癥,腮腺導管的壁細胞腫脹,導管周圍的及腺體壁有淋巴細胞侵潤,間質組織水腫等病變可造成腮腺導管阻塞,擴張和淀粉酶潴留。淀粉酶排除受阻,經淋巴管進入血流,使血和尿中淀粉酶增高。腮腺富含淋巴組織,腮腺淋巴結位于腮腺表面和腮腺實質內,腮腺內淋巴結分為縱行和橫向淋巴結群,所有淋巴結匯入頸部頸深上淋巴結群。腮腺鞘與腺體組織結合緊密,且淺層特別致密,故腮腺的炎癥不易向表面擴散,因此腮腺腫大主要在深葉,超聲表現(xiàn)為腮腺厚度明顯增加,腮腺內血流較豐富、腮腺內淋巴結腫大。腮腺炎癥可導致頜下腺增大,血流較豐富,由腮腺內及周邊的淋巴結迅速擴散至頸部淋巴結,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因此,淋巴系統(tǒng)在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理過程中充當重要的“中轉”作用,它的病理特征是影像診斷的重要理論基礎[2]。
超聲發(fā)現(xiàn)頸部淋巴結腫大對診斷流行性腮腺炎的意義,本研究中臨床擬診為流行性腮腺炎的152例受檢患者中發(fā)現(xiàn)頸部淋巴結腫大的有134例(占88.15%),發(fā)現(xiàn)腮腺腫大的有72例(占47.36%),提示頸部淋巴結腫大是流行性腮腺炎患兒中最多的罹患部位。這一數據與前文所述的腮腺解剖結構及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理依據相符,說明在流行性腮腺炎中頸部淋巴結腫大是該病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而且在病程早期,甚至于整個病程中大多數患者表現(xiàn)為或僅表現(xiàn)為頸部淋巴結的腫大。另外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頸部淋巴結腫大的聲像圖特征有別于其他疾?。ㄈ缁撔匝装Y,腫瘤,結核)淋巴結腫大的聲像圖特征,在高頻超聲檢查中容易鑒別[3、4]。故發(fā)現(xiàn)頸部淋巴結的腫大在診斷流行性腮腺炎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本研究中臨床診斷為非流行性腮腺炎的30例患者,主要是其他小兒炎性疾病時(如小兒扁桃體炎、小兒發(fā)熱、小兒中耳炎)亦可發(fā)現(xiàn)頸部淋巴結的腫大,其聲像圖特征亦相似,但是結合兩種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不難作出鑒別診斷。
高頻超聲可快捷、方便的發(fā)現(xiàn)頸部淋巴結腫大,且具有安全、可重復性強、診斷迅速、敏感性高等特點,在早期診斷流行性腮腺炎中有明顯優(yōu)勢[5、7],可為流行性腺炎的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提供臨床依據[8]。
[1]羅端德,彭文偉,李蘭娟,等.傳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82-85.
[2]王純正,徐智章,王新房,等.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82-485.
[3]都業(yè)蘋,張澈,張振武.流行性腮腺炎的超聲診斷及鑒別診斷[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5,6(6):406-409.
[4]王少峰,曾茂平,流行性腮腺炎的超聲表現(xiàn)分析[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1,8(11):2413-2416.
[5]李雪霞,黃素君.高頻超聲診斷流行性腮腺炎的臨床價值[J].廣東醫(yī)學,2006,27(2):249-250.
[6]彭敏霞.流行性腮腺炎34例超聲檢查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4,9(6):825.
[7]浦明娟,鄔萍雨,駱繼芳,等.高頻超聲對流行性腮腺炎的診斷價值[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09,7(5):534-535.
[8]張俊玲.高頻超聲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32):229.
[9]Tarantino L,Giorgio A,De Stefano G,etal.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post-pubertal epidemic parotitis and its complications[J].Radiol Med,2000,99(6):46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