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
女兒隨學校去臺灣演出,臨行那晚,陪她整理行李。看她在紙上一一列好要帶的衣物,一件件從衣柜里拿出,再仔細疊好放到行李箱,偶爾跟我說話,征求我的意見,獨立而有序,好像她不是12歲,而是20歲。
她做這些的時候,我就坐在她身邊,靜靜地陪著她。12年,就仿佛天荒地老那么慢,又好像白駒過隙那樣快。
她是一路歡歌笑語奔跑著的小太陽,而我是她身后矛盾糾結的母親。
懷她時怕她難看了以后嫁不出去,太漂亮了又怕她虛榮自大;生她后曾苦盼她會爬會走會說話,如今卻希望能將時光倒流;曾想讓她學習好專業(yè)好性格好,現(xiàn)在卻覺得我不該太貪心,只要她健康快樂就好;曾覺得她上學后的日子兵荒馬亂,現(xiàn)在寧愿重新陪她再走一遍年少時光;曾抱怨她是個黏人精,現(xiàn)在卻常常感慨她還能依賴我?guī)啄辏?/p>
每個孩子都是母親眼中美不勝收的風景。她儼然成了我此生最美的作品,她開朗活潑,她好學上進,她善良懂事,她正直仁義……我堅信性格比美貌重要,見識比知識重要,品質比分數(shù)重要,心態(tài)比成績重要。因為未來還有幾十年的光陰需要她一步步走過,我更重視的是她心理結構是否健全,性格是否溫和,心態(tài)是否健康,習慣是否良好。
這是女兒住校的第五個年頭。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一年級,讓我掌心那個小公主一點點長高,一點點蛻變。雖然她是個小話嘮,是個懶蟲,是個小心眼,但不妨礙她像一朵我最愛的花,朝氣蓬勃,向愛而生。
她已經長得與我一般高低,好多事情都不再需要我操心,倒是她經常提醒我,“媽,靠邊走”“媽,小心點”“媽,喝水,小心燙”,睡覺前她幫我鋪床疊被,讓我喝水前她會小心嘗試溫度,出門前會一再提醒我鑰匙手機錢包,我說話她能認真聽從不頂嘴。
心里,溫暖又失落。
我的12歲,懵懂倔強,任性自我,那個時代的父母只關心柴米油鹽,無暇關注孩子內心成長。一個人在書本的指引下,在成長的路上,走得孤苦伶仃,走得跌跌撞撞,以至于以后的人生中,走過不少彎路。我發(fā)誓,不會讓女兒走那些本不該走的彎路。有些苦,我嘗過即可,不必再讓她重走一遍。
不曾規(guī)劃過她會那么小住校,忐忑地送她入校,并不知道以后的好與不好,只是考慮到那是一個藝術學校,想讓愛好文藝的她享受中學時代分數(shù)競爭來臨前歲月靜好的小學時光。
剛剛住校,宿管老師就教育他們自己整理每周的衣物。好強的女兒從住校的第二個星期,內務就不再假手于我,開始自己整理每周的小行李包。干凈的內褲放一個袋,襪子放一個袋,再放兩個空袋子,用來裝臟衣服。一切物品,在小小的手提包里,擺放有序,干凈利落。
慶幸那個選擇,她在舞蹈、武術、鋼琴等方面的興趣得以充分開發(fā),去往各大電視臺錄節(jié)目的經歷讓她得到鍛煉和提升,這在其他學校,不敢奢望。眼見到舞臺上的她光彩奪目,臺下的我心里的喜悅無以言表。
在她幼時,我給她盡可能多的機會,無非是讓她以后有更多的選擇。鋼琴、聲樂、電子琴、武術、書法、畫畫、舞蹈等等所有的興趣班,幾乎全部嘗試?,F(xiàn)在想來,看似不經意的嘗試卻成了她人生經歷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熏陶。
而我曾經荒蕪的童年也在她的童年之中仿佛重新來過,豐富著她的成長經歷,仿佛憐憫著我凄惶無依的年少。
看著她,猶如看著我的重生。
我們母女的關系千變萬化。有時我們是閨蜜,分享心事;有時我們是冤家,互相賭氣;有時我們是朋友,互相欣賞;有時我們是隊友,互相鼓勵。我喜歡她常常無端笑著望定我,說您跟別的媽媽不一樣,您有一顆跟我們一樣的童心。
她每次周末回來在家住宿的3個夜晚,我們會一起閱讀欣賞經典詩歌,會討論她在學校發(fā)生的事情,會分析一件事的對或錯,也會談及政治或者歷史。我們一起讀書,一起旅行,一起經歷,一起成長,無論去哪里,她的手一定在我手里。我珍存著有關她的所有回憶,文字的、圖片的、視頻的,只是為了將來有一天,她不能經??次?,而我能夠拿出來,取悅自己。
害怕那一天會到來,我從不拒絕她周末回家擠上我的大床,不拒絕她仍舊喜歡在我的懷里滾來滾去,不介意她有時沖我使點小性子,不介意她跟我偶爾斗嘴慪氣。相對于她成長以后不在家的漫長時光,這些陪伴都太過奢侈而珍貴,我怎么舍得有絲毫的浪費。
12年來,我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永遠不敢也不會破產的母愛銀行,也將會終我一生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她愛和溫暖。這樣她才有底氣和勇氣,去愛這個善變的世界,無論多艱難的歲月都笑容如花,自信爆棚。
而唯一需要她支付的利息,便是用這些愛和溫暖滋生更多的愛和溫暖。
因為,只有她先付出愛和溫暖,才擔得起這世界的愛和溫暖;只有她值得去愛,才會有那么多的人前仆后繼,替我去好好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