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玲
王拯是清代廣西著名的文學家,詩、文、詞兼善。其散文影響很大,與朱琦、龍啟瑞等并稱“嶺西五大家”;其詞造詣深厚,況周頤稱之為廣西“中興三大詞人”之一,譚獻譽之為“清詞后十家”之一。劉漢忠《王拯及其文學成就》一文簡要精到地論述了王拯其人及其文學成就,切中肯綮,但限于篇幅,對王拯詞的題材和風格未能展開深入的分析,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申述。
題材豐富
王拯共存詞200首,題材廣泛,有悲情詞、述志詞、軍旅詞等,大多融合了身世之悲,感情深摯。
1.悲情詞
在王拯的悲情詞中,悼亡詞占的分量最多,亦最沉痛。王拯一生兩娶,前為張氏,后為施氏,夫妻感情深摯,但兩位夫人均年壽不永。張氏與王拯共同生活一年后因難產(chǎn)去世;施氏在與王拯相濡以沫十六年后亡故。兩人之死,都給王拯以沉重的打擊,所以《龍壁山房詞》中留下了二十余首悼亡詞。王拯最早的詞創(chuàng)作起于張氏新亡、“幽憂多疾”之時,“以詞之文小而聲哀,為足以發(fā)吾胸之所郁塞”,故“數(shù)為之”?!肚邎@春三神庵展張宜人殯宮作>就寫于此時:
秋到長安,斷雨零風,愁人自醒。慘琳宮門掩,葳蕤玉鎖,瑤京路隔,縹緲云軿。黻佩商量,齏鹽論略,寂寞生涯涕淚并。年華影,奈朱弦錦瑟,一半塵扃。禪關我亦伶俜。漸帶索衣寬也自驚。念青山歸骨,何時負汝?白頭進饁,夢底從卿。隔院棠梨,連街魚鼓,不信人天有萬層。幡竿靜,待燭灰香冷,環(huán)佩來經(jīng)。
詞中既有“斷雨零風”、“瑤京路隔”等現(xiàn)實凄涼之景的描寫,也有“黻佩商量,齏鹽論略”等往口溫馨生活的回憶;時而迸發(fā)出“不信人天有萬層”的悲憤,時而又回歸“待燭灰香冷,環(huán)佩來經(jīng)”的等待。正所謂“情至語”不加修飾而感人至深,全詞凄悲入骨,哀怨纏綿。
悼念施氏妻的詞亦極沉痛,如《青山濕遍辛酉八月,歸自灤陽,適遘施淑人喪……》一詞,寫妻子的突然亡故,猶如噩夢一般,令人不敢相信;詞人從邊塞疲憊歸來,本想與妻子共度美好的時光,卻不幸禍從天降;當年誓約還在,今己天人相隔。在對往事的回憶中,詞人墨淚俱枯?!肚未邯氃勯L椿寺作>《玲瓏四犯羅杏村老人畫梅莊圖便而,為施淑人作》《凄涼犯·長椿寺作,時施淑人喪己三年,余亦將戒歸矣》《浣溪沙>十調等都寫得真摯而凄悲。
王拯一生多愁亦多病,所以他常常以“相如”自比,既有自矜的成分,更多的是病痛纏身的無奈。王拯詞中經(jīng)常描寫自己的多病之身,“茗碗藥爐須自理,支離病骨堪撐”(《臨江仙·病起》),“文園恨依舊,病來蕭瑟”(《金琖子·秋茗》),“茂陵憔悴,漫藥奩誰檢、飛龍骨出”(《念奴嬌·京廬病起,為陳抱潛題姬人馬繪寒檠侍藥圖》),“茂陵病久相如老,攬經(jīng)年、雙鬢飄蕭”(《高陽臺·陳抱潛書來問疾,賦此代柬,兼懷蘇虛谷桂林》)等等,抒發(fā)人生的無奈。
2.述志詞
早年的王拯,盡管有懷才不遇的苦悶,但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始終執(zhí)著?!毒_羅香雨夜》寫于張氏妻新亡不久,詞人寄居蕭寺,心緒暗淡,并感慨“鐘鼎愿、劍磨書滯”,但詞人依然相信自己必將有所作為,所以說“漸頭顱、三十依然,寒螀孤咽未心死”,認為抱負總有實現(xiàn)的一天。
在隨賽尚阿圍堵太平軍時,王拯也有借此建立功業(yè)的想法。 《瑞鶴仙夜過德如所居姚氏樓作》云:
小樓深夜雨。對茗鼎香爐,暫拋塵土,相逢問何許。數(shù)舊情空記,斷歌零舞。錦鞍繡绔,恨匆匆、玉顏非故。聽紞如、戍鼓聲中,能幾歲華如羽。
休誤。牙旌晝卷,鐵甲宵征,捷書先赴。危欄試撫,云黯黯,混江浦。問前軍,可有一池鵝雁,咫尺天山飛度。待朝來、北渚鴻歸,數(shù)行寄與。
上片雖也流露對戰(zhàn)爭的厭倦和無奈,但下片“牙旌晝卷,鐵甲宵征,捷書先赴”則表達了殺敵立功的壯志。
除了直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抱負外,王拯還在一些詠物、題圖詞中奇寓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悲。如《齊天樂為人題八駿圖》下片云:“憂來空嘆撫髀,也群空冀北,流盼生喜。九折羊腸,十年汗血,都付駑駘鞭弭。清高顧視,奈伏櫪悲鳴,壯心不己。會見瑤池,東方寒貝齒。”“十年汗血,都付駑駘鞭弭”的沉痛無不寄寓著自己有才而不為世用的悲憤;“清高顧視,奈伏櫪悲鳴,壯心不己”三句,亦是詞人自我形象的抒發(fā)。王拯壯志凌云,卻一生坎坷,他始終沒能實現(xiàn)理想。
3.軍旅詞
王拯有兩次較長的從軍經(jīng)歷,一次是咸豐元年(1851年),朝廷命賽尚阿為欽差大臣,赴湖南、廣西辦理防堵太平天國起義軍,王拯以本部司員隨行。一次是咸豐十年、十一年( 1860-1861)在河北一帶的軍旅生涯。故對軍旅生活的反映是王拯詞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
王拯的部分軍旅詞真實地記錄了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戰(zhàn)爭的情況,可作“詞史”看。如《惜余春慢·二月十五口清明,行荔浦道中作》寫出了農(nóng)村戰(zhàn)后的荒涼及戰(zhàn)爭的慘烈: “舊壘荒余,新村燹后,拂而輕颶寒峭。山花懶艷,澗草憐幽,試問東君曾曉”,“恨紅羊無賴,今夕碧磷多少”。
咸豐十年、十一年王拯曾在河北灤陽、灤平,北京密云一帶駐守,也寫下了不少反映軍旅生活的篇章。其中對北地邊塞風光的描寫甚具特色,如《百字令·雨中過青石梁》的上片:“亂峰屏列,過金城玉塞、天設重限。石磴盤盤天半路,飛鳥也應愁眄。斷石橫蹊,崩崖夾道,滑青泥坂。關山如此,浪游何事乘輦。”層層鋪陳描寫青石梁關隘的險要,比起李白的《蜀道難》毫不遜色。
總的看來,王拯的詞無論是述說人生悲情,敘寫壯志抱負還是描畫軍旅生涯,都滲透著濃重的身世之感,其詠物、題畫等詞作也常常關合身世。王拯之詞是其生活的真實反映,亦是其真情的自然流露。
風格多樣
王拯的詞不僅題材內(nèi)容豐富,而且風格兼收并蓄,以沉著悲涼為主導,又兼有清剛雄奇的詞風。
1.沉著悲涼
王拯為至情至性之人,又多愁多病,其悲情詞多寫得十分沉痛。如《尾犯自題(填詞圖)》:
病客最凄魂,洲苑夢回,儷影春閣。寄得清愁,只殘宮零角。傷謝韻、天迷絮舞,枉芬才、云沉雁落。最纏綿處,剔盡銀燈,黯黯釭花薄。家山輕破了,恨墮影、柳翠渾薄。那識相如,問遺書猶昨。念何事、秦簫恨短。重而今、冰弦怨托。再生何世,只恐吹玉參差錯。
上片,詞人因思入夢,由夢見亡妻寫起,深情回憶妻子的才貌,而最難忘的是妻子伴讀的溫馨。下片則寫生死相隔的無奈,句句血淚,令人不忍卒讀。
王拯的悼亡詞、感懷詞大多寫得沉著悲涼。周騰虎云:“(少鶴)近作《瘦春詞》,纏綿清遠,沈著悲涼,以此置之《迦陵》《飲水》之間,非但不愧之而己。少鶴臥病三年,所得如此,困厄獨非福耶?”其對王拯詞“纏綿清遠,沈著悲涼”的評價可謂定評。
2.清剛雄奇
王拯的一部分贈友詞和軍旅詞,寫得清剛雄奇,別具特色。 《金縷曲送顧子山同年出守郢中》:
繭栗梢頭雨。正匆匆、餞春時節(jié),東風如虎。有客陽關催疊唱,別我一麾西去。奈柳色、今年非故。黃鶴磯頭梅花弄,莽旌旗、亂卷蚩尤霧。云黯黯,落江滸。拂衣醉起花枝舞。笑書生、探囊猶有,驚天奇句。上馬提戈能殺賊,下馬能書露布。待萬里、雪山飛度。何況飄零風中籜,好金鐃、細琢紅箋譜。歸教與,泰娘嫵。
在王拯的朋友中,王拯與顧文彬(子山)、錢寶青(萍石工)、勒方鏑(少仲)、張金鏞(海門)等最相投。王拯《金縷曲>(百萬長安市)序云:“勒少仲同年出守南邕。京師人海,同調甚稀,子山、萍石工外,獨少仲最沉潛,其深美者將與海門比肩?!痹谫浥c這些志趣相投的同僚的詞中,一方面寫他們殺敵立功的志向,一方面寫他們詩酒唱和的雅趣,寫得清剛雄放。
獨特風格的成因
1.“文小聲哀”的詞體觀念
王拯填詞最早起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因張氏夫人亡故,獨居寺院,“幽憂多疾”,故借詞以抒發(fā)郁悶。他從自身經(jīng)歷中體驗到填詞可以疏導憂愁,進而形成了對詞“文小聲哀”之體性特征的獨特體認。他在《(茂陵秋雨詞)跋》亦云:“自維倚聲一事,本強作解人,聊以宣幽導郁?!痹俅紊晔鲈~抒憂導郁的功能,強調詞的悲情美。所以在進行詞的創(chuàng)作時,王拯將詞作為宣泄之具,形成了沉著悲涼的主導風格。
2.抒發(fā)“真意”的填詞主張
王拯在《(懺庵詞稿)自敘》中云:“風會代殊,體制各異,獨其真意往往寓乎其中,則自三百篇以至騷賦五言之作,其義一也?!彼趯υ娫~的發(fā)展流變的梳理中,歸納出“真意”是作品得以流傳的根本原因。另外,王拯還從自身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出發(fā),強調作者情不自禁的情感流露才是作品的靈魂所在。蘇汝謙《(雪波詞)自敘》亦云:“君(王拯)故精詞,每佗傺不自得,有所作,強余屬和?!敝赋鐾跽膭?chuàng)作是“佗傺不自得”而為,是情不自禁之作。而對道光以來國事的衰頹,戰(zhàn)事的頻發(fā),加上幼年而孤,中年喪偶,多病纏身,仕途不順,軍旅漂泊,王拯以詞筆寫己心,在詞中表達種種人生悲感?!扒閯佑谥?,言寄于外”,其詞總有一種發(fā)之于內(nèi)的悲情美,傳達他對生活的體驗與掙扎,記錄他苦痛的人生感受,所以自然而然形成了沉著悲涼的詞風。
3.轉益多師的學詞經(jīng)歷
從學詞經(jīng)歷看,王拯由學五代、北宋而漸趨南宋?!叮☉遭衷~稿)自敘》曾言:“于孟(孫光憲,字孟文)、李(王訇)及秦(觀)、蘇(軾)、柳(永)氏之倫,讀其至者,一章一句之工,則含咀淫佚,終口不能去?!笨梢娖淙街跣蕾p五代、北宋詞。但后來則明言學習王沂孫,其《(茂陵秋雨詞)自序》云: “情文繚繞.家風既愧碧山?!绷硗?,從填詞時仿效體式、用韻追和的情況也可看出詞人的創(chuàng)作淵源和師法取向?!洱埍谏椒吭~》中和白石四首,和草窗五首,和夢窗一首,對南宋詞人多有模仿,故其后期的創(chuàng)作,明顯趨向南宋詞。龔海床亦云:“庚戌九月重見少鶴杭州,得讀此卷(即《茂陵秋雨詞》),適有煩惱,匆匆瀏覽一過,倪然己見南宋風流?!蓖跽尚钠跷宕?、北宋,到逐漸走向南宋,轉益多師,終于卓然自立,形成了沉著悲涼的主導風格。
結語
王拯不僅有豐富而獨特的詞作,而且有成熟的詞學觀念。正是由于有著明確的詞學理論作為指導,又有坎坷多舛的人生閱歷為基礎,王拯的詞才獨具特色。王拯的詞以數(shù)量之多、風格之渾成在廣西詞壇乃至晚清詞壇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盧前《望江南飲虹移論清詞百家》對王拯的詞推崇備至,認為“十家選,壓軸馬平王。龍壁古文能合轍,粵西詞脈己深藏。始信瘦春芳?!彪m然“壓軸”之說有點過譽,但王拯對廣西詞壇的興盛的確擔負著重要的責任,不愧為道光、咸豐年問在詞壇上崛起的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