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雯++王雅靜
6月1日深夜,很多人沉浸在夢鄉(xiāng)時,長江中游湖北省監(jiān)利水域,一艘載有454人的“東方之星”游輪,突遇龍卷風,瞬間傾覆。最終,442人遇難,12人幸存。
事故引起全國關注,在營救幸存者、送別遇難者、寬慰遇難者家屬的同時,對救援過程中措施的選擇以及對幸存者和遇難者家屬的心理干預等工作,人們提出了許多的疑問。
救援:最大限度地尊重生命
在事故發(fā)生后的第二天,長江航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船體是瞬間傾覆,內部還會存在一定的密封空間。藍山救援發(fā)起人遠山也分析稱,事發(fā)水域水深15米左右,水面上會露出一部分船體,而船內可能會存在氣泡空腔。這些空間,為船上乘客提供了生的希望。
接下來,就是要跟時間賽跑,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shù)木仍侄?,提高事發(fā)時船上乘客的生還幾率。
通過對浮出水面的船體進行敲擊,救援人員有效地確認了露出水面的船體的底部范圍,確定船體內有人回應的區(qū)域,同時對沒有回應的船體部分,進行切割施救。
在對船體進行分析判斷,并采取有差別的施救措施的同時,潛水員的營救也在同步進行。潛水員攜帶潛水裝具、水下電視、彩色圖像聲吶、高頻聲成像聲吶以及水下搜索、切割裝具等專業(yè)救援裝備等,下潛到水深15米處搜尋幸存者,進一步救援。同時,潛水員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任務,便是探知船體的角度,判斷傾覆的船體是否有重新回正的可能。
采取了上述諸多措施,但救援的進展開展得卻并不如人們所期待得那樣快。救援的難點到底在哪兒?
從潛水員的角度來看,救援困難重重。長江水相當渾濁,能見度很低,這給潛水員水下作業(yè)帶來巨大挑戰(zhàn)。另外,這艘體型巨大的游船結構較為復雜,潛水員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摸清楚其結構,不利于其水下搜救。沉船后一般會在相應水域帶來不可預測的水流漩渦,這會進一步加大搜救難度。復雜的水文環(huán)境、復雜的船只結構不僅給潛水員的搜救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甚至會威脅到潛水員自身的安全。
6月3日上午,沉船現(xiàn)場初步確定了兩種打撈方案——船體切割破艙和船體扶正。但其實無論是切割船體還是扶正船體,都具有很大的難度。
據(jù)悉,這艘游船共4層。事故發(fā)生后,船體整個倒扣在水中,想要扶正船體困難很大。而這樣大的一艘船,想要采用機械設備將船只吊起,一方面需要時間等大型機械設備到場,另一方面救援專家也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判斷吊起船只是否是對救援最佳的選擇。專家介紹,切割船體或扶正船體與潛水搜救相比,是間接開辟搜救道路,并不如潛水員下水搜救直接。而最重要的是,切割船體或扶正船體存在對幸存者造成二次傷害的可能性。
最終沉船采用了船舶整體扳正起浮方案,這是一種符合行業(yè)專業(yè)和國際慣例的做法,可以盡快對船體艙室進行全方位排查,有利于在最短時間內搜尋失蹤人員。
在船體切割、扶正工作開始前,還有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船體固定。此次沉船救援過程中,采用了兩艘500噸級打撈船,用粗鋼纜穿過沉船船身,將其用鋼纜一頭固定在船頭,一頭固定在北岸。
救援人員在船體上確定了最可能有生存希望的三個切割點——空氣艙、污水井和首間艙。救援人員在三個切割點先后開艙,并派潛水員進入艙體探查生命跡象,但遺憾的是三個切割點都未發(fā)現(xiàn)生命跡象。
人們對船體切割的時機也有很多質疑和不解,為什么不選擇更早的時機切開船體呢?
此次沉船救援的最初,救援人員在敲擊船體的過程中,得到了被困人員的回應。這說明,船體內還有供被困人員生存的“氣穴”,也就是并未完全被水浸沒之處。
要判斷這些氣穴的位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而救援人員不能夠輕易地做出決定,隨意切割船體,一旦破壞了被困人員能夠呼吸生存的氣穴,將使被困人員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另外,沉船船底浮出水面也表明,船內還存在空氣,形成了空氣艙。如果盲目在船底開洞,艙體內的氣體泄漏,容易發(fā)生倒扣船只浮態(tài)失衡,甚至快速下沉。
在質疑船體切割時機的同時,令許多人不解的還有救援人員為何不及早扶正沉船。
有專家介紹,在船傾覆的瞬間,船體上層的艙室都灌滿了水,但下層的艙室還有可能有空間。而如果在第一時間扶正船體,船體上層注入的水便會灌到下層船體內,船體內可能存在的生存空間也將受到影響。若船體內還有幸存生命,這樣的做法顯然會對其造成二次傷害。
因而,國際慣例是將72小時視作生命標準線。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主要是根據(jù)人的生命系統(tǒng)維持時間來定的。在災難發(fā)生的72小時之前,應當盡一切努力搜尋幸存者,確定有無生命。如果72小時后,仍沒有發(fā)現(xiàn)生命跡象,再將船體翻過來。讓大眾困惑不解的救援手段,其實才是給予生命的最大限度的尊重。
心理干預:傾聽與支持
在救援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還有一只隊伍戰(zhàn)斗在救援一線,他們就是國家衛(wèi)計委組織的心理危機干預團隊。
據(jù)參加此次監(jiān)利沉船事故心理救援的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yī)院心理危機干預與壓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介紹,按照以前的心理救援經(jīng)驗,傷員和傷員家屬一般是天災人禍中心理救援工作開展的重點對象。此次事故發(fā)生后,事故現(xiàn)場的心理干預工作依據(jù)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擴大了覆蓋范圍,一方面在對傷員或傷員家屬進行心理干預的同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將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出現(xiàn)的大批遇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危機干預。
集合了國家派遣的三位專家、湖北省人民醫(yī)院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湖北省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的心理危機干預團隊迅速形成,以及時有效地針對遇難者家屬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干預工作。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被困者生還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從全國8個省份趕來的2000多名家屬從四面八方涌入了監(jiān)利縣。根據(jù)實際情況,西英俊等前線的心理干預工作者的第一個工作計劃也形成了。
前線的心理干預團隊組建了包括精神科醫(yī)生、心理咨詢師和志愿者在內的工作小組,這些工作小組分別進入遇難者家屬較為集中的各個賓館,以“詢問、跟隨的形式近距離地去觀察和接觸,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建議,再進一步作出相應的處理?!蔽饔⒖〗榻B道。
國家衛(wèi)計委主任李斌強調,要“確保傷員萬無一失,絕對的安全,絕對保障他們的心身健康”,醫(yī)院的傷員自然也成為了西英俊等一線心理干預工作者的“分內的事情”。
西英俊介紹,“我們有可能在遇難者家屬安置點進行流動性的篩查訪視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重大創(chuàng)傷后可能出現(xiàn)的急性應激障礙,反應性精神病,那么他們會需要我們評估有自殺風險的或是傷人風險的。這種情況的遇難者家屬,我們需要把他們轉送到醫(yī)院,然后觀察,如果有需要進一步的干預的情況,我們就把他轉到住院部。在病房我們累計收治了七八位遇難者家屬。”
隨著事態(tài)的進展,一些打撈出來的遇難者遺體DNA比對工作開始推進。DNA比對結果出來后,遇難者家屬需要前往殯儀館辨認自己的親人,并火化遺體悼念親人。心理干預的隊伍還有一部分要陪伴這些遇難者家屬前往殯儀館,“那個場所既是一個情感宣泄的關鍵點又是一個最令人揪心的場面。所以說,我們的干預工作人員既要陪伴這些遇難者家屬完成這個告別的儀式,幫助他們回歸到現(xiàn)實。同時,又要防止他們出現(xiàn)過激的反應,進行醫(yī)療方面的干預”。
西英俊介紹,在做這樣的心理干預工作時,有一定的方法?!笆紫?,我們要有一些快速的篩查,訪式篩查,并不是問卷式的,那樣是不可取的,國內外都沒有說對家屬采取問卷似的調查來去了解當事人的心理狀況,這是違反倫理的。所以說,我們的快速篩查是我們總結和借鑒的一個方法,一個‘知、情、行的三維調查量表,根據(jù)當事人的知情行的狀態(tài)、嚴重程度就可以來看他在多少分值上。一共是十級評分,有的人比較常態(tài),反應也是適當?shù)?,反應能力可以,交流也很好,情緒也平穩(wěn),這可能就是一分。最嚴重的狀態(tài)就是言語的紊亂,心率的反常或者是木訥、回避、情緒的失控,處于壓抑狀態(tài)。那種就是情緒情感跟外界極不協(xié)調的狀態(tài)。知情行每一個維度都有一個分值,再把這三個維度加起來有幾個區(qū)間,不同的區(qū)間我們采取不同的干預策略?!?/p>
依據(jù)“知、情、行”的快速篩查,確定被干預者的情況后進行分類,西英俊等將采取不同的干預策略——非指導性的干預策略,指導性的干預策略、合作性的干預策略。
“采取非指導性干預策略的,我們認為他自我力量還是足夠強的,他對這些重大的突發(fā)事件的應對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他和別人保持關系,尋求社會支持的能力比較強,我們只是在短時間,一周或是兩周去觀察,去看看就好,不會去打擾他,他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還有一個就是指導性的干預,這是很嚴重的情況,可能需要藥物治療、住院治療,需要很多的工作在短期由我們替他去做。以他的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恢復到一個平衡狀態(tài)和有自控能力為我們工作的出發(fā)點,這就是那個時候我們在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合作性的干預是指這個人的一般情況還可以,不是沒有現(xiàn)實感但也還不是那么讓我們放心,不能自己完全料理自己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的干預人員要給他支持,要在穩(wěn)定的設置之下,每天固定的時間,固定的人員,固定的地方展開訪談式的對話,時間在40分鐘到一個小時之間。根據(jù)具體情況,我們可能天天都去,一天兩次,兩天一次都有可能。但不管怎么講,所有這些在前期的階段,我們都是以陪伴、支持的這種做法去開展工作?!蔽饔⒖∠颉犊茖W家》記者詳細介紹了他們針對不同人群所采取的干預策略。
西英俊坦言,要走進遇難者家屬的內心世界首先就是要同情他們的遭遇,不能夠感同身受地了解他們的傷痛,也就沒有辦法傳遞心理干預工作者對他們的關注和支持。但對于如西英俊他們這樣專業(yè)的心理工作者而言,要走進干預對象的內心世界,也要走得出來。這便需要他們有所為有所不為。
西英俊介紹,應當通過專業(yè)的培訓,使心理救援工作的參與者更加專業(yè)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同時通過團隊間的合作,取長補短,在心理干預團隊內形成互相學習、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圍。在心理干預工作結束后,通過后續(xù)督導,讓參與心理干預的工作者互相交流,獲得團隊的支持。
人生是一個不斷分離的過程,而一個人在面對如沉船事故這樣的意外事故時如何反應,也是一個人韌性的體現(xiàn)。西英俊建議,“大家應該對于心理學要有了解,廣泛普及心理學的知識。大家知道心理學與生活的關系,能夠把心理學的規(guī)律利用到生活當中,廣泛地交流學習,在實踐當中去體會內心的溫暖,這使我們能夠在我們經(jīng)歷突發(fā)的大的事件時可以進行自我的修復。功夫在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