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軍
探究式教學法是當今素質教育下比較前沿的教育方法之一。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以科學探究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法。針對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展開論述,希望能進一步促進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小學數(shù)學探究性教學評價一、創(chuàng)設探究情景
創(chuàng)設探究情景是探究式教學法的第一步,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研究和探索,通常會把所學的內容設計成為一個大的問題組合,其中包括很多小的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身已有的知識,在老師的積極引導下對這些問題開始進行探索研究,這就是所謂的創(chuàng)設探究情景。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學生第一次接觸平行四邊形,對于這個新事物,我們應該如何讓學生有興趣的去了解他、去認識他呢?作為一個數(shù)學教師,就必須要設計好探究的情景。課堂上,我們首先給學生提供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創(chuàng)立一個較為真實的環(huán)境,并不是完全的依靠學生憑空想象,然后,我們開始設計問題,來引導學生去探究,第一個設計的問題應該是“同學們從這些圖片當中是否找到了共同點?”這是一個直接起源于圖片形象的問題,學生們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些圖片就在眼前,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從這些圖片中找到共同點,于是,學生的第一步探究就開始了。在學生們將共同點歸納出來之后,我們可以提出“同學們歸納一下平行四邊形的定義”這個問題承接前面的問題,學生在發(fā)現(xiàn)了平行四邊形有這么多特點之后,自然會將這些特點結合起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緊接著,我們提出“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是什么?有什么性質?”這是學生就會感到奇怪,好像是又要把剛才的定義再說一遍,那我們緊接著再問“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性質呢?”學生們又開始思考,“除了對邊都平行之外,還有什么性質那?”就這樣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完成了對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的總結和歸納。
同樣,在具體的數(shù)學計算、證明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景,我們首先在黑板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在旁邊再畫一個與這個平行四邊形同底同高的長方形,告訴學生“參考這個長方形,考慮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么變的?”在向學生完成這個提問之后,我們就可以順勢將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問題擺在學生的面前??傊?,對于整個探究情景的設置我們要一步一步的安排好,使學生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感覺不到有什么太大的跨度、太大的跳躍和艱難的問題,讓他們饒有興趣地完成對知識的探究。
二、開放探究討論
課堂上討論在有些教師看來是絕對不允許的,他們特別強調課堂紀律,覺得一旦允許了課堂討論,整個教室就會變得亂哄哄,影響課堂教學。但是,探究式教學是要求課堂上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的,因為學生面對我們設置的情景問題,總會對那些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把握不準,甚至是想不出答案來,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得學生可以從同伴的想法中獲得靈感,幫助自己更深入的思考,不論成績好壞,學生都可以在交流中得到好處。
比如,在上述例子當中,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從這些圖片當中是否找到了共同點?”小組之間的討論就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當一個小組面對這樣的一個情景提問時,他們會各自闡述自己找到的共同點,然后放在一起大家交流,有些同學看到了在老師展示的所有的平行四邊形圖片中,全部具有四個邊、四個角;有些同學則會看出兩條對邊是平行的;有些同學則會看到四邊形的對角是相等的,等等,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角度,不同角度的觀察就會看到不同的內容,形成不同的觀點,這些觀點相互交織在一起,就會形成思想的火花。因此,我們要開放課堂教學討論,使學生們在交流中完成對知識的探究,從而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把握探究方向
把握探究方向,是指我們在引導學生探究知識時,要時刻引導學生的探究方向,將他們的探究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避免學生在其他的方面花費較大的精力和時間,以至于影響了課堂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采用幾種方式對學生探究問題的方向性偏差予以杜絕。
1.事前方法。在學生進入情境問題之前,要為他們的思考方向做一個宏觀的引導,告訴他們哪些方面才是最應該思考和探究的,哪些方面是不應該花費時間的。比如,仍然以上面的例子為例,當我們對學生提出“同學們從這些圖片當中是否找到了共同點?”這個問題時,我們就應該對學生的思考方向予以規(guī)定,我們可以補充“同學們可以著重注意他們的邊、他們的角、他們邊的關系等等”,這樣學生們才會有了正確的思考方向,不然,等我們用了5分鐘的時間之后,他們回答“都是在紙上畫的”“都是一個平面”等等沒有太大價值的答案時,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真的低效了。同理,當我們問到“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是什么?有什么性質”這個問題時,我們就應該提醒他們多注意邊、角、對角線的關系。
2.事中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在課堂探究的過程中,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探究方向開始偏離,要及時的注意提醒學生,將錯誤掐滅在萌芽狀態(tài)。這種情況主要出現(xiàn)在小組談論的時候,小組談論要4~6個人,學生們聚在一起,通常會說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題,這也是為什么有部分老師不愿意課堂小組討論的原因。對此,在小組討論時,我們要一直進行巡視,不時的對小組的討論進程進行抽查,督促其討論與探究。
四、評價探究成果
評價探究成果是指我們對學生回答情景問題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首先有一點,既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探究結果,那么我們的評價絕對不能一視同仁,要體現(xiàn)出差別性,對于那些深入思考,并取得較好的思考成果和討論結果的個人和小組,我們肯定要予以鼓勵和表揚,對他們的成果也要予以積極的肯定。但是對于那些深入思考了,因為基礎差、理解能力差、發(fā)散能力差而沒有取得較好的成果的學生,我們也不能只以結果來論好壞,對他們的努力視而不見。畢竟是要求學生們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如果學生們對情景問題回答的全是正確的,所有探究都可以完美的做出來,那這些學生就不用學數(shù)學了,正因為只是新東西,所以探究不出來是很正常的。我們作為教師,要看重學生們努力的過程,看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有無不妥的地方,及時指出并給予改進的方案,而他們探究的結果相對于探究這個過程來說是次要的,結果對了應該鼓勵,即便是錯了,我們也要以鼓勵為主。只有這樣,探究式教學的目標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五、結語
綜上,通過探究式教學法的課堂步驟來詳細闡述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整個教學過程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還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艷軍.淺談小學數(shù)學中的探究性教學[J].新課程,2011,(04).
[2]劉春秀.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思考[J].新課程,2011,(09).
[3]高萍.如何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 2009,(09).
[4]朱家平.如何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9,(Z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