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萬 張蕾蕾
以我國古代方仲永和德國卡爾·威特兩個例子作引,引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談到了家庭教育的幾個誤區(qū),并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議。最后提出家校聯(lián)合,共創(chuàng)青少年教育的美好明天。
家庭教育誤區(qū)教育方法方仲永,世隸耕。五歲便能“指物作詩,立就”,并“自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賓客其父,求仲永詩。父利其然,不使學。仲永十二三歲時,才氣漸減。至成年,竟“泯然眾人矣”。
卡爾·威特,19世紀德國著名天才。他八九歲時會6國語言;通物理、動物、植物、化學、數(shù)學五學;10歲進哥廷根大學;14歲獲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法學博士學位,為柏林大學法學教授;23歲發(fā)表《但丁的誤解》,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
卡爾·威特取得如此成就,大家可能會認為他天賦極高,從小就是天才——其實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認為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他的成功,全賴父親教育有方。
幼時聰慧的方仲永,成年后竟“泯然眾人矣”。癡呆的嬰兒,成年后竟成為著名天才。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有機結(jié)合,相互影響、作用、制約,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系統(tǒng)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為家庭;二為學校;三為兒童所在的集體;四為兒童本人;五為書籍;六為偶然出現(xiàn)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有多么的重要。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接受學校教育之前,保證他們身心健康地發(fā)展,為他們?nèi)雸@、入學,乃至踏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其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教會孩子學“做人”??梢哉f,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與基點,具有其他教育所沒有的優(yōu)勢。
尊敬的家長,如果有人問你這樣一個問題:你愛你的孩子嗎?相信每一位家長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可現(xiàn)實中許多家長給孩子的愛是扭曲的、變味的,有的愛對孩子甚至是一種傷害。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幾個誤區(qū)
1.重視智育,忽視德育
在家長學校的一張調(diào)查問卷上,有一題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題目是這樣的:問學生家長,你最關心的是學生的哪一方面?
A.學習B.身體健康C.思想品德
大多數(shù)家長選擇了A,一少部分選擇了B,極少有人選擇C。誠然,孩子的學習、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C,思想品德。很多家長只看重孩子智力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對孩子無節(jié)制的溺愛,對其所犯的錯誤和不良的行為習慣姑息遷就,任其發(fā)展。這樣的家庭教育,怎么可能培養(yǎng)出健康明理的孩子呢?
2.重視孩子的物質(zhì)生活,忽視其精神世界
對孩子物質(zhì)生活的關心體現(xiàn)了父母之愛,但并不是每一種愛都會有積極的效果。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韓非說過:“人之情性莫愛于父母?!蓖瑫r,他又說:“皆見愛未必治也。”對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滿足,并不是真正的愛,因為這種行為直接受害的就是孩子。法國教育家盧梭也曾諄諄告誡做父母的:“你們知道造成你們孩子的不幸的是什么嗎?那就是他要什么便給他什么?!?/p>
3.過分強調(diào)孩子身上的問題,卻不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以家長的權威性要求孩子必須這樣,必須那樣,卻無視自己身上同樣問題的存在,更看不到自身問題給孩子帶來的消極影響。有的家長自身對待工作不認真,甚至生活不檢點,絕不會對孩子產(chǎn)生好的影響的,即使你給孩子講再多的大道理。正像有些孩子對父母說:“你整天給我講大道理,可你都沒有做到?。{什么來教育我???”更多的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正是家長身上的問題的體現(xiàn)。家長盡量不要把你的壞習慣和毛病在孩子面前表露,身教大于言傳,如果身教不正,言傳也就會失去效用。
4.對孩子期望過高,忽視孩子自身能力
同齡人當中僅有不到10%的人能考上大學,而期望孩子考上大學的家長竟高達92%,期望孩子讀博士的占19%,如此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很多家長的期望不能實現(xiàn),但是每一個家長的這種高期望又確確實實存在,結(jié)果必然會導致孩子自信的喪失及家長的失望。
5.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不找自身原因
經(jīng)常聽到一些家長這么說:“孩子在學校,所有事情都由老師負責?!边€說:“孩子不聽話,自己管不了,老師能管了?!卑岩磺胸熑味纪平o學校、老師。殊不知,五天的學校教育,抵不上兩天的家庭教育。
二、走出家庭教育誤區(qū)的辦法
1.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培養(yǎng)其良好品德
無數(shù)案例證明,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再好的成績也不會有幸福的將來。總有一些事是你的孩子做不到的,總有一些人是你的孩子比不了的,但也總有那么一個位置是屬于你的孩子的。不管他在哪個位置,要讓他知道,認真去做他所能做到的,這就足夠了。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因此,如果真正能為孩子的終生幸福奠基,那么請你一定要關注孩子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
2.坦然面對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
孩子是待發(fā)展的人,他的身上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一旦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不要大驚小怪,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來盡量使孩子做出合理的選擇。
3.言傳與身教相結(jié)合
細心觀察,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走路姿態(tài)、站立姿勢、說話表情等,無一不酷似他們的父母。“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边@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作為父母,不能只是說教,而要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不去做的,父母首先別去做;教育孩子要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4.和孩子平等交流
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正所謂:蹲下來和孩子對話。像朋友一樣去開導他,關心他,讓他感覺到你并不是高高在上。這時,他的感覺是溫暖的、幸福的,而且是自我開放的。這樣,他才能有什么話跟你說。
5.對孩子抱有積極的期望,培養(yǎng)其自信心
你知道“羅森塔爾效應”嗎?它告訴我們: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nèi)说男袨?,使人變得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超乎尋常的進步。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吧!讓他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6.要提高自身的義務感
撫養(yǎng)并教育好子女不僅關系到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更關系到整個社會。它是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是每個家長應盡的義務,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意識到自己的神圣責任,培養(yǎng)好自己的孩子。
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細胞,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和明天。我們的家庭和學校要攜手并肩,共同構(gòu)筑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tǒng)工程,不斷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為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出素質(zhì)更好、水平更高的一代新人!讓他們以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去參與日后的社會競爭,迎接新時代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