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永國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革,在農村,離異子女、留守兒童、失親孩子逐年增多,已成為農村學校的特殊群體。因此,對他們的教育和轉化成為擺在農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農村特殊學生教育轉化策略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革,在農村,離異子女、留守兒童、失親孩子逐年增多,已成為農村學校的特殊群體。這些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強,常有違紀現象;二是性格孤僻,不善與人交往,多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合作意識差;三是進取心弱,集體榮譽感不強,道德品行差;四是學習缺乏積極主動性,學習成績低;五是由于家庭沒有稱職監(jiān)護人或根本無監(jiān)護人,學校、家庭無法溝通,學生厭學情緒嚴重。因此,對他們的教育和轉化,成為擺在農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保護特殊學生的自尊心
同其他學生一樣,農村特殊學生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但他們因家庭的原因,形成某種畸形心理和異常表現:有的存在對立情緒,不聽管教;有的采取疏遠集體,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違紀,離校逃學。凡此種種,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愛的溫暖。因此,在轉化他們的教育中,只用批評和處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須尊重他們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我堅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厭惡、歧視;不當眾揭丑;不粗暴訓斥;不冷嘲熱諷;不變相體罰。用情感融化他們冰凍的心靈,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
二、允許特殊學生犯錯誤
農村特殊學生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與完整家庭中的孩子不同,所以他們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犯錯誤,因此,我理解和寬容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所犯的錯誤。對待他們要求不過高,允許他們犯錯,但對于他們所犯的錯誤要及時指出,分析原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引導他們改正錯誤,幫助他們養(yǎng)成克服困難的良好習慣。因為理解、寬容和引導會使他們獲得自尊和力量,從而使他們的不良行為和習慣有所改變。
三、走進特殊學生的內心
在對農村特殊家學生的教育中,若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關愛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因為教師的感情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的變化,教師對學生的關愛能促使學生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我們應根據他們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以及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實際教育中,我指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首先,引導他們主動與人相處,并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通過別人的評價,逐漸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健全自己的人格。其次,教育他們積極接納自我,樹立自信心,不要妄自菲薄,消極逃避。要學會發(fā)現自己的長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不斷進取,同時也要坦誠地接受自己的短處,努力克服缺點,不斷完善自己。
四、用愛心感化特殊學生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無不印證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深刻認識到,要做好農村特殊學生的轉化工作,首先必須讓愛溫暖他們的心靈。學生王某父母離異,各科成績倒數,平時沉默寡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上課不敢正視老師的目光,平時不愿與同學交流,學習上有困難也不問老師、同學。針對他的這種表現,我同他交朋友,對他講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他懂得“天才在于勤奮”的道理,課堂上有意送他親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答對了表揚、鼓勵,還安排課余時間耐心地幫他補習功課。一段時間后,他慢慢恢復了自尊,擁有了自信,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五、肯定特殊學生的進步
學生李某屬留守兒童,經常違反校紀,和家長關系緊張。我在處理他違紀情況的時候,一分為二來看待,盡量找他的閃光點。例如,在他第一次離家出走后,我讓他自己提出解決方案,在班里讀保證書并警戒同學從他身上吸取教訓,我給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莊嚴的氛圍,全班同學認真傾聽,讀完后我給他臺階下,既要求同學引以為戒并督促他進步,更重要的是表揚他有承認錯誤的勇氣,要求全班同學為他的勇氣喝彩,他的心靈深處既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又覺得老師和同學沒有嫌棄他,仍把他當做集體的一員。
六、引導孩子融入集體
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學生張某父母雙亡,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她一直以來對同學愛理不理,致使同學們也不愿接近她。為了讓她融入集體,我特地開展了一些有趣的活動,如綁腿前進,鼓勵她與別人合作;讓她和同伴相互數跳繩次數,讓同伴主動帶她雙人合跳……學校要舉行運動會了,她跑的不錯,我鼓勵她報名參賽,同伴都為她加油,她也覺得驕傲;班級設立了讀書柜,她也放進了自己心愛的書,下課時,也開始跟同學湊到一塊兒看書了。集體活動讓她漸漸有了生機和活力,抑郁的性格也得到了改變。
七、抓反復,促轉化
特殊學生的心理活動是十分復雜而又充滿矛盾的,所以,轉化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轉化的過程是有反復的,這就要求我們抓住反復點,促使其鞏固和穩(wěn)定。特殊學生并非永遠都是落后的,他們也會有進步的一面,但當在前進道路上遇到挫折時,他們就會感到苦悶、失望,甚至自暴自棄。這就要求我們抓住時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看到前景,充滿希望,引導他們在挫折面前學會自我調節(jié),克服脆弱心理,增強抗壓能力。
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師。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學生的心靈,還要用敏銳的目光去正確判斷每個學生的不同特征及其發(fā)展?jié)撡|,為每個孩子提供成才的機會。是泥土,可以把它燒成磚瓦;是鐵礦,就把它百煉成鋼;是金子,要讓它放出光芒!總之,轉化農村特殊學生需要方法和耐心,更需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只要肯堅持,冰山終會融化!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漓江出版社,2005.
[2]馮軍.淺談班主任如何應對“問題學生”.中外教育研究,2009.
[3]吳曉慧.淺談農村中學“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策略.教師,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