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雁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CT室,廣東528000)
個性化注射方案在CT冠狀動脈成像中的作用
趙新雁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CT室,廣東528000)
目的 探討個性化注射方案在CT冠狀動脈成像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該院132例行冠狀動脈螺旋CT血管成像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6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的對比劑雙筒注射方案,觀察組患者采取個性化的對比劑注射方案。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冠狀動脈顯像評分及各分支顯像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冠狀動脈顯像總體評分[(4.83±0.3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3.56±0.8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冠狀動脈各分支的現(xiàn)象結果表示,右主干遠端、右后降支、左后降支、左心室后支、左前降支遠端、回旋支遠端、第一對角支、第二對角支的圖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個性化對比劑注射方案可顯著提高冠狀動脈遠端顯像質量,在CT冠狀動脈成像中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體層攝影術,螺旋計算機; 造影劑; 個性; 冠狀血管
CT冠狀動脈成像是以一種用于冠狀動脈血管的輔助檢查,注射對比劑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可清晰地顯示冠狀動脈情況,對于冠狀動脈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1]。隨著CT技術不斷發(fā)展,其成像的分辨率不斷升高,但對比劑的注射方案仍然對圖像的清晰度產(chǎn)生一定影響[2]。傳統(tǒng)的雙筒注射方案,雖可減少造影劑的使用及偽影的產(chǎn)生,但其在遠端分支的顯像中,效果并不理想[3]。本研究采用個性化的對比劑注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CT成像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132例行冠狀動脈螺旋CT血管成像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6例。對照組中男37例,女29例;年齡42~79歲,平均(63.1±11.7)歲,平均體質量(66.3±8.9)kg。觀察組中男35例,女31例;年齡41~78歲,平均(62.7±12.1)歲;平均體質量(65.8±8.7)kg。兩組患者均為心功能Ⅰ或Ⅱ級、腎功能及肺功能良好,排除碘劑過敏者、心律失常者及孕婦等。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注射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排CT掃描儀(極速CT),成像時間更短(0.27秒/圈),業(yè)內(nèi)市場上掃描速度最快,圖像質量高,檢查結果更準。掃描前先監(jiān)測患者心率,對于心率不穩(wěn)的患者給予美托洛爾控制心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擴張冠狀動脈,接好心電導聯(lián),經(jīng)右側肘前靜脈置管等做好相關準備。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對比劑雙筒注射方案,靜脈注射碘普羅胺80 mL,流率5 mL/s。觀察組患者采取個性化注射方案,對于體質量低于75 kg的患者,一期均給予20 mL生理鹽水,流率5 mL/s;二期注射時,體質量不超過60 kg的患者給予對比劑70 mL(流率4.5 mL/s),體質量60~<75 kg的患者給予對比劑75 mL(流率5 mL/s);三期注射時,均給予3/10造影劑配以7/10生理鹽水溶液30 mL。對于體質量不小于75 kg的患者,一期注射時給予20 mL生理鹽水,流率5.5 mL/s;二期注射時,給予對比劑80 mL(流率5.5 mL/s);三期注射時,給予3/10造影劑配以7/10生理鹽水溶液40 mL。掃描時,囑患者屏氣,從氣管分叉處掃至心臟底部。掃描后,兩組患者均行多時相冠狀動脈重建,包括容積重建(VR)、多平面重組(MPR)、曲面重組(CPR)。
1.2.2 觀察指標 圖像評價采取5級評分。5分:無偽影;4分:輕度偽影;3分:中度偽影;2分:重度偽影;1分:血管結構無法分清。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顯像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冠狀動脈顯像總體評分[(4.83±0.3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3.56±0.8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012,P<0.05)。
2.2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各分支顯像情況比較 右主干遠端、右后降支、左后降支、左心室后支、左前降支遠端、回旋支遠端、第一對角支、第二對角支的圖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各分支顯像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各分支顯像情況比較(±s,分)
冠狀動脈分支右主干近端右主干中段右主干遠端右后降支左主干左后降支左心室后支左前降支近端左前降支中段左前降支遠端回旋支近端回旋支遠端頓緣支第一對角支第二對角支對照組 觀察組t P 4.86±0.29 4.91±0.32 4.52±0.57 3.47±0.92 4.89±0.33 3.26±1.13 2.71±1.06 4.71±0.46 4.41±0.56 3.34±1.13 4.91±0.36 4.12±0.63 4.76±0.51 2.74±1.06 2.63±0.84 4.89±0.31 2.92±0.30 4.88±0.35 4.59±0.74 4.94±0.36 4.48±0.97 3.79±1.38 4.77±0.41 4.58±0.51 4.24±0.91 4.95±0.18 4.87±0.40 4.83±0.38 3.46±0.96 3.48±1.03 0.864 0.792 2.861 4.583 0.991 5.064 5.188 1.273 1.164 4.997 1.256 3.849 1.311 4.772 4.98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隨著CT技術的不斷進步,其分辨率不斷提升,隨之發(fā)展而來的CT冠狀動脈成像技術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與冠狀動脈造影比較,其具有微創(chuàng)、價格低廉、并能提供更多臨床信息的優(yōu)勢[4]。但其圖像質量仍然不盡如人意。影響圖像質量的因素中,一般不存在源于CT設備的硬件原因,因而大多認為系對比劑的注射方案問題,其中包括注射劑量和注射流率[5]。
傳統(tǒng)的對比劑注射方案中,注射劑量與注射流率都是相對固定的。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在注射完對比劑后注射生理鹽水,使血管中對比劑過快稀釋,不能較好地充盈遠端血管,使得對比效果下降,最終成像不夠清晰[6]。有研究表明,血管強化程度與體質量呈負相關,因而不論患者體質量大小而一律進行固定對比劑量是不科學的[7]。若患者體質量較輕,相對劑量較多,使得上腔靜脈對比劑過分填充,造成運動偽影,而影響冠狀動脈的圖像觀察。而當患者體質量較大時,冠狀動脈中對比劑充盈不足,或難以維持較高的充盈平臺期,都對成像結果造成一定影響。此外,對比劑量過多,可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如對比劑腎病等。因此,本研究采取根據(jù)患者的體質量進行調整注射劑量,將體質量劃分為不超過60kg、 60~<75 kg及75 kg以上3個等級,并注射不同對比劑量。
掌握良好的對比劑流率可使CT掃描維持在對比劑峰值范圍內(nèi)進行[8]。若流率較低,使得峰值推遲,上腔靜脈雖偽影較小,但小血管顯影不佳;若流率較大,雖小血管顯影良好,但上腔靜脈偽影大。有研究表明,最佳的掃描時心室和主動脈均處于足夠且一致的強化狀態(tài),不僅抑郁重建圖像的評價,也對脂質斑塊的顯示具有積極作用[9]。若強化較低,則冠狀動脈顯影較差,若強化較高,則偽影明顯而難以顯像飛鈣化斑塊。此外,注射流率還應充分考慮患者的血管耐受情況。因而本研究采用注射劑量與掃描時間的比值作為對比劑的流率,因注射劑量根據(jù)體質量而來,因而注射流率也是個性化的表現(xiàn)。另外,在對比劑注射后迅速給予生理鹽水沖刷,可稀釋上腔靜脈對比劑,減少偽影的干擾;另一方面,也可保持對比劑的團注狀態(tài),是冠狀動脈內(nèi)的峰值時間維持較長[10]。本次研究中,冠狀動脈各分支的現(xiàn)象結果表示,右主干遠端、右后降支、左后降支、左心室后支、左前降支遠端、回旋支遠端、第一對角支、第二對角支的圖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個性化的對比劑注射方案對冠狀動脈遠端的填充良好,對遠端冠狀動脈顯像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個性化對比劑注射方案可顯著提高冠狀動脈遠端顯像質量,在CT冠狀動脈成像中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1]Cao L,Du X,Li P,et al.Multiphase contrast-saline mixture injection with dual-flow in 64-row MDCT coronary CTA[J].Eur J Radiol,2009,69(3):496-499.
[2]徐怡,唐立鈞,朱曉梅,等.雙源CT冠脈成像評估冠脈狹窄不準確的原因分析[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3,19(2):127-131.
[3]趙瑞平,郝志茹.大螺距雙源CT冠脈成像和冠狀動脈造影的對比研究[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2,20(3):153-155.
[4]趙新奎,李元珍,喬英.64-MDCT冠脈成像評價左心室整體功能的應用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5):625-627.
[5]Moos SI,van Vemde DN,Stoker J,et al.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venous(Ⅳ)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risk factors:a meta-analysis[J]. Eur J Radiol,2013,82(9):e387-399.
[6]周智鵬,張輝陽,邱維加,等.根據(jù)體重個體化對比劑注射方案在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中的應用[J].放射學實踐,2011,26(7):788-791.
[7]明康,楊國威,許永華,等.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iDose4迭代重建與濾波反投影重建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比較[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4):305-308.
[8]王海燕,昝志生,趙斌,等.SAFIRE與FBP重建法對CT圖像噪聲及掃描劑量影響的比較研究[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3):473-476.
[9]胡永勝,朱有志,何新華,等.雙源CT低輻射劑量冠狀動脈成像的初步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2,18(2):122-127.
[10]閻靜,成官迅,劉國順,等.雙源CT低劑量自適應掃描序列在冠狀動脈成像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2,23(6):393-39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2.025
B
1009-5519(2015)22-3433-02
2015-08-07)
趙新雁(1972-),女,廣東臺山人,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E-mail:479027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