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70%以上的印度菜,都有咖喱的成分,如咖喱蝦、干燒羊肉、咖喱奶油雞等名菜,都是用咖喱調(diào)出的美味經(jīng)典印度菜。印度菜又可分為南北兩大菜系,北印度菜的口味較清淡色淺,以微辣為主,以麥類做成的烤餅為主食;而南印度菜系味重色濃,香料多用咖喱葉和芥末子等,主食以米飯較多。然而無論南北,印度菜肴都和咖喱密不可分,從開胃菜到點心,乃至一些飲料(如印度茶),都揉合有或濃或淡的咖喱香。因此,說咖喱是印度菜的靈魂也不為過。
我曾經(jīng)和一位印度同學(xué)做過室友,想和她學(xué)做印度咖喱,她卻告訴我,我能學(xué)到的只是她家的咖喱配方,因為咖喱在印度是“許多香料混在一起烹煮”的意思,沒有一定的配方及分量,各個餐廳或家庭都有自己的咖喱配方。由于每家的配方都不同,便形成了家家戶戶百種口味的咖喱菜色。她指指她家放調(diào)料的架子,一個個小小的香料瓶插在鐵環(huán)中,宛若一朵盛開的玻璃做的花,這幾十種調(diào)料讓我認全就夠頭痛了,更不要說靈活運用。也難怪啊,人家都說,印度菜所放香料之多,是世界之最。光這咖喱的配料就是由10~30種香料混合而成,包括印度豆、印度麥豆、小茴香、大茴香、香菜籽、百里香、辣椒粉、月桂葉、丁香、青椒、黃姜、桂皮、八角等,有紅、黃、白、綠、黑各種顏色。 其中的很多草本植物香料,都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如咖喱葉中含抗氧化劑,是絕對的健康食品;黃姜粉則有助消化功能,所含的補充劑能夠幫助人體改善記憶和認知能力,可以行氣、活血、止痛,促進人體汗腺分泌以及肝臟代謝,生津開胃;薄荷葉,清涼芳香,通膽益肝,能化痰、健胃、散熱、醒腦、降低血壓、防止血管硬化。
印度菜用的咖喱通常都是粉狀的,分重味和淡味兩種,黃咖喱、紅咖喱和瑪薩拉咖喱(MASALA)屬重味,綠咖喱、白咖喱屬淡味。一般來說,白咖喱與羊肉、綠咖喱與豆腐、瑪薩拉咖喱與海鮮、黃咖喱與羊骨、紅咖喱與雞是比較好的搭配。在種類繁多的印度咖喱中,黃咖喱是最普通的“大路貨”,瑪薩拉咖喱則屬上品。“瑪薩拉”精選桂皮、八角等數(shù)十種香料,經(jīng)十幾個小時熬制而成,色彩繽紛,味道特別香濃,因此成為咖喱中的極品。有趣的是,印度拉茶也會放瑪薩拉調(diào)料,其制作方法非常有趣:先把水燒熱,加入磚紅茶和姜燒開,再加奶燒開,最后放入瑪薩拉調(diào)料。廚師如果想“作秀”,還可以將茶水在兩只茶杯間來回傾倒,展示“拉茶”的制作。這樣一碗茶濃郁香辛,喝了之后令人大呼過癮。
由于很多人信奉印度教,所以印度菜的食材以蔬菜為主,但也包括羊肉、雞肉和魚肉等葷菜。即使在素菜中,也因為信仰的不同,而食用蔬菜的不同部位。有些信徒甚至只吃根部以上的植物,像蘿卜、馬鈴薯等埋在土里的蔬菜是不能吃的。雖然印度菜的精華都是素菜,但是有些葷菜也是相當(dāng)棒的,比如印度烤雞“tandoori”,把選用了很多印度香料腌制的雞腿放進一種傳統(tǒng)陶制大烤爐里,經(jīng)過小火慢烤,出爐的烤雞呈現(xiàn)出夸張的紅色,香氣四溢,味道很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