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照明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音樂課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課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由它的學科特點所決定的。音樂教學在審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獨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比擬的。它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048-01
長期以來,音樂教學偏重“專業(yè)化”,習慣把音樂課僅僅看作是一門學習識譜、唱歌,傳授技能、技巧的所謂調劑性課程,以至音樂課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體現(xiàn)和發(fā)揮。這種思想認識上的片面和狹隘與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必須及時糾正和改變。本文就擬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一、加強學生音樂欣賞,尋找美育教育的切入點
音樂欣賞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最直接的過程,音樂的審美要從學會欣賞、評價一首作品開始,了解歌(樂)曲所體現(xiàn)的審美特征。在整個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欣賞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作。種類之齊全,內容之豐富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極好教材。利用教材的這種刻意安排,充分發(fā)揮欣賞課的作用,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引導學生融入音樂背景和情感。要在生動地提供學生能夠接受而又必須了解的音樂知識和有關的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語言和音樂要素的運用,進而了解作品的藝術特點。將學生觸過和了解到的音樂知識及技能使用到對作品分析中來,以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的藝術分析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其次,充分準備所需的音樂課堂教學資料。每一首音樂作品(特別是愛國音樂作品、歌頌人物的音樂作品)都具體有一定的音樂背景的,因此,在加強音樂欣賞的過程,要準備充分的音樂作品的相關資料,如掛圖、幻燈片,錄像片、圖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強欣賞課的藝術感染力,帶學生進入音樂作品中,使音樂欣賞課更有效果,更加具有美育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二、激發(fā)學生音樂情感,觸動學生感受美興趣
審美教育是通過美的事物來調動人的心理功能,激發(fā)人心理的情感,使人們在心理上產(chǎn)生感受,在情感上得到共鳴,在性情上得到陶治。這就是說,在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是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因為,我們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的真實感情,讓學生融入課文當中,用心欣賞到課文美之處,用心挖掘課文的美之處。
1、動之以情。俗話說“情者文之徑?!蔽恼虏皇菬o情物。但是,在本文筆者也認為:情感音樂之徑。音樂作品更能體現(xiàn)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思想情感。所以,在音樂教學過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音樂中流露的感情,千方百計地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動之以情,從而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如:請一些在器樂、聲樂、表演上有特長的學生上講臺來演唱、演奏、表演節(jié)目。然后讓學生體會作者流露在音樂之間的個人感情,激發(fā)學生的個人感情,并且引導每個學生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而使每個同學都能上臺來表演音樂節(jié)目,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音樂教學內容,并且容易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感情,容易將學生的感情釋放,并且凈化了思想,陶冶學生的良好情操。
2、聯(lián)想生情。宋代的邵雍說:“人不善賞心,只愛花之貌;人或善賞花,只愛花之妙?!币馑季褪钦f:能夠心理相溝通,才能從根本上產(chǎn)生美感和共鳴,產(chǎn)生精神上的愉悅。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我們就要通過音樂,觸發(fā)學生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物我同一,“融美于心靈”。課堂上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也是審美主導者,在音樂課堂教學上,教師如果能運用生動、親切、得體的音樂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各自帶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認為好聽的音響資料,在上課前幾分鐘甚至后幾分鐘,播放給大家聽,來創(chuàng)造一種如見其人,如看其物,如臨其境的審美氛圍,學生就會因音樂生想,聯(lián)類而想,或者接近聯(lián)想,或者相似聯(lián)想,或者關系聯(lián)想,或者哲理聯(lián)想,使學生處于情緒感染之中,使其在審美愉悅中得到陶冶,產(chǎn)生強烈的精神享受欲望。
三、強化學生美感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美的意識
音樂課屬于美育范疇。從一定意義上說,音樂課的每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都必須貫穿對美感的訓練,引導他們將各自對美的感受和理解、貫穿到練習之中進行應用,獲得藝術表現(xiàn)的愉悅和快感。
1、多聽。多聽是學生最能領略音樂美,創(chuàng)造美的途徑。我們要在音樂教學中抓好審美鑒賞的基礎上,結合音樂教學的實際,而進行多聽的訓練,向課外延廣延深,以在學生審美的基礎創(chuàng)造美,在教學中讓學生對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優(yōu)美旋律有了深入清晰理解,使學生掌握該音樂課上最基本的旋律,我加以借鑒并介紹給學生,對學生在音樂欣賞上創(chuàng)新思維有較大的啟發(fā)幫助。同時把自己所聽到好的音樂作品,包括流行的校園歌曲、紅色經(jīng)典歌曲、愛國教育歌曲等,課堂上推薦、選讀,激發(fā)他們的欣賞音樂的興趣,通過讓學生多“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2、多唱。在音樂教學中同時我們也要進行一些“唱”的訓練,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及需求去確定“唱”的歌曲內容,并且要是積極健康上進的歌曲,這樣學生們就興趣盎然樂于“唱歌”,極大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發(fā)揮最佳水平的愿望,在每一個學生能興趣盎然的“唱”,讓審美教育在“唱”中得到了滲透,讓學生在“說”中創(chuàng)造美。
總之,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是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音樂教學是一種特殊的教學過程,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熱愛美、追求美,成為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的社會新人,是音樂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是社會對音樂教學的根本要求,也是音樂教學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前提。小學音樂教學的思想教育與審美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不能一分為二,必須做到合二為一,而要重視思想教育,又要重視審美教育。教師必須把“善”、“美”帶到課堂教學中去,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熱愛美、追求美。
參考文獻:
[1] 李必超:《簡論音樂教學與審美教育》,《教育報》,2009(4)5
[2] 李 紅:《音樂審美教育的人學研究》,《中國音樂報》,2010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