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中學語文;閱讀;學生視角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2-0074-02
【作者簡介】王躍平,南京市科利華中學(南京,210008)教師。
成人的閱讀與孩子的閱讀往往是兩條平行線,成人讀成人的書,孩子讀孩子的書,兩者之間少有交集。因而教師不理解學生,學生不懂得老師,師生之間往往沒有關(guān)于閱讀的共同話題。一般說來,閱讀是私人的事,但教師的閱讀又不單純是私人的事,因為教師還要面向?qū)W生教書。如果教師的閱讀視野里沒有學生,書讀得再多也未必能教好書。
筆者曾應邀在“南京市中語會讀書部落”群中主持了一期“群聊書吧”活動,活動的主題是“讀書,以學生的視角”。這次網(wǎng)聊,群友們關(guān)注的焦點主要有:“以學生的視角讀書”怎么理解?教師有必要站在學生的視角讀書嗎?在引導學生讀書方面,教師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本文即從這三個方面談?wù)勛约旱恼J識與思考。
一、如何理解“以學生的視角讀書”
什么是“以學生的視角讀書”呢?有的群友認為,“以學生的視角讀書”就是讀學生讀的書;有的群友認為,“以學生的視角讀書”不等于讀學生的書,也不等于以學生的視角選擇和理解書;有的群友認為,“以學生的視角”是指讀書的時候能想著學生,想了解學生的讀書狀況,特別是能思考“學生想讀什么,學生愿讀什么,學生能讀什么”;還有的群友認為,“以學生的視角讀書”就是從學生的閱讀實際出發(fā),從他們愿閱讀、能閱讀、能讀好的角度,為學生選擇、推薦讀物,并開展閱讀交流會,推薦閱讀。最后一種觀點比較全面而客觀,它包含了教師“需要讀什么樣的書”和教師讀書“為了什么”兩個方面的理解。
作為教師,需要俯下身子讀一些學生喜歡讀的書,思考一下他們到底為什么喜歡;需要考慮自己推薦的所謂好書,學生到底能不能讀下去,學生能收獲什么;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怎樣推薦好書的,自己推薦了好書后又做了什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和保持閱讀熱情的事情;需要反思自己對所推薦的好書是否充滿感情,是否真的喜歡。比如,不少學生喜歡讀《追風箏的人》,我就找來看看,思考他們?yōu)槭裁聪矚g。我?guī)缀跏且豢跉饪赐赀@部小說的,故事娓娓道來,輕筆淡描,情節(jié)卻引人入勝,人物關(guān)系看似簡單卻又錯綜復雜,故事真實給人以強大的吸引力。再如,很多學生喜歡看《盜墓筆記》,我找了幾個學生來談,他們說這部小說的偵探元素是最吸引他們的,我不由想到很多中學生喜歡看《名偵探柯南》,他們還對書中的一句話印象深刻:“這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神鬼,是人心;這世界上最值得我們淚下的,不是那些煽情的語言,也是人心?!边@說明,這部小說影響之深遠,甚至影響了學生的世界觀。以上兩例是了解學生喜歡怎樣的書。
二、教師為什么要“以學生的視角讀書”
討論中,不少教師擔心學生喜歡的書太淺陋、沒營養(yǎng),就像快餐,雖然口味獨特但營養(yǎng)不足;而有的教師認為,如果給學生推薦“滿漢全席”或“法國大餐”,雖然營養(yǎng)豐富但吃起來太累。教師應該做學生讀書的領(lǐng)航人、掌舵者,要給學生推薦那些“三觀”可取、營養(yǎng)豐富又適合他們閱讀的作品。
有人認為,教師要依著學生的口味給他們推薦好書,這樣學生才會愛讀;也有人認為,如果教師僅僅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去讀書或去推薦書會趨于淺俗。有人認為,教師應該用一定的強制手段讓學生讀一些“根正苗紅”的書;也有人認為,不同年齡的人讀書的興趣和需求是不同的,人在不同階段讀書的需求是有變化的,要理解學生,相信學生。
以上爭論恰恰提醒了我們要以學生的視角讀書,它提醒我們?nèi)ニ伎迹鹤鳛榻處?,在引導和指導學生讀書方面該如何作為?作為教師,我們俯下身子讀學生喜歡的書目的何在?作為教師,我們了解學生讀書的實際情況嗎?我們?nèi)绾尾拍苜N近學生的水平和需求薦書?以上爭論其實就是站在學生的視角,是為了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們的擔心是出于對學生的愛,教師們的理解也是“將心比心”的愛。
為了這次活動,我們選取了三個學校的609名初三學生為樣本進行調(diào)查,了解他們的讀書情況和讀書需求。從調(diào)查的結(jié)果中發(fā)現(xiàn):對初中語文教師普遍推薦的課標名著,學生真正喜歡的并不多,最受歡迎的是《水滸傳》,也只有59人,只占8.3%。所以如果教師一味地推薦那些自己認為高大上的作品,可能事與愿違,學生在被動的情況下讀書,反而會逐漸喪失了讀書的興趣,這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結(jié)果。
教師以學生的視角讀書,其實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教師如果不能以自己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體驗,不能以自己的感知影響學生的感知,不能以自己的思維碰撞學生的思維,那就談不上對學生進行深入的立體化的閱讀指導。因此,要想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需要俯下身子,了解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和閱讀興趣,貼近他們的實際進行閱讀的推薦和指導,要去了解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書,為什么喜歡,這些書用我們成人的眼光來看營養(yǎng)如何……從而為他們有針對性地推薦貼合他們需求、貼近他們閱讀水平的好書。總之,要想有效地引導學生閱讀,需要教師蹲下身子閱讀,貼近學生推薦。
三、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書方面可以怎樣做
現(xiàn)在的中學生,考試壓力大,學習任務(wù)重,讀書時間已被大大擠占。在目前這種環(huán)境下,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書方面能做些什么呢?該怎樣做呢?
討論中,教師們談的較多做法有:抽取部分課堂時間,推薦好書或介紹讀書體會;為學生選擇推薦讀物,并開展閱讀交流會,交流讀書筆記等,如《論語》讀書會;用一些競賽之類的辦法,刺激學生讀書,如“我最喜愛的一本書”演講比賽;以“一篇”帶動“一本”,如學了張曉風的《行道樹》,推薦學生課外讀張曉風的作品;教師帶領(lǐng)學生去圖書館借書或讀書,教師帶領(lǐng)學生去書店選書買書;教師還可以進行獎勵式推薦,比如對進步明顯者,可以送一本書作為獎品;教研部門通過考試評價來“倒逼”,進行讀書倡導和引導,比如考試的作文題是有關(guān)讀書的,讓沒有讀過書的人不好寫。以上做法可以歸納為“見縫插針法”,即利用平時、假期或考試等時機進行讀書的引導及倡導。
討論中,教師們還提到要循序漸進地進行讀書引導:一開始照顧學生的偏好,然后慢慢發(fā)展開去;一開始,不要過多強調(diào)細細咀嚼,而是憑著興趣大量閱讀等。中學生的閱讀,往往主要看情節(jié),所以教師可以先推薦一些以情節(jié)取勝且文質(zhì)兼美的作品,等他們讀完情節(jié),再想辦法引導他們?nèi)ンw會其內(nèi)涵、語言甚至寫法。與學生適當交流,對他們也會有良好的影響。如有個學生在課堂上推薦繪本《一片葉子落下來》,說它的故事很不錯;后來老師看看也感興趣,再去讀,發(fā)現(xiàn)里面倡導的生命價值確實很值得咀嚼。
推薦引導讀書還可以運用“主題閱讀法”,如選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組織專題讀書活動,《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后,可以推薦有關(guān)“吃”的作品,如《雅舍談吃》《蟹殼黃的痣》《知堂談吃》等都挺有意思,然后再閱讀交流,歸納指導。
引導學生閱讀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但也不能僅僅依著學生的興趣,教師必須發(fā)揮自己的“提攜”作用,抓住興趣這個契機進行有益的引導。好教師應是好“導游”,風景點你先去過,才能對人說得清,說得好。所以,推薦學生讀某本書,教師自己最好耐著性子讀一讀,這樣引導起來可以得心應手。學生喜歡的如果是情節(jié),教師就引導推薦學生以埋伏筆、設(shè)懸念、層層推究的方式寫推薦文,也許會引起很多之前不愛看書的學生的興趣,效果會更好。
當然了,教師也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將自己的閱讀喜好強加給學生。推薦學生閱讀的作品不能太單一,可以多元化一些,不能僅從文學文藝的角度、僅從教師的視角,應該注意流行與經(jīng)典結(jié)合、長篇與短篇結(jié)合、科學與人文結(jié)合,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同的素養(yǎng)。而且教師的薦讀最好有個整體規(guī)劃,有個系列意識,比如初一最好推薦什么,初二最好推薦什么,初三最好推薦什么。
此次“主題群聊”近三個小時,參與者達34人,潛水“觀戰(zhàn)”的近150人,大家開誠布公地交流了自己從學生的視角讀書和薦書的經(jīng)歷,不僅使參與群聊的教師深受啟發(fā),而且很多具體做法操作性強,讓那些未能現(xiàn)場參與的教師也獲益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