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赟+長樂
中鐵十一局城軌公司武漢地鐵項目部,活躍著一大批80后、90后年輕人。楊凱,是其中的一個 “機械迷”,在項目部扮演“機械醫(yī)生”的角色。在地鐵施工中,“寧愿瘦下十斤肉,不愿耽誤丁點工”,是這個毛頭小伙的純樸心愿。
楊凱所在的崗位,大到盾構機調試、故障排除,小到機械保養(yǎng),都屬于他的業(yè)務范疇。日常工作中,機械師只能保障自己能修理機器的時間,卻無法預知機器何時出現(xiàn)故障,甚至也無法預料可以修好的時間。因此,在沒有報修之前,“時刻待命”則是機修人員的工作常態(tài)。工作雖然辛苦,但楊凱的臉上總是顯得很輕松。在地鐵項目施工中,生產(chǎn)工期通常很緊,絕不能因機械故障而導致停工。設備一旦出現(xiàn)問題,必須立馬解決。不論白天黑夜、不論不刮風下雨,也不論寒冬酷暑,作為機電工程師,責任和義務就是必須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平日,機械修理幾乎不能按正點下班,一忙活起來干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5年的摸爬滾打,不僅豐富了楊凱的閱歷,還讓他對機械的“透視”能力越來越強,不僅能快速地判斷問題,還能找準解決問題的關鍵。不過,對于事業(yè)的追求,楊凱更注重以幸福生活為前提。他喜歡楊培安那首《我相信》,積極面對工作和生活,相信總是會有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