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蘭
當前,職業(yè)學校普遍存在生源緊張的現(xiàn)象,因而招生門檻較低。在這樣的環(huán)境制度下,一方面有些學生有遲到、早退、曠課、抽煙、喝酒以及上課玩手機、曠課上網(wǎng)等各種壞習慣;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師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響,對學生的這些不好的現(xiàn)象不能很好地正確面對、解決。這樣的局面讓職業(yè)教育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越來越厭學,教師教學越教越沒有激情。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溝通,教學的雙方要相互溝通才能夠改善學生的這種的現(xiàn)象,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才能得以提高。因此,職校教師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是至關重要的。職校的學生處于人生的第三個叛逆期,學生的行為已經不再簡單受制度或者教師的權威約束,教師與學生要進行有效的溝通需要掌握一些溝通的技巧。本文將對職校教師與學生有效溝通的若干技巧進行探討與分析。
一、職業(yè)學校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技巧
(一)在溝通中請給學生以微笑
有首歌是這樣唱的:“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彼自捳f:“伸手不打笑臉人。”還曾經聽過這樣的一句話:“對教育而言,微笑是一種胸懷,更是種藝術?!?笑是心理學上最基本的表情,但卻是最有用的表情。所以在上課的時候,在與學生溝通的時候,在批評學生的時候,請給學生以微笑,微笑可以防止學生與老師產生沖突,又可以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還可以給學生鼓勵與自信。微笑有這么神奇的作用,那我們老師就應該把它用起來??赡芤酝薪涷灥慕處煏虒贻p的教師不要給學生以好臉色看,一定要嚴格、嚴厲,否則就會管不住學生,甚至有的學生會爬到你的頭上來。于是很多老師便天天如戴上面具般去上課,喜也罷,憂也罷,統(tǒng)統(tǒng)留到課后去表露。長此以往,學生在教師“冷若冰霜”的臉龐下,變得越來越膽戰(zhàn)心驚,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少了。有不少老師說:“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其實是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了。所以如果老師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想看得懂學生的心思,想讓手上的工作更容易處理,想和學生更好的交流,那請你把你的微笑留給學生。
(二)主動關心、關愛每一位學生
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知識、技能,同樣重要的是他們想得到老師的關心、關愛。在學生們的心中,一個富于愛心的老師遠比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更具老師的魅力。大部分學生表示,對有愛心的老師他們會自覺尊重教師的勞動,會愿意向老師袒露內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因此主動關心、關愛學生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師生有效溝通的重要橋梁。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們對一些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都是疼愛有加,要知道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更是渴望得到老師的主動關愛,調皮的學生經常會把“看是什么樣的老師上課”這句話掛在嘴邊。因此作為職校老師,我們要主動的關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努力做一位有愛心的老師,這樣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會變得很順暢,一切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三)在溝通中給學生以適當?shù)?/p>
贊揚與鼓勵,真誠的評價學生
還記得有一次隨口和班中一位女生說:“李瑩字寫得很漂亮,是不是有練過的啊,像字帖上的字一樣?!本瓦@么很平常的一句話,沒想到卻對這位學生影響很大,后來這位學生每次上課時做作業(yè)都寫得特別認真,字也寫得非常整潔。我無心的一句話,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她的注意,拉近了我跟她的距離。原來老師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以外,還要多觀察,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給學生肯定包括贊美、表揚。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不愛成天聽批評的話,而相反的每個人都愛聽正面的話,尤其是關心、鼓勵、表揚、贊美的話,學生更是如此。老師對于學生的正面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更有感染力,更有權威性,學生也更為珍惜。所以當你平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溝通時,要適當?shù)慕o學生表揚,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學習以外的一些長處,看到好的現(xiàn)象、學生的優(yōu)點及時的指出,學生的自信心會倍增,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大幅度的提高,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而且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很大的益處,尤其是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更為受用。
(四)掌握批評學生的技巧
當年陶行知任育才學校的校長時,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磚頭砸同學,就將其制止,并令其4點鐘到校長辦公室。該生誠惶誠恐,4點之前趕到陶校長辦公室,等待著校長的嚴厲批評。 陶行知正巧因處理一件事遲到了一會兒,他趕到辦公室后請該生坐下,該生不好意思,等待著“暴風雨”的到來。沒想到陶校長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準時來了?!苯又帜贸龅诙K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馬上停止了,說明你很尊重我。”接著又拿出第三塊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據(jù)我了解,你打他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說明你很有正義感?!贝藭r男生已內疚得熱淚盈眶:“校長,我錯了,不管怎樣他也是我的同學,我不該拿磚頭打他?!?陶行知微笑著說:“你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獎你一塊糖。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盵1]在這個故事里,陶行知先生沒有一下子批評學生,而是從正面的信息與學生開始溝通,師生溝通順暢了,教師的言語很容易就會被學生所接納。批評是教導學生成長的一種重要手段,正確地運用這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并改正錯誤,但是面對心理逆反強烈而承受能力脆弱的職校學生,更要講究批評的藝術。這就要求職校的老師在批評學生之前,要先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特點,同他們心理相融、感情相通,消除各種消極因素,從積極因素入手,讓學生能感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另外,批評要講究方法,老師批評學生一定要講究場合、時間及人群;批評可以有“狂風暴雨”,也可以有“潤物細無聲”,有時無聲的批評要比有聲的批評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好得多,一個小小的眼神有時也可以起到對學生的警醒;批評學生的時候,要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必要時要給學生“臺階”下;對于男生、女生的批評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女生需要關愛,男生需要面子,這樣的批評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講究批評的藝術,才可能參與學生的心靈構建,與學生建起有效溝通橋梁。
(五)尊重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
興趣,促進師生關系和諧
“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都不懂!”“要講幾遍你才會懂啊,我的天啊!”“我快要瘋了,這群學生和豬一樣怎么教都不會?!甭犃诉@些話人的感覺是什么?不管是局內人還是局外人聽了都不會高興起來的,而且言外之音,我們都聽得出來學生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殊不知,老師要想維護自己的尊嚴,首先就要尊重學生,尊重別人才是尊重自己的開始。很多被老師嫌棄的學生,他們有他們的其他特長與愛好,有的學生數(shù)學不好,可是語文很好;有的學生理論不好可是技能掌握卻很嫻熟;有的學生理論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卻是校園的文體明星;有的學生雖然不是什么班干部,可是由于愛畫畫,卻經常幫忙班級出壁報,這種現(xiàn)象在職業(yè)學校是屢見不鮮。所以如果在這些學生面前批評他們的缺點,忽略他們的優(yōu)點是一種非常不合理的方式,可是卻是很多老師常常采用的方式。作為老師,我們在授課過程中,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尊重學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有些課程在學校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老師,學生也根本沒有上過這方面的課程,但學生卻學得很好;相反,學校設置的課程每周要上幾節(jié)課,課前老師還指導,課后老師還總結布置作業(yè),但學生的成績卻還有的不及格。職業(yè)院校的很多課程已經分專業(yè)了,但很多學生所選的專業(yè)并不是他們自己想選的專業(yè),有的是為了就業(yè),有的是為了聽從父母的安排,因此學生的興趣并不一定是他們所就讀的專業(yè),教師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考慮到這一點,允許學生能有所學專業(yè)之外的興趣,并尊重學生的這些興趣,這樣師生的交流才有交集,師生的關系才能融洽和諧。
二、溝通中不可觸犯的雷區(qū)
(一)不要隨意揭發(fā)學生的錯誤或缺點
俗話說得好,“人有臉,樹有皮” ,“打人別打臉,揭人別揭短”,這些簡短的字言告誡人們與人交流時,要給人留情面,給人臺階下,直話曲說。職業(yè)學校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也是同樣的道理,對于學生犯的錯誤,老師是要指出,幫助其改正,但并不是隨意批評或揭發(fā)的,一定要講究方法方式。有時候老師遇到學生反復犯錯,甚至還指名道姓的揭發(fā)學生的缺點,甚至有些老師還不經意的會拿學生的缺點來開玩笑,這對于未成年的孩子都不可取的,更不要說對于有些已經成年的職校生了。隨意揭發(fā)學生的錯誤或缺點對學生來說百害而無一益,而且老師也只能成為學生心中的惡人。
(二)不把不良的情緒發(fā)泄到學生身上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老師的生活和工作中,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當我們遭受挫折和不順利時,心情自然會很糟糕,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注意的是,作為老師,當我們自己心情不愉快的時候,千萬不要把這種不愉快的心情傳給學生。不愉快的情緒會造成情緒對立,這種對立的情緒會導致師生之間關系的緊張。[2]在交際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鏡子效應,或者說是回聲效應。通俗的說,就是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們。要知道尊重自己就是尊重別人的開始,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當我們把不愉快的情緒帶給對方時,這種情緒就會從對方身上反彈到我們自己身上,從而造成一種情緒對立。所以如果學生受到教師不良情緒的傳染,不但學習不認真,還會暗中與老師作對,這樣反過來影響了老師工作。那些老是訴苦、老是抱怨的老師,會給學生帶來不愉快的,學生也會對老師產生厭煩情緒,不愿跟老師打交道。所以職業(yè)老師一定要注意:不要把你自己的不愉快,變成別人的不愉快,不要把一份不愉快,變成全班學生的許許多多的不愉快。
總而言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想教的老師和不想學的學生。在職業(yè)院校中,只要我們運用一些有效溝通的技巧,用心與學生溝通交流,用發(fā)展的眼光、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看成是一個發(fā)展的人,建立有效的溝通紐帶與學生融為一體,緊密聯(lián)系,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成長的,每個學生的潛能都能被充分的挖掘出來,把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培養(yǎng)成高素質的高技能人才,將來讓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在職業(yè)市場競爭中出類拔萃。
(作者單位:福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