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張家口市第十九中學075000)
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作用
郭秀萍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十九中學075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提出,在數(shù)學教學中,也在不斷地嘗試進行數(shù)學教學的改革,目前做得最好的就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整合數(shù)學課堂。通過這個先進的教學手段,增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營造一個和諧向上的教學氛圍,促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體。本文結合具體的實際教學,重點從以下的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信息技術整合教學研究
我們每一個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多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地鍛煉,將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相互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素質以及促進應試教育的發(fā)展,即其轉向素質教育,對于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來說,是我們的職責。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展示以往教學所達不到的效果。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為主體的地位沒有改變,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寫、背、讀。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根本沒有自己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當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也不會主動去思考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部分學生的發(fā)展。應試教育的確存在很大的弊端,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必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模式,本著讓學生動起來的思路,進行教學改革。
教師課堂形象而生動,視聽效果好,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單調、枯燥、氣氛沉悶等,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教學雙方始終處于“活化”狀態(tài)。目前,隨著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的使用,教學手段未達到新課改的目標,僅僅追求的是形式,課顯得很華彩但沒實效,這樣的課,對教師來說,合理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即能用則用,在不需要用的時候,可以用以前的教學方法。換句話說,能節(jié)省人力物力的話,可以不用多媒體課件。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找長方體的紙盒,由他們拆開紙盒,再重新合上,來認識長方體的六個面。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更好地感知了長方體的幾個方面特點。所以,在數(shù)學課堂上,學生能說的就要說;而學生能做的就要做。對于多媒體課件,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
在新課標下,教學變成了一個師與生相互合作的過程。在課堂中,這種關系之間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的主體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習的學生。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藝術,首先要從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始轉變。
1.學生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全面展現(xiàn)自我。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參與討論、學習,換句話說,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索。一旦學生能夠變得主動,他們就會積極去思考、學習語文知識,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情感、體驗的投入,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就會被激發(fā),使得語文課堂變得充滿活力。
2.放飛學生的思維,共同合作學習。在學生一起合作、討論、學習中,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使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很好的整理,不但能夠鞏固這些知識外,還能有效、快速地去接受新知識。
(二)課堂語言要不斷錘煉和運用
對于語言來說,具有思維的一個體系。往往提問語和提示語要簡單明了,為了學生能夠知道問題的主要意思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在練習上要精選精練
首先,選題盡量是生活中的實例,為了數(shù)學變得更加直觀而這樣設置,對于學生來說,更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通過研究教材,使得知識變得系統(tǒng)化,即形成一個知識的知識網(wǎng),這樣更好地加強了學生的理解和鞏固。
(四)教師要做好備課
1.教師要備教材,對于教材,教師做到:“充分地了解教材、吃透教材、讀懂文本和挖掘教材”,只有這樣,文章所蘊含的內(nèi)在知識、寫作人的背景及寫作意圖、以及重點字詞意思以及整篇文章的結構才能了如指掌,尤其對教材的重點,才能知道怎樣去講解,而對文章的難點,我們就不會沒有目的,能做到因材施教。在不同層次、不同學力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所獲,讓他們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快速發(fā)展,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與課程也要進行有機的銜接。這與新課程理念相符合,即“以人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理念。
(五)教師要備預案
在講解課文過程中,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出現(xiàn)“意外”的情況,對于這些出現(xiàn)的問題,在課前,我們教師最好有一個預案,這也是教師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的一個方面,又知道如何去突破。把握教學目的,注意師生角色定位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達到什么目的。決不能為了趕時髦、做面子而亂用。
在課堂教學中,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通過精心去設計、引入,讓課堂變得具有探索性,這樣就能把學生的興趣調動了。
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作為主體者,即學生是根本,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去實踐;而教師,往往是不是顯性的,只是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服務。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教學的有效提高,教師和學生建立友好、合作的關系。
對于教師,往往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在課堂中,學生除了掌握學習的內(nèi)容、學習目標外,我們把學生的行為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去,逐漸加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教學的目標。
綜上所述,在現(xiàn)代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每一個老師都要做到將信息技術和數(shù)學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使得自己的課堂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了極大的提升,更加喜歡上課。不會在覺得這是一種累人的苦差事了,更加喜歡自主探究學習,在數(shù)學的知識海洋中遠航。在現(xiàn)代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有效地發(fā)揮,逐漸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學習,互相合作交流,戰(zhàn)勝一切學習困難,努力營造一種向上的學習氛圍,實現(xiàn)自己的終極學習目標。
[1]張景中,彭翕成.深入數(shù)學學科的信息技術[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09(5).
[2]金陵.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9(2).
[3]吳華,武艷,馬東艷.國外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課程整合的研究及啟示[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4]何棋,范登晨.信息技術與高中數(shù)學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7(9).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