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時民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注重合理飲食,以防血糖升高,其中包括盡量吃干的食物,不吃粥等稀食。從理論上講,粥由于加熱時間較長,淀粉易于分解為葡萄糖,從而比干的食物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糖尿病患者就一定要“告別”粥呢?糖尿病伴有胃病者或者消化功能不良的老人需要吃粥者又該怎么辦呢?
誠然,吃粥不當容易導致血糖升高。但是,我們不能由于粥是碳水化合物類食物而因噎廢食。因為粥是人們飲食中的好伙伴,有些人吃慣了粥,猛然離開它難以習慣,再說粥具有養(yǎng)胃等功效,對于胃腸疾病者來說是很好的保健飲食。實際上,糖尿病患者只要做到控制總能量,是可以適當吃點粥的,如同時做到飲食上的合理搭配,并不會對血糖上升起到助推作用。
數據顯示,各類粥的血糖生成指數值高低不同。大米粥的血糖生成指數值較高,而雜糧粥屬于慢消化淀粉類食物,因此,糖尿病患者適宜食用雜糧制作的粥。另外,各種豆類,如黃豆、綠豆、紅豆、黑豆、青豆、蕓豆,谷物中的大麥、燕麥、蕎麥、麥麩等都是慢消化淀粉含量較多的食物,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粥品的添加物。
糖尿病患者吃粥得講技巧,在吃粥的同時,最好再吃些綠葉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它們不僅含有維生素C,而且能夠延緩餐后血糖的升高。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煮粥的方法也很重要,煮粥時注意盡量保持豆子和米粒的完整性,原材料完整性保持得越好,食物的消化速度就越慢,血糖上升也就越慢。
掌握了上述要領,糖尿病患者大可不必“談粥色變”。因為造成血糖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單是粥與飯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控制總能量。同時,還應采取混合飲食的方法,包括主副食搭配、粗細搭配、增加膳食纖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