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王憲敏 (河北省隆堯縣魏莊中心小學 055350)
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才會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立個性才會逐漸養(yǎng)成。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 學習習慣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曾經指出:“教育就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且能夠使學生受用終生?!边@樣的教育思想讓我們明白,教育教學工作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無論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學生學習語文,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來說,既是一種心理準備的過程,又是新知識的儲備過程。對于課程的預習,學生可以這樣進行: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本課知識,了解本課的重難點,做好有側重點的聽課準備工作。
預習環(huán)節(jié)并不是只有課前預習這一種,還分學期預習和周預習。學期目標一般在學期開始初期、新書發(fā)下來之后設定,學生對于新書都會感到特別新鮮,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可以對課文目錄進行瀏覽。在周預習中,學生可以預習大概一周的學習內容,對于看不懂或者不太明白的地方,可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來,這樣再進行課前預習的時候,就更加簡單易行了。
我們總是在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只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善于觀察,才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感情更加豐富。
要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遇到新鮮的事物,比如旅游時看到的名川大山,去動物園時看到的各種動物,在歡呼雀躍的同時,要注意進行細致的觀察,并對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養(yǎng)成好習慣。
在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過程中,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要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好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閱讀的時候,我讓學生隨時準備一支筆和一個本子,讓他們邊讀邊動筆,把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標出來,也可以把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畫出來,這就給了他們更多的選擇性,學生可有重點地記憶。隨后,學生可以對自己閱讀的文章進行批注,一開始可以只寫一些簡單的詞語,比如“好極了”“精彩”等詞語,然后逐漸標注一句完整的話,再然后可以鍛煉他們試著用幾句話來表達自己讀后感。總之,邊讀邊動筆是一個好習慣。
隨著動筆習慣的養(yǎng)成,在外出旅游或者參觀的時候,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積累記錄下來,即使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也沒有關系,語言的積累就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慢慢地就形成習慣了。同時還要養(yǎng)成記日記、寫隨筆的好習慣,長短無所謂,目的是培養(yǎng)動筆的習慣。
學生獲得知識的動力就是對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因此,要取得語文學習的進步,首先就要讓學生意識到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告訴學生對于不明白的問題,一定要大膽提出來,不能放任這些問題不管不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適時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對于問題的提出者要給予適當鼓勵。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彼栽谏险n伊始,我會引導學生從這堂課的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對課堂內容提出疑問。比如在學習《和時間賽跑》一文時,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是極強的,他們提出的問題也很多:是誰要和時間賽跑?他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時間不是人,它怎么和人賽跑呢?賽跑的結果是什么?誰輸誰贏呢?就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歸納和總結,針對這些問題,讓各個學習小組集體合作,有重點地去閱讀和理解課文內容。
人們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梢姸嘧x書是獲得知識的一種重要方法。小學階段是學生記憶力最好的黃金時期,多讀、多背是青少年的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我并不提倡單純地死記硬背?,F(xiàn)在的語文課文增加了一些優(yōu)秀的古典詩文,學生掌握了這些作品,對于今后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對于這些古典名著我要求學生盡量背過,對于一些常見的經典詩文,則沒有死板記憶的必要,但要熟悉這些內容。
工具書是不會說話的教師,沒有教師的幫助,學生也可以通過查找工具書來解決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比較生僻的字詞,這時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查找工具書,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所倡導的。養(yǎng)成這樣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外閱讀時遇到不懂的生字新詞,就能夠自覺主動地拿起工具書去查找要獲得知識。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遇到生字新詞時不要等教師、靠教師,要主動動手翻查字典,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游戲比賽,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自主運用工具書的積極性;還可以和學生一起討論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學生通過這樣的訓練會逐漸形成使用工具書的好感和興趣。當然,教師在工具書的查找和運用上,也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要具備梳理知識的能力。這樣做是有很多好處的:第一,復習和整理能夠使學生溫故而知新,因為舊知識是學好新知識的基礎。第二,這些看似沒有聯(lián)系的知識可以形成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知識網(wǎng),使語文知識融會貫通。學生在每天做完作業(yè)后,可把每天學到的知識做一個及時的總結和回顧,等到每周末,再將這些知識梳理一遍,并用表格或其他形式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就能夠讓學生更加快速準確地把握知識點了。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是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前進的重要基石。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重視學生在小學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和培養(yǎng),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責編 吳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