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暢
我不知道是否有不吵架的夫妻。
至少我沒見過。
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經(jīng)常吵架,甚至打架,甚至動用“武器”。我會煩,會頭痛,卻沒有懷疑過他們倆人之間的感情,也沒對這個家產(chǎn)生半點不安全的感覺,這是為什么?
在我的記憶當(dāng)中,留下的是媽媽會把單獨給爸爸蒸的蛋留到一邊,說爸爸在家里最辛苦所以要把最有營養(yǎng)的留給他;
吃飯時他們會故意在桌子底下踢對方一腳,以為我和妹妹沒有看見;
吵完架之后媽媽一邊嘟著嘴巴一邊仍去給爸爸熱飯;
就算剛吵完架,如果別人對他們當(dāng)中任何一個人不友善,另一個人馬上會站出來,就像剛才沒有吵過……
在我們面前,他們沒有誰去表達(dá)“我愛你”,也沒有很親密的動作,盡管還經(jīng)常吵架,但我心里感受得到,他們倆人之間有愛。
媽媽有很多“語錄”,其中一句是:和家里人吵架是不能講輸贏的,吵完了就要趕快和好。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有個場景,我和妹妹,都記得非常深。
那年我八歲,妹妹六歲。爸爸媽媽又吵架了。早晨吵的,吵完爸爸就出去了,回來的時候,已是晚上七八點了,我們娘仨早就吃完了晚飯。
我和妹妹正在寫作業(yè)。我們交換了一下眼色,都在想,老媽會不會還在生老爸的氣呢?老爸有沒有晚飯吃呢?
正想著,媽媽已經(jīng)起身,往廚房走了。爸爸也緊跟著過去。這倆人是去繼續(xù)吵呢,還是去和好呢?
我們放下作業(yè),輕手輕腳跟著來到廚房邊上,沒進(jìn)去,躲在門外偷看。
我偷偷伸出半個頭,看到媽媽一臉平靜地在準(zhǔn)備飯菜,爸爸在一臉討好似地在積極幫忙。妹妹在后面看不到,很著急。我一轉(zhuǎn)頭,倆人撞了個大腦袋,可又怕發(fā)現(xiàn),倆人捂著起了包的腦袋回到房間,滿心歡喜地坐在書桌前,繼續(xù)寫作業(yè)。
那一幕,一直都留在我和妹妹心里。
爸爸媽媽的那種主動和好,背后所帶給我們的寬容,用行動所表達(dá)的愛,是我們之所以見了他們吵架仍然不懷疑這個家的安全和穩(wěn)固的來源。
用這樣一個例子,可以讓自己寬心,偶爾的情緒狀態(tài)不好,就放過自己吧,只要我們對他的愛、對這個家的愛在,就好了。
如果可以對自己提多點的要求,那么,能不吵就盡量不吵吧,至少不當(dāng)著孩子的面,因為,看到他們爭吵我頭不痛,也是在我三十歲之后才可以做到的。
我是個特不記仇的人,或許也和媽媽對我的影響有關(guān)。兩個人之間吵架,如果爭輸贏,總會有人輸。無論誰輸,似乎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把輸贏拋開,只留下感覺,或許,就沒人輸了。
當(dāng)我也步入婚姻生活,我和他吵架的時候,心里總是浮現(xiàn)媽媽說的那句話,還有他們沒有半句言語,但用行動在和好時,我和妹妹的那種滿心歡喜。一想到這些,主動和好的勇氣就會隨之而來。
我細(xì)心體會過“主動和好”的感受:有不甘心,為什么先和好的人是我?有不計較,這個人又不是別人,和他有什么好計較的呢?更重要的是,和好后感情流動起來的那種快樂和舒暢,不憋、不堵、不鬧心了。
而且我發(fā)現(xiàn),只要有了想要主動和好的心,對方就會收到。哪怕一個眼神,一個笑臉,一杯白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