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美蘭 (昆明學院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650031)
美術教師課堂范畫演示是指教師當眾邊講解邊作畫,把作畫的程序和過程展示出來,使學生直觀地觀看、體會了解和掌握作畫的步驟、以及用筆用墨的方法和造型表現(xiàn)中需要掌握的技能技法的一種輔助教學方法。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利于化解教學中學生不易理解和難以掌握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進一步提高教師繪畫技能技法的有效途徑。
課堂范畫演示雖然只是美術基礎造型教學中的一種教學輔助方法,但它的產生是伴隨著造型藝術的師徒傳承就出現(xiàn)的一種較早的輔助教學方法,因為它符合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再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一人的認識規(guī)律。在美術造型基礎訓練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憑語言、文字這些抽象的符號,所能喚起學生表象的完整性和鮮明性,遠不如課堂范畫演示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所產生的知覺那樣鮮明、具體和深刻。因此它在美術造型基礎教學中成為一種傳統(tǒng)而經典的輔助教學方法。然而隨著現(xiàn)代教育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大量的美術基礎造型技能技法的光碟和媒體軟件教程進入課堂,為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和改革教學方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在媒體軟件教程替代美術教師課堂范畫演示過程成為現(xiàn)實的同時大大減輕教師課堂范畫演示教學的負擔,于是乎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范畫演示這一傳統(tǒng)的輔助教學方法就顯得無足輕重、可有可無,而去過度地依賴于媒體軟件教程來進行美術基礎造型課堂教學。隨著時間的檢驗證實了這種完全放棄教師課堂范畫演示而采用媒體軟件教程的教學方法,卻不利于我們美術基礎造型教學的健康發(fā)展,同時也會導致美術教師對造型基礎技能技法的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首先,美術基礎造型教學有其自身的學科專業(yè)特性,而范畫演示教學方法符合其專業(yè)特性,一直以來都作為一種傳統(tǒng)而經典的教學方法在使用。這不僅在于教師范畫演示教學方法是一種技藝和經驗的傳授過程,還在于它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藝術審美活動的互動過程。美術基礎造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審美觀察能力、審美表現(xiàn)能力和審美情趣。放棄課堂范畫演示過程,會導致美術教師與學生之間失去最直接、最有成效的審美互動過程。教師課堂范畫演示絕不僅僅是一般而隨意的專業(yè)練習,在一定程度上集中體現(xiàn)的是教師對物象、對生活的審美認識和審美感悟,并通過范畫演示過程和范畫作品毫無保留地展示、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教師的課堂范畫作品往往成為令人贊賞的好作品,這樣例證舉不勝舉。因此,教師的課堂范畫演示也是教師藝術審美的創(chuàng)作過程。而在教師范畫演示過程中,學生的觀摩,傾聽和提問無不包含著藝術的審美經歷。我們知道審美過程從它的起始到結束是一個有機的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觀照階段和效應階段。審美過程的準備階段是指即將進入審美狀態(tài)前的預備階段。在進行課堂范畫演示教學前,教師都會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學生應該關注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和關注點來進行觀摩。這也就是審美活動起始的那種審美期望,即在審美活動之前,主體根據(jù)已知信息和經驗對即將出現(xiàn)的審美對象的一種準備狀態(tài)。
當教師進入到范畫演示教學的實際操作過程時,也即進入到審美互動的觀照階段,這是審美活動的主體過程。在美學的術語中,觀照是指主體對審美對象的凝神專注。按照心理學的術語,這個階段是審美感知和審美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審美感知,審美聯(lián)想和審美想象,主體體驗到直覺美感和形象性美感。觀照階段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認識過程與審美情感交織在一起,主體在觀照審美對象的過程中體驗到強烈的美感。在這個階段教師的范畫演示如果能自如完美地進行,就能與學生在審美互動中產生強烈的共鳴。也就是審美對象與主體的期望達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審美對象的節(jié)奏性、韻律性、生動性、形象性、運動性等與主體的同類因素結合到一起。這時作為審美主體的學生就能體驗到一種與普通感知不同的“超越狀態(tài)”的體驗,這種超越狀態(tài)使學生的感知撇開了外部世界中那些與生存和功利直接有關的部分,而轉向那些與世俗相距甚遠的部分。在這一時刻,學生大腦的其他活動(如想象、理解,情感等)剛被喚醒,但還未來得及展開,只有身體諸感官的體驗得到加強。這時的體驗是直接的,是一種直覺的愉快、這種愉快完全是由感知對審美對象的有機組織引起的一種感性愉快。
在審美感知階段,只是對審美對象進行初步的組織和大體掃描,是整個審美過程的開端。一個完整的審美過程還必須進一步對感知對象做進一步的審視和欣賞。在審美活動中,當審美對象離開審美主體或審美主體離開審美對象時,觀照階段就結束了。但是審美的心理活動并沒有結束,緊隨觀照階段而來的就是審美的效應階段。在審美的觀照階段,審美主體沉醉于美的享受中,我們的情感隨著審美對象的特性起伏變化,整個認識活動處于“惑”或“愚”的狀態(tài)。觀照階段一結束,我們的自身便從美的陶冶中解脫出來,開始對審美對象進行判斷和評價,這是審美觀照的必然結果,也可以說是審美觀照的后效。當教師范畫演示結束,教師和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對這次范畫作品做出一些評價??傊?,當人們的審美觀照一結束,隨之而來的一定是對審美對象的評價。這種對審美對象的評價和判斷過程就是審美活動的效應階段,它是整個審美心理活動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審美觀照一結束,我們的理性認識就得到恢復,開始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愿望和思想觀念對審美對象的各個部分或各個方面開始理性的分析,即判定完成的范畫作品那部分是好的,處理的很完美,那部分是不好的,處理的還不到位等。而伴隨審美評價的是一種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已經不同于審美觀照階段的審美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就是審美欲望,即是對不在眼前的美的刺激的一種向往、回味和懷戀。這種情感體驗的強弱程度與先前審美觀照時的情感強烈程度成正比,而且,只要觀賞者能記住這種對象的美和自己在觀賞中的愉快,這種欲望便會一直保留,直到他再次體驗到同樣的情感。一般來說,這種審美的欲望促使人們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成為追求和創(chuàng)造美的動力。也就是我們在教學中強調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進行下一步的學習練習。因此,在整個課堂范畫演示過程中無不充斥著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審美經歷。
而課堂范畫演示過程與教學媒體軟件教程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此,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直接的審美互動,使得教師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最渴望了解和最想解決的專業(yè)重點和難點,這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即學習興趣,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xù)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從對學習的促進來說,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原因,從由于學習產生新的興趣和提高原有興趣來看,興趣又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作為學習的結果。所以,學習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又是學習的結果。教師課堂范畫演示過程中的師生審美互動過程,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訓練過程中,他們就能灌注全部熱情,興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會達到對所學知識、所學技能迷戀不舍的境界,這樣就能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學的目標。
其次,課堂范畫演示教學方法的運用能有效激勵美術教師不斷探究教育教學方法以及進一步深入探索專業(yè)知識技能技法,從而促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教師自我促進最有效的源動力。課堂范畫演示對于教師本人來說是有壓力的,范畫演示的成敗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也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熟練完美地完成范畫演示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生活中我們常說的一句老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正好印證了美術教師課堂范畫演示內在的含義。而對于基本功的訓練絕不僅僅是針對學生而言的,對教師同樣的重要。我們說藝無止境,要想在藝術上有所建樹、有所提升,沒有持續(xù)的基本功訓練作為基礎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此,課堂范畫演示教學方法的運用,無形中使教師在壓力的作用下,會為了更好地完成它而在課下花大量的時間來進行研究和練習,因此也促進了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
雖然美術教師的范畫演示并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chuàng)作,但它卻包含著一種審美的過程和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畢竟課堂范畫演示的目的是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并在教學大綱的要求下,是有針對性來實施的,具有顯著的側重點。但它包含的審美過程和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也是毋庸置疑的。在范畫演示過程中,教師的每一個步驟,每一根線條,每一筆顏色,無不傾注了教師對藝術的審美追求。藝術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化和物態(tài)化,是人類對客觀世界審美掌握的高級形式。而藝術美來源于現(xiàn)實美,又高于現(xiàn)實美。課堂范畫演示作品中的藝術美是教師的審美意識的物化,是教師從其審美理想出發(fā)經過能動的審美創(chuàng)造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藝術加工,使其化為富有審美意義的藝術作品。這樣的藝術作品濃縮了現(xiàn)實生活美以及教師的審美理想。因此,課堂范畫演示是一種審美的過程和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對于學生而言觀摩范畫演示的過程是一次與教師面對面直接互動的審美經歷,對于教師而言則是一次審美的創(chuàng)作過程。
再次,美術教師對于課堂范畫演示教學方法需要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規(guī)律和使用原則,使其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任何類型的演示都有一個過程,一般來說課堂范畫演示開始于使學生做好觀摩的心理準備,結束于對學生的核查理解,其間經歷演示作畫步驟和作畫方法、指導觀察、提示重點 等幾個步驟。在進行范畫演示前先向學生明確觀摩中應思考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來觀摩。接下來進入范畫演示階段,在演示過程中要確保學生能看清教師作畫的每個步驟,針對不易掌握的某些教學難點和重點,教師可以重復演示和講解,并耐心解答學生的問題和困惑,以確保學生能理解和掌握。范畫演示結束,教師通過提問和對范畫演示作品做自我評析等活動,進一步檢查學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本次范畫演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從整個的范畫演示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的直接審美互動,能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藝術觀察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從而促進下一步的教學訓練的表達能力。
總之,作為美術教師,我們要以科學的辯證觀來應對新生事物,在積極采納和應用現(xiàn)代高科技的同時,對于傳統(tǒng)、有用而經典的教學方法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的堅持和繼承。課堂范畫演示教學方法不僅符合美術造型基礎教學的專業(yè)特點,而且利于教師與學生的審美互動,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于促進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進而也卓有成效地提高了美術教育教學效果。因此,課堂范畫演示是美術教師進行美術基礎造型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
[1]蔡儀.新美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415-769.
[2]吳世常.新編美學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