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萍
延續(xù)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及康復的影響
姜慧萍
目的探討延續(xù)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及康復的影響。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符合入選標準的出院患者74例, 按手術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 各37例。對照組出院后自行功能鍛煉不隨訪, 干預組出院后電話和家庭隨訪相結合隨訪干預6個月。6個月后監(jiān)測比較兩組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患肢功能康復效果。結果干預組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患肢功能康復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或P<0.05)。結論延續(xù)護理干預提高了乳腺癌術后患者院外功能鍛煉的依從性, 促進了患肢功能的康復。
乳腺癌術后;延續(xù)護理干預;患肢功能康復;依從性
乳腺癌術后6個月為功能鍛煉的關鍵時期, 此期內開展規(guī)律而充分的鍛煉, 可以防止長時間的關節(jié)制動而造成的關節(jié)內粘連促進瘢痕組織下結締組織的形成, 擴大上肢活動范圍, 進而促進上肢功能恢復[1], 患者術后能否長期、規(guī)范、準確遵照醫(yī)護人員制定的功能鍛煉計劃堅持鍛煉, 是促進患肢功能康復的關鍵。本科對37例乳腺癌術后出院患者進行6個月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延續(xù)護理干預, 明顯提高了患肢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及康復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科住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符合入選標準的出院患者74例, 2012年6~12月手術患者為對照組, 平均年齡(49.57±7.16)歲, 出院后未隨訪干預, 2013年1~6月手術患者為干預組, 平均年齡(50.17±9.60)歲, 出院后隨訪干預6個月。每組37例。均為女性, 均行改良根治術清掃腋窩淋巴結。按TNM分期Ⅰ期19例, Ⅱ期33例, Ⅲ期22例, 入選標準:長住鄭州市區(qū), 20~75歲女性患者, 病理確診為乳腺癌自愿參與隨訪指導。排除標準:有重要臟器疾病影響活動的, 有理解閱讀障礙的,乳腺癌為非原發(fā)性癌的, 術后已發(fā)生皮瓣壞死、感染等并發(fā)癥的。兩組患者年齡、手術方式、臨床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和干預組住院期間均常規(guī)進行健康教育和患肢功能鍛煉指導, 建立個人檔案記錄住址、手術日期、患肢功能狀況、出院時間、隨訪日期、功能鍛煉進度等。對照組出院后自行鍛煉。干預組出院后第1個月每周1次電話隨訪, 第2個月以后每2周1次電話隨訪, 在第1、3、5個月增加家庭面對面隨訪。6個月后兩組患者填寫乳腺癌術后院外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 測量患肢功能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放測評表74份, 回收率100%。
1.3 干預措施
1.3.1 成立延續(xù)護理干預小組, 從事腫瘤外科護理工作5年以上??浦R和溝通能力強的4名責任護士組成, 1名??漆t(yī)生參與指導。集中培訓考核合格。制訂功能鍛煉方案、計劃進度表, 包括功能鍛煉的目的、原理、方法、時間、頻次、注意事項等。
1.3.2 通過電話和家庭隨訪對患者進行綜合性評估干預①評估患者心理狀況, 引導患者正視疾病, 保持良好心態(tài)。②評估患者對健康理念、患肢功能障礙危害的認識, 強化健康理念、危險意識性教育, 告誡患者患肢功能障礙的危害及堅持鍛煉的益處。③評估患肢功能鍛煉的依從性、規(guī)范性、正確性及效果。反復講解示范功能鍛煉的方法、步驟、注意事項等, 督導患者堅持進行肘腕部、肩關節(jié)及上臂全關節(jié)運動, 鍛煉2~3次/d, 約15~20 min/次。對完成計劃進度有困難或鍛煉效果不明顯的, 隨時調整或增加家庭隨訪時間和次數, 現場糾正不規(guī)范、不正確的鍛煉方法, 必要時??漆t(yī)生協(xié)助調整方法和強度。
1.4 評價標準
1.4.1 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價 乳腺癌術后院外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2], 該量表共有18條目, 包括身體鍛煉依從(9條)、術后注意事項依從(5條)和主動尋求建議依從(4條)等三個維度。每個條目采用0~4級評分, 即根本做不到、偶爾做得到、基本做得到、完全做得到, 分別賦予1、2、3、4分,條目計分方法為:18個條目的計分之和為總分, 總分越高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水平越高。
1.4.2 測量患肢肩關節(jié)活動度 使用專用量角器測量患側肩關節(jié)的外展、前屈、后伸、旋內旋外的角度, 并使用測量標準對上肢功能進行評定[3]優(yōu):肩關節(jié)前屈0~180°, 后伸0~50°, 外展0~180°, 旋內旋外各0~90°;良:肩關節(jié)前屈0~160°, 后伸0~40°, 外展0~160°, 旋內旋外各0~60°;差:肩關節(jié)前屈0~140°, 后伸0~30°, 外展0~140°, 旋內旋外各0~3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院外功能鍛煉總依從及各維度依從水平比較 干預組院外功能鍛煉的總依從性、身體鍛煉依從性、主動尋求建議依從性得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術后注意事項的依從性干預組改善不明顯,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患肢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干預組患肢肩關節(jié)的外展、前屈、后伸、旋內旋外角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院外功能鍛煉總依從及各維度依從水平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院外功能鍛煉總依從及各維度依從水平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總依從性 身體鍛煉依從性 術后注意事項依從性 主動尋求建議依從性干預組 37 69.16±8.31 31.97±6.75 21.51±4.31 15.60±1.96對照組 37 48.72±7.52 19.48±5.70 20.15±2.15 8.62±2.53 t 11.09 8.60 1.72 13.27 p <0.01 <0.01 >0.05 <0.01
表2 兩組患者患肢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
表2 兩組患者患肢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
組別 例數 外展 前屈 后伸 旋內 旋外干預組 37 170.11±3.18 172.43±1.92 46.69±1.84 81.28±2.45 85.16±1.53對照組 37 125.14±1.91 136.26±4.65 34.61±2.66 61.57±1.69 65.83±2.37 t 73.74 48.57 22.72 40.28 41.68 P <0.01 <0.01 <0.01 <0.01 <0.01
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持續(xù)時間應在6個月以上, 特別是前3個月尤為重要[4]?;颊咦≡浩陂g護士對患肢功能鍛煉的方法、注意事項反復督導, 患者積極性和依從性較高。出院后部分患者把重心放到了后續(xù)的治療, 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逐漸降低。通過延續(xù)護理干預, 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 建立正確的健康理念, 對患肢功能障礙產生嚴重后果增強認知感,提高了功能鍛煉依從性。面對面家庭隨訪可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 提高患者主動尋求康復建議的積極性和依從性。表1結果提示乳腺癌術后延續(xù)院外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術后注意事項的依從性干預組改善不明顯, 說明患者無論住院期間還是延續(xù)院外護理干預后, 護士反復督導宣教起到了強化作用。
乳腺癌術后36%~65%的患者發(fā)生患側上肢功能障礙[5],患者出院后采取電話和家庭隨訪規(guī)律與彈性調整相結合的原則, 對功能鍛煉計劃的正確執(zhí)行實施動態(tài)監(jiān)測評估, 使患者能夠及時掌握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有利于患肢功能早日康復。肩關節(jié)功能在整個上肢功能中占重要位置, 其功能喪失將導致上肢功能喪失60%[6], 乳腺癌術后堅持鍛煉的患者經過6~12個月的時間, 患肢的功能可接近健側[7]。表2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肢肩關節(jié)外展、前屈、后伸、旋內旋外角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且接近于正常上肢功能, 說明乳腺癌術后延續(xù)院外護理干預, 對患肢功能早日康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 乳腺癌患者術后通過延續(xù)院外護理干預, 使患者能及時得到系統(tǒng)、正確、規(guī)范、有效的康復指導。提高了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 促進了患者患肢功能的康復。
[1]Sclafani LM, Baron RH.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and axillary dissection: added morbidity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chest wall after mastectomy and reconstruction.Cancer J, 2008, 14(4):216-222.
[2]盧鳳娟.乳腺癌術后患者院外功能鍛煉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山大學, 2008.
[3]趙翠蘭, 吳賽芬, 李玉珠.強化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3(24):120-122.
[4]謝曉冬, 屈淑賢, 鄭振東, 等.乳腺癌術后患者早期患肢功能鍛煉的臨床研究.臨床腫瘤學雜, 2010, 15(9):815-817.
[5]焦俊琴, 王偉娜.乳腺癌術后早期實施康復訓練程序的效果觀察.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7, 4(8):31-32.
[6]龔蕉椒, 吳劍, 姚欣敏, 等.乳腺癌術后肩關節(jié)活動時間與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相關性.重慶醫(yī)學, 2013, 42(11):1315-1317.
[7]歐陽如莉.腫瘤患者的康復護理.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141-14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147
2014-11-03]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腫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