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武斌
?
新預算法對政府采購的影響分析
常武斌
摘要:2014年新修訂后的預算法在原來基礎上做了較大幅度的改變,此次修改突出了預算的完整性,遵循了全面公開原則,建立了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堅持厲行節(jié)約,硬化預算支出約束等。政府采購作為預算中的一部分,《預算法》的修改將對此產生哪些影響呢,本文將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預算法;政府采購;影響
2014年8月31日,我國完成對預算法的修訂,新《預算法》不僅克服了以往《預算法》對政府采購的諸多不足,還對政府采購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最終影響政府采購的具體行為。本文將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研究和論述。
一、對政府采購資金來源的影響
修訂后的《預算法》規(guī)定所有的政府收入和支出必須納入預算,這意味著預算外資金從此以后消失,政府采購資金將全部來自于預算資金,政府的采購活動將全部納入預算,受到預算法的約束。以往預算外資金由于沒有納入政府預算,使用政府預算外資金進行的政府采購活動往往沒有納入政府預算管理,這部分分散的政府采購活動往往沒有執(zhí)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而是由采購部門自主支配,在這過程中資金的使用往往存在較大的人為主觀因素,經常是各種違法活動和腐敗的高發(fā)地帶。修訂后的《預算法》將政府采購全部納入預算,將有助于規(guī)范這部分的采購活動。
二、對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的影響
修訂后的《預算法》要求信息全面公開,要求中央和地方的預算,預算調整,決算都要公開。不但政府預算要公開,而且部門預算,決算及報表也要公開,并對部門預算,決算中機關運行經費的安排,使用情況等重要事項做出說明。對預算中的政府采購,新《預算法》也明確要求公開: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將政府采購的情況及時向社會公開。這是我國首次從法律層面對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制度進行明確規(guī)定,為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奠定了法律基礎。同時我們也應該及時根據法律要求的建立相應的信息公開制度,采購信息的公開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購資金使用效率,防止采購過程中不公正,違法行為的產生。對新《預算法》中有關政府采購信息的公開,筆者認為有些地方仍需完善,如由誰公開, 公開什么,什么時候公開等。當然各級政府,各個部門,各個單位一般是信息公開的主體,但是不同的主體公開的內容側重點可能不同,一般政府公開預算,部門公開采購項目,而則單位公開采購程序。
三、對政府采購績效的影響
新《預算法》要求政府采購要遵循統(tǒng)籌兼顧、勤儉節(jié)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則,即規(guī)定了績效的基本基調。同時在預算的編制過程中新《預算法》規(guī)定還要參考上一年度的支出績效評價結果,按照規(guī)定程序征求有關方面的意見后進行編制。在預算審查過程中,新《預算法》規(guī)定審查結果報告應該對執(zhí)行年度預算,改進預算管理,提高預算績效、加強預算監(jiān)督等提出意見和建議。以法律的形式來保證意見和建議的作用,體現了新《預算法》對績效的重視,開展績效評價是加強預算支出管理和監(jiān)督的要求。新《預算法》還規(guī)定各級人大應重點審查重要支出以及重大投資項目資金的使用及績效情況。政府采購作為預算中的一部分,應當注重績效以及績效報告的反饋和使用,下一年的政府采購預算也要參考上一年政府采購支出績效來安排當期的預算??梢哉f績效管理貫穿了新《預算法》的全過程,從編制環(huán)節(jié),審查批準環(huán)節(jié),執(zhí)行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一直到決算環(huán)節(jié)。政府采購在過去主要的考核指標是經濟效率,新《預算法》引入了績效目標,政府采購的考核指標將從以往單純的考慮經濟效率轉變?yōu)閷洕б?、行政效益和政策效益的綜合考察。這種基于績效的政府采購,將有助于提高政府采購支出的效率,將資金用到有實際作用的地方。
四、對跨年度政府采購的影響
新《預算法》要求政府采購改進預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在舊《預算法》下,上一年的結轉資金可以用于下一年,也可以用于下下一年,對于結余資金預算法往往沒有特殊的規(guī)定,實務中這部分結余資金的使用往往存在較大的問題。而修訂后的《預算法》規(guī)定:各級政府上一年預算的結轉資金,應當在下一年用于結轉項目的支出;連續(xù)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應當作為結余資金管理。這說明對于跨年度的政府采購,如果實施周期為2年,資金可以結轉到下一年度使用,而對于2年以上的政府采購,結余資金不能再結轉到下一年度,而應該作為結余資金管理。這就要求各部門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時,應該充分的考慮采購資金的需求量以及采購項目的實施周期,來確保按期完成采購任務。這將對預算的編制以及預算資金的后期管理都提出了較大的要求。
五、對政府采購監(jiān)督的影響
新《預算法》要求政府采購更加注重預算的剛性,并強調監(jiān)督。從編制來看,報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的預算草案應當細化。從預算執(zhí)行來看,明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對預算草案,預算執(zhí)行情況報告的審查重點,明確預算需要調整的情況,以及預算調整的審核和程序,未經批準不得調整預算,最后是預算執(zhí)行,決算的審計,并規(guī)定了對審計報告的公開。從監(jiān)督主體來看,以往的監(jiān)督主體主要是各級財政部門,但是修訂后《預算法》將政府采購全部納入預算,這樣監(jiān)督主體不僅僅只是各級財政部門,還有各級人大以及社會公眾。新《預算法》還規(guī)定了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對預算享有檢舉和控告的權利。從以上可以看出,新預算法更加注重預算監(jiān)督,同時也強調監(jiān)督,建立起了從預算,執(zhí)行,交易,績效的全流程監(jiān)督評價體系。(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姜愛華,馬練軍,劉輝. 盡快實現政府采購法和預算法的對接[J].中國政府采購,2004,(6).
[2]關于新《預算法》對政府采購工作影響的幾點思考[J].中國政府采購,2014(10).
[3]劉巖.我國政府采購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常武斌(1991.01-),男,漢族,湖北監(jiān)利人,會計碩士,重慶工商大學,研究方向:公司財務。